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华商报》网络版头条评论刊出杨鹏的文章《董国生“躺枪”是舆情处置失当的必然》(http://hsb.hsw.cn/2015-05/13/content_8572540.htm ),将董国生被撤职,归因于“舆情处置”失当。
摘取部分内容:
- 现在,公安部和铁路总公司已介入,事件正在朝应有的方向前进。真相正在被“倒逼”中,而庆安副县长董国生现在就已在“倒逼”声浪中停了职。应该说,董国生现在只是停职,这并不是最终的处置;他只是在不恰当的时间、不恰当的地点现身,进而把自己弄成了庆安枪击案舆情关注下举足轻重的一部分。
- 本来,公众的关注焦点在枪击案本身,但始终不得解。大道不畅,小道泛滥。这迫使公众从这个纠结的关注点迅速发散开来,高调慰问而卷入枪击案的副县长董国生就注定成了舆情持续发酵的接力点。假设,董国生自己不在次日前去高调慰问,估计今儿个应该还稳稳地待在副县长的位子上;假设有关部门在舆情发酵过程中,及时调查,并拿出有说服力的结论,回应民众关切,董国生应该也可以“逃过此劫”。
- 坦率说,董国生停职的事由早就存在,但他肯定想不到,能够“成功”躲开预防和查处问题官员的职权部门,长期安然无恙,却居然在一桩偶然的枪击案中被“意外”牵涉出来而被停了职。这能赖谁呢?当然,要赖自身不干净,要赖他自己不合时宜的高调慰问,还要赖当地对于枪击案以“鸵鸟战术”应对汹涌的舆论,蒙混过关失败!顺带使得他这个“潜伏者”也在公众的高频度关注中暴露了。
虽然作者在最后以“当然,这也在提醒相关官员应该先掂量一下自身有没有问题,如果有问题的话,“鸵鸟战术”恐怕不好使。”结尾,但可以看出,作者明显认为,如果“舆情处置”“得当”的话,董国生还可以好好地做他的副县长。但是这个庆安县检察院检察长也是“躺枪”的吗?他可没有去“高调慰问”啊!
- 人民网北京5月12日电 据黑龙江省人民检察院官方微博消息,黑龙江省检察院已经组成调查组,对庆安县检察院干警隋伟忠举报该院检察长魏鹏飞问题进行调查,一经查实,将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事实上,实名举报带来调查组,很正常。只是如果没有“庆安枪击案”,可能关注的媒体不会太多。董国生“户籍年龄、学历造假以及妻子“吃空饷””早有反映,只是在此时,由于正处在风口浪尖上(想起风口上的猪),结果过去的问题又被网友和媒体扒了出来。类似的还有,四川“变道被暴打”成为焦点后,与女司机父亲名字相同(不知是否为同一人)的村主任的劣迹也被网友扒了出来。不少舆情经历了这样的“转场”。旁及的也不少。看看这两个被波及:


但是,如果没有舆情“转场”,户籍年龄、学历造假的人是如何通过组织部门的一次又一次审核,职位不断高升的?妻子“吃空饷”又是如何“堂而皇之”地出现的?相信不仅庆安县如此。媒体是否应该借此追究一下,组织部门的责任呢?如果没有“庆安枪击案”,相信也会有“xx案”的。好像不久前,也是由于舆情曝光,公安部门专项行动彻查身份证“一人多号”现象。相信年龄、学历造假,也会成为焦点。
目前几个舆情的点:
1、作为主管领导,董国生就是庆安枪击案的重要当事人之一,因其他原因撤职,不影响此案中对他的继续调查。换个角度看,即使没有其他原因,在庆安枪击案中,董国生等领导也很可能会受到更严厉的处罚。
2、公安部等介入,媒体高度关注,希望能还原庆安枪击案。无论给不给逝者家属补偿,给多少补偿,都应彻查公安部门及其主管领导和关联人的参与,是否得当。第一,如何更好地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处理好类似事件,第二,如何建立权力监督制衡机制,避免权力滥用(不仅是普通民警,还包括影响其工作的各级决策者)。
3、延伸:“户籍年龄、学历造假以及妻子“吃空饷””在庆安是否是普遍现象,组织部门如何行驶职权的,户籍年龄怎么改的,相关的管理流程是否有明显漏洞,还有多少“吃空饷”的?定编定岗定员是否流于形式。组织管理部门是否存在渎职行为?——这与庆安枪击案无关。
4、回到庆安枪击案本身的舆情处置:
①无论如何,第一时间公布开枪原因,都是必须的。不一定有视频,但必须是事件还原。
②只有查清真相,才是处罚或赔偿的依据。否则,处罚可能是借机打击报复,也可能是为消除舆情的临时应急做法,赔偿可能是国有资产流失,也可能是为掩盖某些人的渎职。
③媒体持续发酵数日无果后,央媒突然高调介入,相当高级别的调查组高度进入,导致舆情彻底失控,说明此前的做法远非“处置失当”那么简单。
④舆情发生时,如何不被媒体和网络大V“裹挟”,坦诚面对各种质疑,有错认错,无错说清,各级政府部门都还需要学习。切勿把临时掩盖问题当做成功的舆情处置。
浏览数: 次 归类于: 未分类 — 付亮 @ 17:1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