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付亮
6月2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主编的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4)》在京发布。报告中对微信微博用户都有描述,多个媒体冠以“微信用户多中产微博用户多草根”,或用这样的摘要内容“微信用户收入结构中占比最高的是月收入3000~5000元的中产阶层,而中国微博用户整体上呈现学历低、年龄低、收入低、集中在大中城市等特征。”。
媒体报道中部分相关内容如下(摘录自媒体报道,不能证明是否与原文一致):
蓝皮书指出,2013年,微信用户结构的性别差异并不明显,呈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根据2013年12月一项对北京、武汉、广州三地微信发展状况的调查显示,微信用户月度覆盖人数中男性占比50.5%,女性占比49.5%;而月度总有效使用时间中男性占比47.6%,女性是52.4%。年龄结构中使用率最高的为24岁以下,占比33.7%;收入结构中占比最高的是月收入3000~5000元的中产阶层,占比32.0%。从微信的用户结构分布来看,其用户结构的主体属于社会大众消费主体,消费潜力较大,适宜开展普适性的大众营销活动。
而中国微博用户整体上呈现学历低、年龄低、收入低、集中在大中城市等特征。从学历来看,微博用户高中以下的占比达77.9%,与“六普”中国总人口的学历特征(高中以下占比77.88%)基本相当;从年龄来看,微博用户中10-39岁的占比近八成,其中青少年是绝对主体,与中国网民的整体年龄特征(10-39岁的用户占比79.2%)极为贴近。
从微博用户的收入来看,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用户占8.95%,5000元以下的则占91.05%;其中,无收入群体人数最多,达7196.7万人(占比25.6%),这与学生是微博用户最大的职业群体有关;其次为月收入2001-3000元的群体(6655.4万人,占比23.7%)和月收入3001~5000元的群体(4686.0万人,占比16.7%)。可供对照的是,中国互联网用户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占比为12.8%,而无收入群体占比9.7%。这说明微博用户的收入整体上低于中国互联网用户的收入。
针对微信的调查,仅调查了北京、武汉、广州三地,三个都属于大都市(北京、广州列中国四大超大型都市,武汉差不多也能进入全国前十),这并不足以代表全部微信用户。即使只在这三大都市,由于并未公布调查方法,不能证明年龄、收入相关结论是否会到影响。
针对微博用户:报告实际已经说明,微博的用户与网民的整体年龄特征极为贴近,这实际已经说明,如果总结出来微博用户的用户特征,就应该接近于整体互联网用户的特征,如果用“学历低、年龄低、收入低、集中在大中城市”描述互联网用户,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认为不够严谨。
事实上,微博作为一个特殊的“广播工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例如,百分之几的用户发布了九成的内容,浏览量比例更高于这个比例,因此,简单用一个特征描述微博用户已不合理,应从政务和机构、企业微博(蓝V)、大V及意见领袖、中V、草根用户分别加以分析,“学历低、年龄低、收入低、集中在大中城市”符合草根用户的整体特征,他们数量虽然最多,但对微博的影响其实很小。
其他报告内容摘评:
(一)中国新媒体发展呈现四大显著变化:
—微传播成为主流传播方式。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微博、微信、微视频、客户端大行其道,微传播急剧改变着中国的传播生态和舆论格局。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正在加速融合。传统媒体纷纷推出新媒体战略,拓展传播空间,而新兴媒体凭借技术优势整合传统媒体资讯再传播,新媒体引发又一轮传媒革命。
—新媒体的社会化属性增强。功能不断拓展的新媒体正在快速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领域延伸。微政务成为创新中国社会治理的新路径。新媒体引发产业升级和互联网金融热兴。微交往、微文化正在推动社会结构变革和文化发展。
—新媒体安全成为最重要的国家战略。新媒体正在超越传统媒体成为跨越诸多领域的“超级产业”,而新媒体的安全问题日益成为各国国家战略考量的重点。2013年以来,在顶层设计的强化下,中国新媒体在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中国正迈步从新媒体大国走向新媒体强国。
微評:基本同意这四点,但第四点文字有明显的改进空间。
(二)2013年中国新媒体领域发展呈现七大热点:
一是移动互联网成为新媒体发展的新引擎。
二是发展新媒体提高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
三是新媒体产业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微評:有点拔高了)
四是网络空间安全成为全球关注的话题。
五是各方合力整治网络传播秩序取得成效。
六是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融合转型成为趋势。
七是互联网金融及跨界渗透备受关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微支付,互联网金融不仅使网络金融有了很大发展,传统的银行业也在积极向互联网金融业进军。(微評:这如果也属于新媒体范畴的话,还有很多领域可以加入)
(三)报告对中国新媒体的发展作出如下十大展望:
(1)互联网普及率达50%,手机网民将超过5.5亿人。随着4G网络和智能移动终端的进一步普及,中国手机网民的数量将在2014年大幅增长,预计会超过5.5亿人,互联网普及率将超过50%。
微評:据CNNIC报告,2013 年 12 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 5 亿,较 2012 年底增加 8009 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 2012 年底的 74.5%提升至 81.0%。互联网普及率为 45.8%,较 2012 年底提升 3.7 个百分点,整体网民规模增速保持放缓的态势。 2013年手机网民增加了8千万,如果2014年只增加5千万(10%)的话,是否还能叫“大幅增长”?2014年互联网普及率增3.7个百分点,保持增速放缓趋势,2014年如何得出普及率超过50%?
(2)移动互联网全面进入爆发期。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1059.8亿元,同比增长81.2%。预计到2017年,市场规模将增长约4.5倍,接近6000亿元。移动互联网市场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将全面进入爆发期。
(3)新媒体资本市场掀起新一轮上市、并购热潮。2014年,紧随新浪微博将有30家左右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开启赴美上市的旅程。其中,包括京东、聚美优品、安居客、途牛、神州租车、盛大文学、迅雷、触控科技等。在移动互联网概念下,中国互联网企业将掀起并购热潮,热点领域主要在电商、视频、游戏及生活服务等细分行业。
微評:新媒体和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是什么关系?
(4)4G成为新媒体投资热点。4G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加明显,将成为投资热点。据估计,2014年中国4G基站数将超过50万个,4G网络将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用户也将超过3000万人,4G投资规模将达到1600亿元,带动国内投资经济发展将超过9000亿元。预计4G终端消费量2014年将超过1亿元。
微評:这段摘过来就放到报告里,关联性在哪里?这大多是中国移动的数据,考虑电信、联通了吗?
(5)互联网金融进入“深水区”。2014年,中国的互联网金融热仍将延续,并进入“深水区”。一方面,各互联网企业仍在努力加大移动端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传统银行也在加速向互联网金融转型。因此,企业间的博弈在所难免。
(6)电子商务开启新商业模式。有分析报告指出,2013年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数字零售市场,并预计到2015年中国电商市场的规模将达到5430亿美元。2014年阿里巴巴与新浪微博联手,苏宁改革成立融合线上线下的大“运营总部”,预示着电商将加速成为主流商业模式。
微評:这数据来源和摘要能不能变一个方式。微博、微信积极与电子商务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创新性发展?
(7)移动视频之争愈演愈烈。被称作4G时代“杀手级”的应用是网络视频。搜狐2013年财务报告显示,其广告业务年度收入增长率超过100%,其中,投放移动端视频广告的广告主数量不断增加,移动视频商业化正处于上升轨道。优酷土豆网也将在2014年加大内容投入。除视频网站和互联网企业外,三大电信运营商也在积极推动视频业务。2014年,移动视频将成为新媒体竞争的重要战场。
微評:“被称作4G时代“杀手级”的应用是网络视频。”如果报告就这么写的话,只能说写报告的人,对文字的驾驭能力有很大提高空间。另:工信部那边已经将3G、4G用户统称为移动宽带用户了。
(8)宽带发展提速。随着“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2014年的宽带发展将加快速度,同时会进一步带动新媒体应用的发展。
微評:十个展望不知是如何选、如何排的。宽带这样的基础,应该放在最前面吧?
(9)主流媒体加快微传播转型。随着微信和移动客户端的发展,2014年中国主流媒体,包括传统主流媒体和重点新闻网站将进一步应用微传播,传统媒体将加速与新媒体的融合。
(10)新媒体成为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力量。低成本、高效率、强互动的新媒体已经成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沟通的重要渠道。2014年,中国政务微博将进入功能深化期,新媒体将成为推动中国社会治理理念、模式创新发展的重要“试验场”。
(四)报告对促进中国新媒体发展提出八点建议:1、高度重视新媒体安全,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2、充分把握新媒体发展机遇期,着力推进自主技术创新;3、加快部署4G基础设施建设;4、高度重视新兴媒体与经济、金融行业的融合;5、推动形成开放有序活跃的资本格局;6、主动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7、充分发挥新媒体促进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作用;8、加强法规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微評:第3点,很另类,国务院的“促进信息消费”里,包括三网融合、固网宽带、移动宽带(3G4G)、应用及部分内容。这里未提促进信息消费,未提三网融合,要知道新媒体是三网融合的重要领域之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