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信息报)
记者 高骥远
3G渗透率只有3%、诺基亚Ovi应用程序商店正式发布,这几则本不相干的新闻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在3G应用“雷声大,雨点小”、各大运营商终端策略比拼的背后,是3G产业发展路标的转向。联合产业链力量拓展应用,提升用户体验,已成为各大运营商制胜的关键。
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3G发展目前仍未渡过“终端依赖期”,应用的贫乏制约了3G用户发展速度。在他看来,以应用提升用户体验是当前3G发展的关键,因为用户所需要的并不仅仅是一个具有高端配置的手机,而是手机所能带来的诸多应用。
诺基亚“大船掉头”的背后
诺基亚Ovi应用程序商店发布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策略。就在8月25日,诺基亚高调发布了被寄予厚望的N8手机。作为诺基亚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反击的开始,N8也被业界认为是诺基亚“革命性的产品”。
因此,选择此时发布应用程序商店,其含义已经不言自明。这是诺基亚继今年年初成立移动互联网服务合资公司后的又一战略性新举措,也可以看作是诺基亚向互联网与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的努力之一。
“诺基亚开发应用的优势在于用户规模和终端规模上”,付亮认为。目前对诺基亚而言,更主要的还是在高端市场和应用市场会不会有更多的机会,以及能否带来一种可以抗衡直接竞争对手的产品和应用。
在付亮看来,凭借应用加深本土化将成为诺基亚反击的重点。诺基亚的移动互联网战略,就是想通过最本土化的应用软件,来丰富其线上Ovi商店,增加其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这说明诺基亚充分认识到移动互联网的未来在中国,而抓住中国用户的关键点,就是对于中国手机用户以及网民使用习惯的把握,以及基于此推出的各种应用服务。
由此不难推断,诺基亚“大船掉头”,实际上代表了行业发展的一种方向。
“3G杀手级应用”一分为二地看
“从目前来看,应用不足与3G发展缓慢存在一定的联系”,付亮认为。
这一点在上半年表现的尤为明显。根据工信部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6个月,3G用户数达到2520万户,三大运营商在3G市场的份额也不在不断发生变化。不过,在3G用户高速增长的同时,其总体来看仍不到移动通信全部用户增长的三分之一,显示3G仍然没有出现可以强力激发市场潜力的创新应用,这对三大运营商下半年发展提出了迫切考验。
工信部副部长奚国华也曾表示,中国3G用户数发展不理想的原因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应用较为缺乏。奚国华表示赞扬iPhone、iPad类产品的苹果模式,对于无线互联网给予了很高的期望。
因此,各大运营商能否借3G应用一改青黄不接,从而实现弯道超车?
实际上,3G发展并不缺乏噱头。从上网本到平板电脑,从明星终端到千元智能手机,从“套餐优惠”到“存话费就送手机”,3G的各种概念已经频繁的在各类媒体上进行轮番轰炸,但运营商依旧难以摆脱赔本赚吆喝的尴尬。
“多样化增值业务组合成3G杀手”。付亮认为,“数以亿计的用户规模,即使一个增值业务只获得其中的百分之一作为用户,其规模也将达到数百万,这会给服务提供者带来丰厚的收益”。
3G增值业务用户渗透构成这样的曲线的原因是日趋多样化的增值业务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而重要的是,目前的环境已经具备了支持这种多样化服务的能力。
2G时代,中国移动将动感地带用户分为短信族、上网族、音乐族,分别推送不同的服务。3G时代,海量的增值业务,为用户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手机应用商店、无线搜索为用户选择提供了与互联网一样便利的方式。
付亮认为,不同增值业务用户使用的情况成“扁头长尾”态势,3G应用步入小众化时代不可避免。此前有媒体报道,不同用户可以选择其喜好的不同3G增值应用,而使用某增值业务的所有用户中,10%的用户或许可以带来90%的业务量或收入,手机报、视频电话、手机电视、手机SNS、手机邮箱、移动即时通讯、移动支付、手机导航、手机游戏等,都属于这类业务。
3G应用开发应以用户为主导
付亮认为,用户自己开发的应用更贴近大众,而几百几千个应用同时上线,实行优胜劣汰,这也使用户成为主导的选择者。
与此相对应的是,虽然各大运营商都在大力开发和推广3G应用,但是,和日韩等国相比,包括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在内,应用总体来看刚刚起步,数量相对比较少。同时,应用平台也刚刚起步,行业化的应用也还未广泛的推广。
付亮认为,“2G时代运营商通常与SP、CP合作;而在3G时代,运营商则扩大自己的内容和服务,除了接受终端厂商软件商城,也在接受草根研发者的作品。从目前来看,草根开发作品比例不大。”
付亮最后表示,运营商在建设应用程序商店方面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合理的平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