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注:未避免混淆,本文中的电信、通信都指通信服务整个行业,与单一的运营商“中国电信”无关)

最近央视好像找到了一个软柿子——运营商的通信、互联网服务,可以说是,每一天新闻、每一段新闻,没有通信、互联网的不良报道,就心里不舒服。而且经常是一个新闻,多个频道多个节目同时播放。

打电话不花钱的手机

手机色情网站

电话诈骗

短信诈骗

呼死你

垃圾短信

山寨手机与SP勾结

……

运营商仍不停地在央视做广告,也一直在积极表态处理,但是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另一个问题又被曝光了。

从某个角度看,这样的情况可以理解,随着3G、无线宽带、有线宽带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和通信服务快速融合,在融合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新的事物,像网络电话(也叫VOIP)的任意显号,像互联网平台的短信群发器,在短时间内,服务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拿出解决办法,有关的管理机构也还没有找到立竿见影的措施,而让一些犯罪分子钻了空子。

这样明显危害到普通百姓的事情被不断曝光,央视报道也不为过。问题是在报道过程中,我们的管理部门和直属研究机构哪里去了?

回想漫游费改革,出来解释漫游费的是阚凯力教授,而不是有关管理机构或研究机构的工作人员,阚凯力教授是通信专家,但在解释政府行为时并不具有权威性,这就不奇怪,为什么到现在,媒体还没有理解漫游费,还经常出现取消漫游费的报道了。

打电话不花钱的手机,出来解释通信资费的是曾剑秋教授,同样不是来自权威部门。曾剑秋教授也未能解释,为什么出现这样的宣传。

如果说这两位北京邮电大学的知名教授还是通信专家的话,那其他报道中出来解释的基本都是通信外行了。例如,分析手机色情信息发布产业链的很少有通信圈的人,更不用说直指治理关键环节了。垃圾短信也一样。

独立的通信专家们不愿意出来解释这些问题,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也应该给予理解。

问题是:

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和部委改革前的信息产业部)的有关管理机构官员和其直属的电信研究院相关方面的研究人员呢?为什么,它们不能出来解释,它们又没有拿出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呢?

这里建议它们学习一下教育部(对北大实行中学校长推荐制的解释)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房价的分析),虽然我不认为教育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解释能令我满意,至少我知道,它们并没有回避自己的责任。


上一篇: 十一月电信联通新增用户之和将超过移动
下一篇:媒体误解“前3分钟资费降一半”,谁有责任?

评论

Good.Be the first to comment on this entry.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