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将于本月10日(也就是本周五)推出新套餐,我还没看到套餐具体内容,已经有人来咨询了,那照惯例就写点吧。当然,按照惯例,写出来的东西,肯定有人听着不顺眼,各种武器上了。没啥,我已经练得皮糙肉厚了,有劲往正道上用吧(当然可能想用也用不上,学历不够高,又不那么听话,联通研究机构可进不去)。
先转贴一下联通的新套餐内容吧(以下两图来自网易,谢谢):
变化:
1、新增加了C套餐,包含了更多的主叫时长,但限制在了本地呼叫。套餐含流量、套餐外资费与B套餐相同。
2、新增加了低端46元套餐,同时包括A/B/C三种。将均不能参加合约购机计划及自备机入网“存费送费”合约计划。
简评:
1、门槛降低到46元,值得鼓励。(含A/B/C)真能算计,赠送都是个位数。M,3个,T,5个,可视电话,5分钟。
2、46元A套餐,与“5月起各省陆续推出36元预付费数据套餐”相比,资费明显优惠,可以说判36元套餐的“死刑”。一个新问题,联通3G还会推出预付费套餐吗?在如此窄的空间内,如何设计出合理的预付费套餐来,这肯定是一个挑战。
3、46元套餐(含A/B/C)赠送的服务都是个位数。M,3个,T,5个,可视电话,5分钟。如此精确的算计,令人佩服。问题是3/5/5,够干什么用?赠送的服务本来是为了给用户体验服务的机会而增加消费,这样的赠送,肯定是鸡肋,还不如不赠送,加送20分钟本地时长好。其实,最好的办法是,三项都赠送两位数,让用户真正去体验。另,不少用户反映,这三项从来没用过,联通是否应该想办法激励用户一下?
4、46元套餐不参加合约购机计划及自备机入网“存费送费”合约计划,可以理解,降低了门槛,优惠可以取消。现在的问题是,这两个合约计划,签约时间大多是两年,“存费送费”可以一年,在合约期间,可以在同一系列套餐内换档或自由地在同档的A/B/C套餐中转移吗?
5、新增C套餐既然是本地套餐,是否给地方运营商调整余地,例如增加本地通话分钟数、增加新的档次,各地居民消费水平不一样,竞争态势也不一样,全国统一的资费很难有竞争力。
6、未加入套餐的标准资费,是否也应该与时俱进,降低资费?
7、是否鼓励现有的2G世界风用户,不换号平滑过渡到3G?是否可以参加合约购机计划及自备机入网“存费送费”合约计划?
另转:杨海峰观点(我非常赞同):从近期联通接二连三的被推上口诛笔伐的风口浪尖说明两个问题,一是联通自身仍然存在多种问题,需要认真总结并加以改进。二是联通公关显然是极其落后和不合格的,建议调整公关思路、调整相关人员、更换公关服务合作伙伴等多种措施,才可进一步避免成为三大运营商中最容易受伤的那一个。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