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2009年),多家IT公司先后爆料“渠道门”。
(来源:SP睿商在线 众多渠道门事件反思)
今年渠道门仍在继续,淘宝、谷歌再现渠道门,近日,《京东商城窜货犯家电业大忌遭遇连锁巨头封杀》又出现在了《21世纪经济报道》,这些大都是主动或被动的渠道变革惹得祸。
随着互联网和物流的快速发展,虚拟运营,自服务模式,远程购物(互联网等、电视购物等)等新的渠道模式、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整合,甚至重构。这势必推动一些企业调整渠道策略,由于策略调整,肯定会有一些原有渠道商的利益受到影响,这也就是渠道环节抵触情绪较大的原因,而如果抵触到一定程度,甚至告上法庭的话,就会被媒体归入渠道门事件。
引起厂商渠道策略变化的原因:
1、由于互联网,信息流通成本迅速降低,大量信息几乎在以零成本在流通,结果是,消费者越来越理性,商家之间的差价越来越难存在。
2、由于网络、信息的支持,地区差价只要超过一定限度,就很难避免打破原有区域界线限制的窜货现象出现。
3、由于网络购物、电视购物等新的购物手段的发展,在快速发展的物流支持的促进下,销售地域的界限模糊。
4、由于新的营销模式引入,以及计算机/通信/信息化/自动化的支持,明显缩短了“厂商-用户”之间的层次,也明显地降低了产品分担的渠道成本,这为降价提供了可能。
5、由于采用新的营销模式的渠道商进入,渠道商之间的竞争加剧,导致部分原有的渠道商收益明显下滑。
推动渠道变革的厂商和新的渠道商,是“渠道门”事件的“导火索”,也就难免引“火”烧身。但不论他们的友商们愿不愿意,这种渠道变革是不可逆转的。原来大经销商管小经销商,大渠道携网络优势,上与生产厂商讨价还价,下和销售网络终端企业斤斤计较的局面正在不断弱化。渠道层次明显减少。同时,由于信息的快速传递,渠道价格变得越来越透明,渠道商所获得的利润空间明显被压缩。这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将陆续重构许多产品的渠道体系。
既然渠道变革不可逆转,那就逼迫现有的渠道商重新定位,或做大,形成新的资源整合优势;或变革,采用基于网络的销售模式;或转型,转变为服务及增值为主,或退出,转向利润空间更大的新领域。
渠道商们,准备好了吗?机会更愿意青睐有准备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