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不是“上次公开驳斥央视得到广大通信员工支持”的原因,这次哈尔滨工商局要治理通信“不合理”收费的报道出来不久,《人民邮电报》又一次公开质疑了。
央视质疑电信运营商垄断的新闻播出后,上海IT时报一记者与我交流,在诧异其中的误解时,我再一次说了我对通信圈媒体、专家(注:这里指真正的专家,而不是被利用了都不知道的“砖家”)的遗憾。IT时报编辑们总结了这几句话发在官方微博中:
【业界:为什么都不愿发言】三网融合时,电信系失去播控权,有人不愿发言;CNTV状告早与牌照方百视通签订协议的电信盗版节目时,有人不愿发言;如今,发改委认为电信、联通涉嫌垄断,有人还是不愿发言。终于有一天,没有人要他们发言了。
我回复如下:
意思是我的意思,比我总结的好,谢谢。呼叫工信部电信研究院、人民邮电报、北京邮电大学……
IT时报官微再回复:
每次重大事件发生时,我们都希望听到电信系的声音,尤其是官方的说法,但很遗憾,他们大多都婉拒了我们记者的采访。本来在舆论和媒体力量上便不占优,这样一来,更没话语权了。
(更多内容参见《希望通信圈专家们不要再一次失语》
因此,很感谢《人民邮电报》能站出来,旗帜鲜明地反驳央视的报道。虽然其评论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还是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因为这是很少的专业媒体质疑央视这样的国家的喉舌,也确实取得了很大的反响。我的分析《人民邮电报反驳CCTV的意义》
我在分析中也指出,《人民邮电报》偏激不利于阐明专业观点,观点如何能被传统媒体接受并传播仍需要技巧(这是三大运营商都缺乏的),专业媒体最重要的作用不是质疑、反驳,而是集合行业的力量(包含研究机构、专家、政府官员等),向综合媒体(含网咯媒体)释义、解惑,并通过传统媒体让社会更好地了解这个行业。
就像@函元 说的“行业报刊就告诉不懂行业的人行业的事”,这是行业媒体最应该做的,而不是简单将自己放大对立面,如简单说”根据工信部的规定“,如何如何。这样的论据,是站不住脚的。而且将自己、行业主管机关、相关企业放到了一起,这就可能被认为是一个”利益集团“,这时,反倒连行业主管机关都不好说话了。@邓玄 讲了这么一段禅“对于有些问题,保持沉默是最好的回答;对于有些批评,保持旁观就是最好的态度;对于有些质疑,保持冷静就是最好的反击。这个世界没有真理,常识都会遭受蹂躏”。其中自有涵义。不过我并不完全赞同这种做法。专业媒体就应该用通俗的文字,将这样的内容解释清楚,让综合媒体、用户和评论员们不再误解。
例如,哈尔滨工商局提出固话取消月租和按秒计费。又到315了,他们想为老百姓做事,我觉得是可以理解的。选择通信圈作为一个突破口,也没有打错。其实如果通信圈的媒体、专家能解释清楚的话,这两个点问题都不大。
1、固话的网络运维成本与用户数直接相关,因此很难直接取消月租,国内已经有很多城市取消月租,采用了最低使用费的计价办法。最低使用费及一次性收取月租,两个方案各有利弊。
2、由于单位时间资费已很低,如1分钟1毛钱,拆分更细,计费系统需要改造,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耗时长且将会影响用户体验(注:与存储成本无关,该按秒计费,存储成本基本不会变化)。国际上主要的资费调整方向,是扩大计费单位而不是缩小,甚至采用包月收费。据《人民日报》,据对79个国家和地区的统计,以秒计费的有8个,约占10%,而绝大多数国家都没有实行以秒计费,包括韩国日本仍然以3分钟为一个计费单元。
《人民邮电报》反驳的结果是,更多的媒体、评论员来说,它代表利益集团说话,这其实意味着,《人民邮电报》的文章将大众媒体放到了对立面,不信可搜索一下,有多少负面的评论。这可能正应了邓玄前面的观点。
不仅《人民邮电报》,其他通信媒体,甚至通信圈人,都应该注意这个问题,要向尽可能多的媒体和用户,讲清这些行业的事(函元),让更多的人理解您,推动行业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当然,还得说一句,很遗憾,主管部门没有权威解释,行业专家没有权威解释,希望真正的专家遇到您研究的领域都站出来说出事实,否则行业环境恶化有你的责任。
@CMCC宁宇 : 致某些通信专家:通信专家不是少了,而是多了。不要以为把国外的东西翻译过来就能糊弄,不要以为以往经验可以通吃行业,不要以为别人不说话就是不懂或者同意。信息产业技术发展太快,需要持续学习,并创新学习方法,才能真正了解行业技术。随便说话或为了利益胡说八道,对行业发展极其不利,请自律。
最后,附一个报告解读:
爱德曼公关:2011年中国企业信任度的上升幅度位列全球第一。制药(65%)、银行(78%)和电信业(78%)信任度下降程度最为严重。我认为,电信业2011年信任度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3G服务没跟上业务发展,尤其是流量使用透明度下降,二是社会负面报道增加,用户的信任感知度受影响。
禅讲完了,听懂没听懂,看听者的悟性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