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昨天,北京市消费者协会联合天津市消费者协会、河北省消费者协会公开致函国家发改委、国家工信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提出公开建议“逐步降低并直至取消京津冀地区长途及漫游通讯资费”。(注:出于对您网站的“消费者”有效阅读的考虑,建议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在网站转发这样的文章,不采用仿宋字体,且字号采用小四以上以提高可读性。

这已不是消费者协会第一次向通信圈提建议。2013年8月,沪消保委约谈 三大运营商拟推手机流量季度套餐;2014年3月,广东省消委会倡议取消剩余手机流量过期清零,5月,广东省消委会为“流量清零”、通讯资费等问题与广东通讯行业座谈。北京是消协也多次曾就通信行业霸王条款发表态度。

先摘要看看京津冀三地消协的建议:

摘要1:北京市消费者协会联合天津市消费者协会、河北省消费者协会就京津冀地区“两费”情况进行了调研。发现京津冀地区收取跨省长途及漫游资费较为普遍,且在河北省内,各级地市之间也按照长途通话收取“两费”。

微評:这个就不要调研了吧,运营商资费在那里摆着,在工信部网站有专区公布,如果是调研的话,怎么也调研出些深度的内容(换个角度,能不能说调研的人偷懒呢?)

摘要2:现阶段电信企业已经在部分语音套餐内取消了“两费”,但此类语音套餐资费普遍偏高,普通消费者很难得到真正的实惠。

微評:这个表述也明显不对。只在套餐内取消“两费”的说法,至少是几年的事了。现在三大运营商的套餐外两费也有很多减免或取消,例如北京的沃家庭用户,早就可选拨打全国和本地价格一样了。

摘要3:逐步降低并直至取消京津冀地区长途及漫游资费具有技术上的可行性。论据:对于同一个运营企业之间的长途和漫游费用实际是企业之间的内部交易,是人为设置的“技术障碍”,而不是客观存在的技术难题,用户所缴纳的漫游费用更多的是支付了企业之间进行复杂的网间结算的会计成本。

微評:这一论据有明显的偏差。如果按此说法,那么从北京拨打本地、上海、美国的成本也没多大区别,应该取消,至少是在国内,所有的长途费、漫游费都不应该存在,而不是京津冀三地。长途区号是不可回避的历史问题,运营商基于区号对向用户提供的服务进行分割,进行差异性计费,本地便宜,长途较贵,或者说长途补贴本地,根本不是技术的原因,而是经营策略。

摘要4:逐步降低并直至取消京津冀地区长途及漫游资费具有成本上的可行性。论据:降低并直至取消“两费”势必提高三地间通话量等数据传输,促进电信业务量增加,加速三地通信行业一体化进程。

微評:这个论据同样只适用于五年前,工信部每个月都公布通信业运行状况,有详尽的数据。目前,固话用户数、平均每户月本地通话、月长途通话、月收入,都呈下降趋势,移动通话总时长增长也来自于用户数量增长,平均每户通话时长都在下降,通信被互联网替代的趋势非常明显。不能证明:取消漫游费、长途费,“势必”提高通话量,促进电信业务量增加。

取消长途及漫游带来的收益已较前几年明显减小,而带来的新增改造成本并未改变。全面调整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耗费较长的时间,从成本上讲说“可行”缺乏有力的证据。

摘要5:逐步降低并直至取消京津冀地区长途及漫游资费具有促进电信行业发展创新的可行性。

微評:这段就不用評了,十八杆子都够不着的两件事,能写出关联性来,只会让人笑话。电信行业发展创新是全行业面临的且不可回避的问题,降低不降低“京津冀地区长途及漫游资费”,它都存在在那里。

摘要6:逐步降低并直至取消京津冀地区长途及漫游资费具有现实上的可行性。

这段让人觉得很奇怪,东拉西扯,举了一些例子。有的早已实施,有的还未实施。也并没有任何近期的实施后效果的评估。近期实施的开封使用郑州区号、本溪使用沈阳区号,都是一个小网并入大网的做法。正如三地发布的“公开建议”所说,“在河北省内,各级地市之间也按照长途通话收取“两费””。

根据工信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截止2014年5月底,北京固话860.3万,移动电话3768.4万,天津固话362.5万,移动电话1350.4万,河北固话1126.3万,移动电话6049.4万。三地加起来移动电话达到约1.17亿,固话达到约2350万。未经科学论证,就谈这样大规模同城化并不严谨。

其实真正的问题所在是,长途费标准资费(6秒7分钱)、漫游费标准资费(主叫6毛被叫4毛)已非常不合理了。无论是否京津冀之间都应该调整了。虽然漫游多、打长途多的用户都已申请了新的套餐,长途费已低于2毛(不少套餐已做到长途本地一个价),漫游费已低于4毛(部分套餐已不在收国内漫游费,全国被叫免费,主叫和本地资费一样),但那些漫游较少、打长途较少的用户,还是在“享受”高资费,这部分用户应成为政策保护的对象。

至于京津冀之间,我相信,随着三地同城化速度加快,三大运营商都会有充分考虑的。这不需要消协操心(运营商出新套餐,也不是消协的成绩)。

当然不管怎么说,继上海广东消协后,北京消协也出招了,通信管理部门,还往哪里退?


上一篇: 做客《新财富时间》,聊FDD、电信、联通
下一篇:遭遇网络诈骗后“三难”急需执法创新

评论

Good.Be the first to comment on this entry.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