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名人们都在传运营商有红名单,加入后就收不到垃圾短信,接不到“响一声就挂”的骚扰电话了,没见过,但相信很可能存在,就和部委特供菜、机关专卖酒一样,本来可以提供一样的东西,却会为特殊人群提供“特别定制”服务,传说中的红名单既如此。

垃圾短信、诈骗短信,是许多国家通信服务管理的难题。低成本、快速传送信息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犯罪分子或商家提供了机会(互联网也如此)。大家烦恼最多的短信主要有两类:1诈骗短信,2未经许可的商业短信。

诈骗短信,是各方都不满的,也容易得到治理,运营商在过滤,软件公司在过滤,公安部门在抓。大家非常反感,但实际收到的数量并不太多。

未经许可的商业短信,商家有需求,发送者能获利,运营商能收费,部分接受者可能有需求,这使得治理难度非常大,尤其是“部分接受者有需求”成为此服务存在的最大借口。针对此,香港特别行政区推出了《电讯管理局- 非应邀电子讯息条例》、《非应邀电子讯息规例》。没有“应邀”的商业短信,同样会被举报、并处罚。

学过统计学,在同样投入下,α错误(弃真)小,β错误(留伪)肯定大,红名单即使存在,也不能完全解决“非应邀商业短信”问题,肯定会出现两种情况之一,或者垃圾短信没有能被拦截,或者不是垃圾短信却被拦截,而无论哪种情况出现,都肯定会影响到用户体验,尤其是重度使用的短信用户。

要想有效解决此问题,必须由管理部门对“非应邀商业短信”进行严格管理,由于商业短信中必然包含联系方式,这种管理并不难。按政府部门职责分工,我国商业广告的管理在工商总局,短信的管理在工信部,希望双方能尽快推出对“非应邀商业短信”的管理制度来。


上一篇: 地沟油与垃圾短信、诈骗短信
下一篇:B2C竞争决胜产业链,资本决定速度

评论

Good.Be the first to comment on this entry.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