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了《伪专家是怎么算出银行跨行查询成本是1.2元的》,我不是专家,但也发现了其计算过程的种种疑点,而在网上,各种专家的,知情人的分析、评论也越来越多,大家无非是一个观点,该专家的论证过程有很多问题,总之,跨行查询成本是1.2元是占不住脚的。更有厉害的认为,该专家实际已经被某些利益集团俘虏了。
可能该专家也想成为刘姝威、郎咸平,有这种想法,我们并不反对,但闭门造成不是办法的。必须理论联系实际,不知道该专家,看了网络这么多分析后,是否会脸红,是否觉得自己的计算过程存在问题?
本类不想说出该专家的名字,看了下面这篇文章后,还是忍不住了,作者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教授中国银行卡产业专家委员会成员钟伟先生认为——
“对于长期从事经济研究的人员来说,求真是第一要务。研究人员应该尽其所能讲实话,至于说实话的结果,官员、企业家或者百姓是否爱听,则不在他的考虑之列。”(见经济学者一定要替百姓说话吗)。
我觉得这句话有道理,难道以那种计算过程计算出来的平均每笔跨行查询的成本是1.2元对吗?就和一位网友说的,计算跨行查询成本,怎么也应该包括银联的成本吧?这应该是常识。可为什么“求真”的时候不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呢?
此外,专家不等于万金油,更不等于哗众取宠。看看百度搜索钟伟先生的观点(http://news.baidu.com/ns?word=%D6%D3%CE%B0&tn=news&from=news&cl=2&rn=20&ct=0),
视点:五百元大钞何时问世?会上市流通吗? |
钟伟:房价骤跌 将很少有人能幸免于难 |
房价骤降房地产崩盘 中国经济将付出沉重代价 |
“房奴论”背后的经济学分析 |
……
看来专家是经济学全才。30日又要在成都收钱了(地产新政如何详解 30日听经济学家钟伟成都开讲)。
看作者在搜狐的专栏(http://business.sohu.com/7/0504/52/column220115251.shtml),其中又一条很有意思,“钟伟:郎咸平只是个“只拆不建”的符号”,可能钟伟先生要强疑点,不光拆,还在经济学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仅对少数人有利,甚至对各方都没有利益的空中楼阁。
难道这就是所谓的求真的经济学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