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富士康深圳工厂员工薪水从900元-1200元-部分2000元,新闻报道陆续出现,甚至有媒体或砖家猜疑,富士康将把这部分增加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我不能不佩服这些分析者的想象力,可以和幼儿园的小朋友或80后的大学生相比。
现在可以肯定的是,富士康涨薪,是在客户和社会舆论压力下不得已的权益之计,这并没有解决富士康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更不用说,目前中国的新增劳动力的现状,以及社会畸形的就业环境了。而这些肯定还会陆续爆发。
富士康深圳员工涨薪,这对当地的制造业可能是灾难性的。没有涨薪前,富士康已经比周围的工厂更有吸引力了,富士康涨薪打破原有的格局,可能意味着其周边工厂的制造成本提高,而富士康为保证盈利,肯定会重新考虑自己的全球生产布局,例如更多像内地的重庆、太原以及越南、甚至非洲转移。这样才能够保持一定的利润率,这种成本的增加,很难向客户,甚至向最终用户转移。当然这对深圳产业转型来说,可能是好事。
而对社会来说,畸形的就业环境、新增劳动力(新毕业大学生以及农民工)的技能差距、以及由此导致的个人心理和社会问题都远未到解决的时候。注意这里涉及到的最大的人群之一是大学生。
昨天,一年一度的高考“独木桥”又“架”起来了。各地媒体纷纷报道,今年的“独木桥”更宽了,如果说三十年前,过个人都困难,现在可能可以跑大客车了。高考是越来越容易了。但近十多年来的连续扩招以及大学教育水平、国家有关部委的教育管理水平提高速度远未能适应学生和家长的要求,更不用说适应社会的需要了。因此毕业即待业现象越来越普遍。关系成为就业的最关键因素,权钱交易成为毕业后找到好工作的有力武器,公务员成为大学毕业生趋之若鹜的“低付出高薪高福利无风险”职业,毕业将自己“嫁”出去,寻求一个稳定的金饭碗,成了部分女大学生的最高追求。
大学的教育目的成了发文凭,学生的学习、研究成了捎带完成的东西,企业需要的人才没学校培养,也没人愿意被培养,而大学将更多的经历从务实向务虚转移。
我们不能抱怨80后是中国的“X一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更多在社会,需要反思的社会的道德体系、评价标准、教育制度……
(胡言乱语ing)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