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昨天消息传出,工信部要求2011年底前(还有三年时间)小灵通清频退网,这意味着由于频段被收回,小灵通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这其实是水到渠成的事,一点都不应该感到意外。这里简单回顾一下小灵通历史,并对运营商下一步动作做一个简单预测。

 

一、小灵通出现

小灵通之所以出现,其原因是:

1. 固网运营商原中国电信在剥离移动业务给新的运营商中国移动后,申请移动牌照未获得批准,转而采用了处于政策边缘的“固网延伸技术”小灵通。

2. 与移动通信相比,小灵通采用与固网计费一样的非常低的语音资费,这为对资费敏感的低端用户提供了获得移动服务的机会。而运营商缴话费送手机政策,又进一步降低了消费者的进入门槛,更刺激了用户的增长。

3. 从最初的小灵通看,小灵通投资属于明显的“短平快”,投资少,见效快,投资收回期短,这成为各地运营商敢于在政策不明朗的情况下上马小灵通的重要原因。同样基于这个原因,小灵通网络覆盖实际非常有限,并不能延伸到偏僻的农村地区,即使在城镇也有不少信号盲点。

 

二、历史的转折

小灵通业务出现转折的时间应该定位为2007年初,而不是现在。这时环境出现了如下变化:

1. 固网运营商已经认识到了TD正快步推进,自己在“不久的将来”将获得移动牌照,继续大规模投资发展小灵通的决策并不明智。

2. 移动通信资费迅速下降,各种套餐出现降低了通信资费,尤其是中国移动家园卡(后并入神州行品牌)等的出现,在农村地区采取了与固网、小灵通类似的资费标准,这使得小灵通信号差、移动效果差、增值服务少等缺点变得突出。

3. 由于小灵通技术的特殊性,网络优化遇到瓶颈,优化所需投资不断增加,但用户感受的服务质量提高有限。

 

三、小灵通功与过

功:

1. 在局部环境下,提高了通信市场的竞争程度,有利于消费者。

2. 较低的资费让更多的普通大众使用到了通信服务。

3. 降低了固网运营商受到移动替代固网影响的压力。

过:

1. 技术落后,注定难成为主流技术。

2. 重组形势趋于明朗后,继续投资将难于收回。

3. 近亿用户的安置成为新的难题。

 

四:小灵通衰退历程

1. 运营商基本停止新建网络,仅保持维护投资和一定的网络优化投资,但仍积极发展用户。约2006年中。用户仍处于增长中。

2. 重组趋于明朗,运营商仅维持网络运营和一定的用户推广。约2007年二-三季度。用户抱怨增加,用户开始流失。

3. 重组公布,运营商基本停止了主动的用户营销,并开始压缩网络投资,重点转向移动网络。2008年6月后,用户加速流失。

4. 小灵通运营商推出转网政策,主动推动用户离网。约2008年二季度。用户快速流失。

5. 小灵通频段被收回,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最迟2011年末,而且很可能提前。

 

五、运营商转网准备工作

1、中国电信

早在去年五月,南方日报就报道了电信小灵通转网的做法(参见:看电信如何破解小灵通用户转网难题 [原创 2008-05-30] ),而此时仅是公布重组时间不到一周,可以在没有获得CDMA网络前,中国电信已经考虑到了小灵通用户转网的问题。

此后,中国电信在从联通割接CDMA网络的同时,积极储备、预营销“天翼”计划(参见:中国电信CDMA“添翼”计划曝光及真伪辨别 [原创 2008-09-01])。

各地的“我的e家”中逐渐加入了CDMA用户,或提供了CDMA用户和固网用户之间通信的优惠。

从现在的进程看,中国电信的融合还未全面展开,“天翼”还有原联通CDMA面向高端的影子,但相信很快,中国电信面向低端用户的营销和小灵通转网的政策将全面推出,其终端很可能采用集采200-300元的低端终端方式,并将推出缴话费送手机、原小灵通用户承诺在网送手机等政策。

2、中国联通

去年,中国联通更多的精力忙于重组和优化GSM网络,今年上半年重点转向了WCDMA网络建设。目前固网移动融合仍处于促销阶段。各地也零星出现“亲情1+”与GSM捆绑或GSM、固网、宽带捆绑优惠的套餐。但相信很快,中国联通将会有更深入的计划推出。

 

六:几个误区:

1. 7千万用户规模并不庞大

原因是,这7千万用户中,很大比例都是双机用户(有一个手机,一个小灵通),去年流失的1500万用户也大都处于这种情况。由于此前就是双机用户,因此其中很大比例很可能会选择消费完依存话费后自动停机的方式。

如果现有运营商推出很好的转网策略,这部分用户可能会选择转网,成为新的2G、3G双机用户(这又分多种情况,双2G、双3G,2G+3G,而2G又有GSM/CDMA,3G有TD-SCDMA/CDMA2000/WCDMA,GSM又分别由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运营)。这就需要运营商在制定转网政策时,不仅考虑不使用手机的小灵通用户,同时考虑到对双网用户的营销。

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移动对7千万小灵通用户的营销效果不会太明显,因为其中大部分可能都已经是中国移动用户。

2. 转网不应只瞄准3G

由于3G终端价格高,现有2G用户转移到3G后2G网络容量将出现更多的“空间”,因此转网政策应该兼顾2G/3G,而且转为2G用户应该准备更充分一点。

3. 频段取消并不意味着小灵通号码将消失

目前固网用户处于不断减少的情况,号码呼叫转移技术并不复杂,因此,很可能有一种方式,用2G网络提供小灵通的现有服务,其模式类似虚拟专网,实际使用的是移动频段和移动终端。

4. 不给补贴,用户就不离网怎么办?

运营商肯定会给予一定的补贴,特别是针对转网用户。

此外,由于频段收回是政府决策,而不是运营商自身行为,运营商服务条款中也肯定有相应的格式条款,如果个别用户不给补贴就不离网,政府收回频段后,将不再有条件提供小灵通服务。运营商并不应该赔偿。

5、小灵通用户资费还便宜吗?

由于目前国内的电信资费基本都是上限管制和自由定价(需备案)两种。因此3G资费并不一定比2G贵,移动资费也并不一定比固网贵。


上一篇: 如何从公司财报中挖情报
下一篇:分析联通去年用户发展 展望新一年业绩

评论

Good.Be the first to comment on this entry.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