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电信、联通宽带垄断,快成了又臭又长的肥皂剧,当消息逐渐淡出时,又会有人和媒体推波助澜,这不《21世纪经济报道》和《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栏目也参与了,也有多家媒体记者和我说,虽然这个话题他们也觉得没趣了,但还是得报,够难为他们的了,要不在第八届IT新闻奖上,方刚说网络媒体记者“苦逼”,传统媒体记者纷纷表态说,他们更“苦逼”。

回归正题,看看两家媒体的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25日文章《传电信联通宽带反垄断案不会和解 或从重处罚》中,有这样内容:

传言称,电信联通的一些做法可能惹怒了发改委,导致反垄断的调查不会和解,而是“从重处罚”。发改委从4月就启动了针对电信联通的反垄断调查,调查直接原因是因有人举报。种种迹象表明,所谓的举报材料或者关键材料之一就有来自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针对互联网接入领域的调研报告。

我对此的看法:

1惹怒发改委是扯淡,它没最终决定权;

2发改委需证明自己反垄断的能力;

3社科院积极参与行为怪异;

4在与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竞争中,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完败;

5央视报道时间怪异,发改委更不该在调查中表态;

6人民邮电报的反驳文章不合理,但引起了权威媒体在内的媒体反思;

7宽带监管急需改革。

《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请到了高红冰、阚凯力、杨培芳、曾剑秋、王学庆、林采宜及部分相关的从业人员,按胡一虎的说法,“各方的利益代言人都来到了现场,就电信、联通没来。”(当然这说法,很值得怀疑,来的并不都是利益代言人,相关利益者也不是只有电信、联通没来,连受“垄断”之苦的也只来了歌华有线)

实说,“一虎一席谈”这次节目做得并不是很成功,多个话题交织在一起,专家们的发言也多处出现纰漏,例如,高红冰说,国外的宽带大概是在100M左右,美国75%的家庭已经普及到100M了,马上被阚凯力反驳。但即使如此,这样的节目在国内的各种媒体中也是少见的,没有预定观点,没有预设结论,由专家和观众PK,各方观点都给予相对公平的体现,可能这是未来媒体吸引观众的方向吧。尤其是电视媒体,除娱乐节目外,只有这样的节目,才能充分发挥自身媒体的优势,把观众留住,否则很难在“三屏融合”(电视、手机、电脑)中减慢衰败的步伐。

回到节目内容,纵观节目,我至少看到阚凯力、杨培芳、林采宜是发表的独立观点,没有受到利益方的影响。其中,我认可的两个与垄断判断直接相关的观点:

1、杨培芳:发改委越位,工信部缺位。

2、林采宜:垄断的是婆婆——发改委,几个竞争对手,它定,每天吃几顿饭,它定。

最近四五年,每年年底总结的时候,我几乎都会提到通信、互联网行业监管缺位,例如通信领域:

1、手机本地上限(或默认上限)0.40元/分钟多年未变;

2、长途资费上限(或默认上限)0.07元/6秒钟多年未变;

3、手机上网上限(或默认上限)1KB 3分钱多年未变;

4、区间通信费下降缓慢;

5、互联网网间结算费多年未变;

6、运营商之间恶性竞争缺乏有力监管;

7、校园市场运营商灰色竞争手段缺乏有力监管;

8、固话、宽带“驻地商”垄断未能突破;

9、一些运营商明显的垄断行为得不到惩戒;

10、运营商混乱的资费套餐未得到有效监管;

11、普遍服务基金提取办法不实施,村村通工程靠行政指令;

12、国家级战略(如自主知识产权、宽带)缺乏有力且清晰的支持。

这几条,都属于工信部(行业监管,包括原信息产业部)、发改委(价格监管)的监督管理职能,近几年,大都明显滞后于行业发展。同时运营商在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做到了平均每分钟资费以每年9%以上的速度下降。

结果,发改委在央视,以工信部检测出的数据作为证据说,电信、联通涉嫌垄断,其实,造成此问题的最大原因还是发改委、工信部监管的缺位,是发改委研究所、工信部电信研究院的智力支持无力。整改应从这里开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行业进步,使用户满意。


上一篇: 感慨IT新闻奖行业记者完败于财经记者
下一篇:健康社会应适度支持浑水、方舟子、王海存在

评论

Good.Be the first to comment on this entry.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