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近日,“爆转”进入百度百科,成为既“上墙”之后,又一个入围百科的微博专用语。相信今年年底这两个词中至少有一个入选互联网热词,而更可能的情况是两个一起入选。

  互联网大会腾讯微博“上墙”掀起了“台上开大会,台下开小会,场外办聚会”外的又一个高潮,被众多媒体“爆转”,大大提升了微博的影响力。

  不过“墙”的数量是有限的,据说互联网大会前,腾讯和新浪都在积极寻求与大会组织方的排他性合作,最后腾讯得到了主办方的青睐。

  更重要的是,“墙”不常有,必须依托于线下资源、投入大,而且由于人人都是微博“墙”的作者,“墙”实际已经被垃圾信息淹没了,无论是组织者,还是观众,要想从“墙”中找出有用的信息都很难。另一方面,“墙”上的内容由于大多是随感而发,因此时效性很长,随着时间推移,其影响力快速衰减,现在大会过去不到一个月,还有谁记得有哪些微博上墙了(作者除外)。

  而“爆转”则不同,“爆转”不限于时间、地点,随时都可能有一个热点出现,被网友不停地“爆转”、“爆评”,这个被“爆转”的微博,可能是名人发起的,也可能是普普通通的网民发起的。虽然被“爆转”,几乎肯定会借助名人的转发作用,但此中并不需要(1)与地面活动结合,(2)组办方投入大量资源,而且(3)转发是基于广大网民自愿,从网民-网民的不断接力,真正实现了“去中心化”,这才是微博的本质。

  虽然,至少在初期,被“爆转”的帖子,都与服务商背后的“推手”有一定的关系,但服务商已经很难影响众多网民的行为,网民更多是基于自愿的。

  当然,“爆转”并不局限于新浪,只要一个微博服务有足够多的活跃用户,就随时可能形成“爆转”,而且由于各微博的“个性”不同,会形成不同特色内容的“爆转”。也就是说,同一个内容,可能在一个网站被“爆转”,而在用户数量、影响力相差无几的另一个微博,却应者寥寥。

  另:鄙视一下,百度百科“上墙”、“爆转”的作者,这样的词要想有生命,在定义时必须去除网站属性。否则很难有长久的生命力。其实,在“缘起”、“举例”等词条内容中同样不会抹杀“引爆”其的网站。

  今天是9.14日,去年几十万网民选中的“中国网民节”,一年来,“上墙”、“爆转”的出现,网民的声音传播得更有利了,这是WEB2.0的功劳。不知道在今天晚上的网民节盛典(www.wangminjie.cn)上,会不会有一些花絮,如(1)董路唱歌现场即兴改词,(2)某获奖网民代表“感谢党,感谢国家”,(3)某领导被网民气氛感染脱稿大讲互联网逸事,网民被“爆转”?

  另:关于围脖几个观点:

  1. 微博由于发言门槛低、易传播性和字数限制,出现以讹传讹的可能性不小,但这只是增加了真伪辨别成本,要求每个微博作者都要提高真伪防范意识,要求负面新闻的受害者能够更及时地应对,以缩短被误传的时间。

  2. 微博确实在突破新闻报道同质化方面有明显的作用,但短时间微博发送消息过于庞杂,也影响到其整体质量和效果,只有微博与报道、专题、个人博客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发挥微博的力量。

  3. 微博内容肯定不会像门户分类那么系统,决定读什么有几个出口:1你选择的关注,许多围脖主发言价值不大,没必要关注,将关注控制在有限数量下。2话题搜索。3新浪新推出的热点话题直播。4.分组。由于其内容由脖子自动生成,系统自动分类,故无论怎么选择,都会有大量的无用信息,解决办法是加快阅读速度

  4. 发布信息、快速公关是官方微博的基本功能。客户服务、情感培育及维系是官方微博的延伸功能。至于危机监测、预警不是官方微博的事,而是竞争情报部门的。基本功能是市场部门的,延伸功能是客户服务部门的,这两个部门如何形成联动是微博作用大小的关键。实际上,在实体中市场和客户服务也密不可分

  5. 从长期竞争情报角度看,无论是传统媒体、网络媒体,还是博客和微博这样的WEB2.0媒体,传播的新闻类信息中,虚假新闻或存在质量瑕疵的超过9成,传统媒体也一样,对普通读者来说是真假难辨,而对竞争情报工作来说,都是难得的线索。相比之下,博客、微博,带来的信息线索更多,更有价值。


上一篇: “歪评瞎论”三网融合
下一篇:校园通信市场监管不力结恶斗“果”

评论

Good.Be the first to comment on this entry.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