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李瀛寰采访时的主要观点:
“柳传志回去的最大目的是稳定军心、提振士气,这个目的已经达到。”
“柳传志回归后的第一步,不是要突破业绩,而是要研究环境、形势变化,制定系统化的战略—甚至是为五年后、十年后做准备的那种长远规划。战略细化方面,在人员稳定、激励等处,联想都要花功夫研究,这些才是当务之急”,付亮分析认为,联想国际化的四年里,缺的恰恰就是长远战略,“若是具有战略、人才、市场手段、技术研发方面的储备,损失就会小很多。”付亮提到,马云的阿里巴巴就是引进了做战略的人,这个人在去年初就意识到了金融危机,为马云制订了“过冬”方案,才有阿里巴巴针对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战略,而且“成效理想”。(后一段记者表述有误,阿里巴巴引入的人是曾鸣教授,已经引入多年。我说的观点实际是加强战略性思维对一个公司国际化的重要性。我并不知道,阿里巴巴集团“意识到金融危机”,和曾鸣教授有多大关系,认识到金融危机影响更多应该是公司行为。)
回看杨元庆的四年国际化之路,其实有些地方做得还不错,“奥运会的宣传、投入,这些点做得不错,很多决策是对的,只是缺少长远、清晰的定位,有些是不赚钱的、战略性的、基础性的研究,要有准备才行。如果战略早已清晰,联想在奥运上的投资就会小一些,还会更积极地推动电脑下乡。”付亮指出。
国际化,是联想成长的必由之路,因此,未来联想的国际化之路更引人关注。“陈绍鹏主管过半业务,复制中国区成功模式,这只是权宜之计,联想国际化要找到对当地文化非常了解的人,制订出适合当地市场的营销策略才行,联想一定要突破国际化的营销壁垒”,付亮认为,联想的国际化更需要继续学习,“阿里巴巴董事会里有龙永图,华为在海外拓展时,有退休的海外大使、当地人团队助阵,联想应该向他们学习,利用国际化的资源做国际化的事情,一定要真正进入当地市场,一定要找到人,深入理解当地文化,效果才会好”。此外,“杨元庆一直强调金砖四国,这些市场,包括欧美主流市场,的确要进入,但是像巴基斯坦这样的‘小’市场也要争取,欧美市场看着很大,但难以进入,联想一定要有新的策略。”
来源:《时代周报》 李瀛寰 :临危复出 柳传志艰难维新
奥运似乎没有给联想带来更多的收益,相反是业绩持续下滑。
读书笔记 —— 2009-02-12 @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