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一个城市的脸,或者说城市形象,对一个外地来北京的人来说,可能交通便利、旅游景点服务、商家服务、城市典型建筑和城市居民的服务质量是最重要的指标,其中北京的交通系统是一个最引入注意的,在交通系统中公交站牌又是非常有代表性的。
但现在这个脸丢了,大量的公交站牌架顶部的车站名称被非法的“巴士旅游”覆盖,还没有清理,现在又出现了明显属于违法行为的“办证”广告。有人说办证的牛皮癣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就有,但现在不同了,现在的“办证”广告面积大得多,顶几十个牛皮癣,而且覆盖了公交站牌架顶部的车站名称!再加上由于设计的不合理(也可能是为了省钱),大部分公交车的站牌中没有所在站的信息。因此,很可能出现一个乘客下了车后,根本没有任何标志说明是在什么站,对于外地乘客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事情,将影响到其在北京的效率和心情。
“巴士旅游”广告是非法的,其他人可以办旅游,但使用“巴士旅游”的品牌是非法的,侵犯了北京巴士公司的权益。其为了联系,必然留下联系方式,处理其并不是什么特别难的事情。但现在没有解决。
“办证”广告则同样是非法的,属于制假贩假,更应该处理。同样留下了联系方式,很容易顺藤摸瓜。但几年治理下来,反倒有迅速泛滥的趋势。
另:公交站牌的“公关招聘”的广告也曾泛滥和面积放大趋势,不是“黄”色的服务,就是属于诈骗行为,也留下了联系方式。
公交站牌,是北京的一个形象,但北京的形象不应该是“黄”和违法的形象。由于这些行为本身都是为了盈利,都留下了联系方式,我不知道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难度,如果真有难度的话,北京市政府、国务院召集有关部门开个专题会议,相信马上就会解决。
注:为了治理这些违法行为,曾经推出了“呼死你”系统,据说,在一些城市已经到了第二代、第三代,北京也有采用。看来这种被动的办法在高额的非法利润和电信灵活的资费政策下,没有什么太好的效果。其实,由于是违法行为,而且有“高额的非法利润”,有关部门应该很容易采取措施,实在解决不了,就制定一个专门的法律。我就不相信,找不到解决办法。
附:关于“巴士旅游”
可能北京巴士公司存在垄断和暴力的现象,索性引入多个竞争者,服务上岗,可能服务会更好一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