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科技日报特约的稿件,考虑到媒体的特点,撰写了与资费相关的内容。原题为《电信资费调整应重质不重量》,写的自己读都怎么读得拗口,编辑改为现在的题目,好了很多不过又好像没目标了,可能是在电信版的原因。


 


解套减法不是万能钥匙


 http://www.stdaily.com/gb/computer/2007-07/04/content_690137.htm


付亮


   编者按形形色色的电信资费套餐,在一些消费者心目中已等同于圈套,目前由有关部委和运营商发起的电信资费套餐清理可谓风起云涌,我们不妨称之为解套行动。但付亮先生的文章在提醒我们,过于简单化的解套手段,恐难避免套餐陷入下一个圈套。


  从年初开始,信息产业部就将积极推进电信资费改革作为了工作重点。427日,信息产业部、发改委联合召开电信资费座谈会,将资费改革推向了高潮。会后几天,430日,信息产业部就下发了《关于开展资费套餐清理和检查的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和各电信企业集团公司要精心组织为期半年的资费套餐清理和检查工作,并将工作周期划分为三个阶段,十月底完成全部清理工作。各省通信管理局也纷纷下发了运营商资费套餐清理工作安排,一些动作较快的省市已经开始公布整改结果:


  3月,广东省通管局市场处透露,广东省的套餐原来有上万种,已经减少了85%


  5月,重庆市通管局公布资费套餐清理结果,清理前重庆市40个区县共推出资费方案约1555个,经过运营商近一个月的自查清理,共停止了1421个资费套餐,减少幅度91%;


  6月,山西省通管局在对资费套餐进行全面梳理后,提出力争在年底前至少减掉现有4000余套餐的20%,即800个以上的套餐将取消。


  但是套餐清理不仅仅是减少套餐数量那么简单。各地已经将减少套餐数量作为了重要的指标,不过单纯的降、减、免,并不一定会给消费者带来好处,也很难得到运营商的支持。许多套餐目前仍有大量的用户,就有其存在的道理,简单取消将迫使消费者转网,可能提高消费者的花费,对消费者并没有好处。


  从各地运营商公布的信息看,减少套餐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已经基本没有用处、用户很少的历史遗留套餐及其他已经成为运营商鸡肋的套餐,正好趁此机会痛下决心取消。二是原来省公司下面的市、县有套餐制定权,这样类似的套餐在各地都不一样。现在通过套餐全省统一,将各地的类似套餐统一为一个。实际上对消费者有效的套餐数量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盲目减少套餐并不利于运营商业务创新和运营商向特定用户倾斜。运营商很多新业务都依赖套餐方式进行推广。比如固网运营商在部分地市推广小灵通短期租用业务就是一个方便旅行者的业务,但是理论上这也是一个套餐,可能会被清理掉。另外,部分省市的套餐减少,采取的全省统一资费的方式,这并不利于运营商在资费政策上向贫困地区倾斜。


  与套餐数量相比,套餐是否对消费者有利应该更为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判断一下一个合理的套餐应具备什么条件。我认为,至少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套餐内容设置合理,不同套餐之间有非常清楚的细分定位。应该能够让消费者对是否选择套餐有直观的判断,而不应该让消费者去做精算师。


  2.套餐资费设置合理,不能利用垄断牟取暴利。信息产业部相关监管部门也应该积极通过上限下调减少漫游、宽带、区间通话等具备垄断性质业务制定高资费的可能。


  3.无论什么套餐,规则必须清楚明了。应该保证普通消费者能够轻松理解,并且没有通过格式条款,如类似解释权归XXX”的条款,暗中侵犯消费者利益。套餐宣传也不应该只宣传对消费者有利的方面,而隐含其他内容。


  4.推出新套餐前,运营商应该深入调研。应该充分考虑与旧套餐的融合和过渡问题,应该充分考虑竞争对手的应对措施以及自己再应对的策略。


  5.消费者申请套餐的流程应该尽可能简化,不应该在申请流程上设计障碍。


  6.任何套餐都应该保障消费者的选择权,除部分特殊业务外,不应该限制用户选择权,用户可以随时选择或放弃一个套餐。


  例如,暑期将至,各地运营商针对学生回家的特点,推出了短期优惠服务。移动运营商针对外地学生推出暑期漫游优化,而针对本地学生推出暑期被叫免费;宽带服务提供商推出暑期套餐。有的运营商甚至做到了功能费按日扣减,可随时开通和取消。这符合学生的特点,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总之,套餐不应该成为套住消费者的圈套,而应该是通过用户细分,给用户提供量身定做的产品,实现消费者、运营商双赢的重要手段。


上一篇: 农村电信市场是事实垄断还是重复建设? [
下一篇:中国应尽快制定明确的3G时间表——对高通汪静近期观点的分析

评论

Good.Be the first to comment on this entry.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