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中国竞争情报十大误区之二)

  10月8日,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举行仪式庆祝该院成立90周年。同日,国家图书馆和武汉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合作培养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说,“目前已形成‘南有武大、北有北大’的图书馆教育格局。国图看好武大在图书馆学、情报学等方面的专业优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后将谋求开展更深层次合作。”

  中国新闻网以标题《中国最早的图书情报学院迎来90华诞 》,可见图书情报仍是武大信息管理学院的核心。但看看该学院的历程:

  从文华图专开始,就把“研究图书馆学,服务社会”定为宗旨。1953年,随着全国院系调整,文华图专并入武汉大学,成为武汉大学图书馆学专修科。1956年设置图书馆学系。198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2001年,更名为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就会发现,该学院在1984年-2001年间的名称曾经是“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此后却改名为“信息管理学院”,从更名至少可以看出,“图书情报”至少不能令一些人的满意。要向全方位的信息管理延伸。情报信息的管理、研究、增值,在军事上,可能是决胜的关键,而在民用领域,大都属于竞争情报的范畴。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加速,企业对信息搜集和分析、预测能力要求不断提高,这导致最近十多年来,竞争情报专业在全国各地大学等教育或研究机构里陆续出现,各大学图书馆专业、传媒专业、各地(各部委)的情报信息机构(如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陆续开办竞争情报专业的教育,及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但在本人所熟知的竞争情报专家中,极少有这样科班出身着。

  曾经有多名这些机构的学生在毕业就业或撰写毕业论文时向我咨询,他们大多很迷茫,经过深入了解后,也发现这些机构的竞争情报培训大多在误人子弟。

  原因大致如下:某个领域的竞争情报专业人士,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不仅(1)需要懂图书情报知识,还需要懂互联网信息获取技术,需要懂信息传播,这还远远不够,(2)还需要懂管理、财经知识,需要懂常见的分析工具,需要懂心理学,而特别重要的是,(3)需要对所研究行业有深度洞察能力。这些,尤其是行业深度研究,不是科班能够培养出来的。以上三类教育机构大多只能培养(1)中所包含的知识,而且大多只能培养一部分知识,或者在某个领域,如信息传播,的教育中存在明显的“短板”。管理学院大多只能培养(2)所需的知识,很少有能够同时培养(1)和(2)中包含的大部分知识的。而(3)“行业深度洞察能力”,是科班根本培养不出来的。需要研究者长期的行业积累。

  而人才的缺乏,正成为竞争情报工作的最大障碍。对行业不了解,做不出深度的情报研究分析来,大多只做一些“剪报”(包括电子的)以及简单的“粗”加工,这就很难得到有足够分量的情报,当然也就得不到公司高层的认可,也就很难争取到更多的资源。而资源少,进一步影响了竞争情报工作的质量。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了一个“怪圈”,使得竞争情报工作很难得到足够多的资源,做得更深,线索发现得更早。

  而打破这个“怪圈”,竞争情报工作者仅靠科班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更多行业专家和专业领域的交流——如公开课、论坛、交流会,以及长时间的深入行业研究。


上一篇: 2010,到通信展看什么(供通信产业报专稿)
下一篇:北京电信“购机花多少话费返多少”是个套

评论

Good.Be the first to comment on this entry.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