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过了12点了,该说昨天了)收到了一封EMAIL,内容如下:
付老师,您好!
我们是南京大学07级通信专业的学生,对于通信技术及其发展很感兴趣,结合我们自身的环境,所以我们暑期实践决定研究一下移动通信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发展。我们了解到您在通信领域很有建树,拜读了您的网上的博客,因此想请教您一些问题,希望您在百忙之中解答我们的疑问,万分感谢!
1. 据我们调查而言,大学生们对 3G普遍持观望态度,大多数人认为2G的手机已经够用了,您认为运营商在未来如何来吸引学生来使用3G业务?(除了降低价格)
2. 目前而言,我们发现运营商在校园宣传过程中经常忽悠学生,只说便宜的资费但不说限制的条件等等,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相对于成人而言维权意识没那么强,对此,您认为运营商和学生们各自应该如何做才能实现各自的利益最大化?
3. 3G上网本经过一阵火爆之后立即冷清下来了,您认为3G上网本和3G上网卡在大学生中有市场吗?
再次感谢您抽时间为我们解答!
此致
敬礼
这应该是一个通信圈普遍关心的问题,这里就将答案公布在这里,欢迎大家探讨。
首先,我很乐意支持这样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社会实践活动,因为在实践中,你会真正地遇到问题,而在通过不同渠道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即使遇到一些挫折,即使最终的答案也并不完美,但对你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大有裨益。希望更多的同学能参加到这种活动中来。
你的第一个问题是3G被大学生接受的问题。
实际情况是,不仅是大学生,目前所有消费者对3G持观望态度,甚至持否定态度的,还占绝大多数。大学生相对来说,还是更乐于接受新鲜事务的,相当大一部分大学生属于“追新一族”,而且集体生活会推动大学生互相比较,如果一项业务得到大学生认可的话,很快就会拥有一定规模的用户。因此在3G初期,大学生肯定会占到一定份额。
现在大多数消费者认为“2G的手机已经够用了”,其实并不意外,从年初发放3G牌照开始,我的观点一直是今年三大运营商的3G更多是在补课,真正3G用户进入高速发展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因此,到现在,我们看到的还是,三大运营商都在积极地进行基础网络建设和优化,都在积极地与终端商合作,都在积极与产业链合作以促进应用的丰富。截止8月17日,中国移动的移动MM才正式亮相,中国联通与终端商的合作还在陆续谈,中国电信的老总王晓初还在呼吁推出“中国IPHONE”。相信随着3G应用越来越丰富,移动互联网的会逐渐形成特色,这些应用将一起构成3G与2G对比的明显优势,吸引用户陆续从2G向3G转移。
你的第二个问题是运营商资费宣传误导大学生的问题。
虽然这方面运营商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我曾经说过,一个好的资费体系,不仅应该要让运营商自己看明白,还要让具备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老大妈都能看明白。与老大妈相比,大学生文化程度要高,但社会经验要少得多,容易被“忽悠”,产生冲动消费。
从学生角度看,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货比3家”,不仅自己比,还要和同学一起对比,全面对比各种条款,尤其是注意协议中的一些格式条款,如在网时间、最低消费、服务承诺等,要有自己的独立判断。然后可以参考一下,高年级同学的反映。还可以到互联网上搜索一下相关信息,看网友是如何评价的。相信这样,学生最终会做出一个明智的选择。
从运营商角度看,应该尽可能使资费体系清晰明了。在宣传时,应该尽可能明确不同套餐的优缺点及适用人群,让学生明明白白消费。在学生入网时,应尽相应的告知义务。这对提供学生用户的服务体验,进而提供用户的在网时间和消费水平,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你的第三个问题是“3G上网本和3G上网卡”的大学生市场问题。
“3G上网本经过一阵火爆后立即冷清下来了”,原因是多方面的。(1)过度宣传引起消费者注意;(2)网络覆盖仍待提高;(3)上网本硬件配置偏低;(4)键盘、屏幕过小,影响体验效果。网络、应用、用户三者,本来就是相互促进的。我认为,在网络建设阶段,3G上网本只是运营商敲开3G大门的一个“敲门砖”,只有利用不同的应用,不断“敲”下去,3G市场才能规模爆发。
与校园无线网相比,3G无线宽带优缺点都很明显。优点是覆盖范围广,支持在学校外使用,缺点是3G网络难支持大量用户高速上网,而且资费高。随着运营商校园内3G+WIFI网络的建成,以及针对校园市场的入门级套餐的推出,3G无线宽带会取得一定的份额。在大学生的选择上,3G上网卡会比3G上网本吸引更多的用户。因为中国大学生的手机上网和电脑上网的习惯并不相同,3G上网本相对较低的电脑配置,很难满足大学生多样化服务对终端的需求。
时间关系,以上仅就你提出的问题做一个简要的回答。欢迎继续交流。
只有第2个最好回答的答了,其他两个答了和没答一样
桔子 —— 2009-08-18 @16:55
了解一下
yayafk —— 2009-08-19 @1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