《通信世界》周刊记者就以下消息向我咨询:
在2008年8月中国电信“轰轰烈烈”的CDMA网络设备招标后,中国电信各省市分公司已陆续按照竞标结果采购相应的网络设备,但有些省份却出现了“临场换将”的现象——由于原定设备厂商未能及时供货,中国电信已在部分省份改换其他厂商设备进行采购。
这种“临场换将”行为是由于个别海外通信设备厂商自身运营受阻、产品线投入不足,无法在预定时间向中国电信提供设备造成的。有消息称,截至2009年1月份,个别海外设备厂商的CDMA网络设备到货率还不足70%。
个别厂商的设备没办法及时到货,运营商也只能临时采购其他厂商的设备代替。截至目前,国内某设备厂商已因此在中国电信C网原有中标份额基础上再提5个百分点。
我的观点主要有:
1、 C网招标有设备商未能按中国电信的目标完成很正常;
2、 退出或供应不足的原因主要是:
(1) 受金融危机影响,无法按进度提供设备;
(2) 中标企业无法满足中国电信短时间内“设备+服务”的要求;
(3) 部分海外企业已经开始调整产业结构,CDMA竞争力弱于中国的华为和中兴,所以选择了退出。
3、 由于CDMA已经是成熟技术,部分厂家退出基本不影响中国电信CDMA规划和竞争力形成。
同时,我表示,更令人担心的TD-SCDMA产业链。TD第三期招标在即,但从第二期情况看,TD设备,华为+诺基亚西门子+爱立信获得的份额有限,上海贝尔也只是与大唐联合中标;TD终端,华为+三星+LG+索尼爱立信+诺基亚的份额也少得可怜。如果三期数万基站的TD招标仍不能吸引这些世界知名企业的话,TD的前景将非常令人担忧。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以这些企业不积极参与TD,不按TD潜规则办事而没有获得份额为借口,如果有关政策不能吸引这些企业积极参与TD,这些政策可能会暂时保护个别企业,但对整个TD产业链来说,只是建立了一个临时的玻璃温室,不仅产业链本身受温室体积制约很难长大,而且由于缺乏像竞争标准那样有效的竞争,导致TD营养不良。
我会继续使用电信的CDMA。CDMA2000和现有标准兼容性很高,即使到时候进行升级,现在的CDMA手机仍然能用。对于TD,没有诺基亚、索爱、三星、LG的支持,最后结果就是死。中国往往是在技术上可以赶上别人,但是在产品化和市场化方面做得非常非常差。而一种技术的推广,技术实际上只占很小一部分,没有强大的产品化和市场化支持,等于空谈。
Miracle710 —— 2009-01-15 @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