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移动、联通公布了遥遥无期的移动号码携号转网时间表,让人失望,但北京网通报道率先提供“携号转套餐”更多是借新闻炒作,用户也没有收到好处。详见分析:
近日大量的新闻报道北京网通小灵通的携号转套餐。如:
携号转套餐小灵通能否逆转颓势 北京青年报 2007-1-26 03:21>>2条相同新闻
携号转套餐,小灵通气死移动和联通 通信世界网 2007-1-25 14:25>>2条相同新闻
小灵通首开携号转套餐 金融界 2007-1-25 01:51>>35条相同新闻
在北京网通也有动态报道:
小灵通可携号转套餐 北京网通率先响 2007年01月23日
其做法是:
小灵通套餐中28元、48元、68元、88元四档城郊通用套餐和16元、36元及56元三档特别适合郊区使用的郊区套餐,可以随意带号转移。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携号转套餐吗?可以说是,但要注意到,这只是在同一个方案中提供的,各地移动、联通事实上也提供了大量的这样的“携号转套餐”服务。而北京网通小灵通之所以能这么宣传,不是由于领先,而是由于没有提供其他套餐,所以“携号转套餐”异常容易。
此外,即使这样,同样有一条“小灵通阳光新锐用户是不能进行带号转移的”,看来转移同样是有限制的,未能按信息产业部的精神办理自由转换。
比较有意思的是,北京网通23日的报道,也就是新闻的来源(小灵通可携号转套餐 北京网通率先响),其中有这么一句“记者进一步了解到一个细节”,看来是请记者写的报道,并不是新闻。实际上,北京网通“携号转套餐”并不是新的服务,从2006年7月开始提供套餐时就已经有了,见网通自己的报道:
2006年7月24日 免月租,低资费,小灵通推出套餐啦
相关新闻:
小灵通包月套餐“携号转品牌” 可自由选择套餐 TOM 2006-7-26 11:11>>16条相同新闻
而《信息产业部发出通知保障移动电话用户资费方案选择权》相关的信部清[2006]630号文件是2006年9月30日签署的,10月16日才在信息产业部网站公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