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9日写了《漫游资费调整可能大面积延迟》,原因主要是离3月1日时间太短了,在这段时间内运营商必须既完成系统修改,又通知用户,因此时间来不及。后有人反对,说有关部委的通知是要求3月1日完成,如确因技术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外,可以向有关部门申请,经批准后,可在5月1日前完成。所以可能更准确的说法是《漫游费上限调整将全面按通知精神后延》。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有关部委提供了延迟的窗口,但如果全面延迟仍是相关政策有问题。全面延迟并不正常。奇怪的是,就连方案的制定者之一阚凯力对新京报记者表示,“运营商能在5月1日实现下调规定就很不容易了”。可见有关部门政策出台不够慎重。
昨天中国的资费价格先锋广东移动、广东联通开始调整漫游费,可以看到就是它们目前能做到的也是3月1日前完成对主流套餐调整,5月1日前完成“对已停止发展客户的神州行零月租卡、全球通本地套餐及其他未进行调整的资费进行调整”(见广东手机漫游收费大降联通一套餐降74%图)。而全面下调难度也正在这里。
此次资费调整与以往的“在旧有的资费体系基础上附加新的套餐”不同(现在的准单向收费也是附加方式),由于制定了全面的上限,因此需要对目前仍在使用的所有套餐,不管用户数多少,不管还是否在发展新用户,都需要按上限执行。就是说,必须对所有套餐都过滤一遍,其难度可想而知。
尤其是对一些已停止发展用户的套餐,运营商本就准备通过合并、优化加以调整或并入目前的主流套餐,但由于政策要求的时间过于紧迫,目前已没有足够时间(因需要进行全面规划并通知所有在用用户)。
在《漫游费上限下调过程经验教训简单总结》中我写了五点经验教训,现追加第六条。
1、电信企业高固定资产、低变动成本的成本结果,不适合成本核算,因为随着使用量增加,平均成本迅速下跌;
2、价格下降听证效果不明显,尤其是类似的上限下调,还是尽早调整,并不断调整为好,最好建立定期的调整周期不断分析并调整(象各地的最低工资和运营商间互联网费用结算标准那样);
3、有关部委应密切关注媒体舆论报道,避免“漫游通话成本是零”这样的明显不合理报道成为主流,有关机构应该尽早辟谣,即使不能说明成本实际金额,说明成本构成也好,专家以个人名义出面解决不了这一问题,专家并不能代表国家机关观点,反倒可能引起更多的不必要的误解;
4、决策周期越短越好,拖得时间越长,引起的反响越大,越难调整;
5、形成公平、有效的竞争环境是价格调整的前提,否则价格调整结果可能是“一家欢喜多家愁”。
6、决策下达时要充分考虑运营商工作强度,给予充分的调整时间。
我的观点已经说明白,最近忙,就此问题不接受记者朋友采访了。谢谢合作。
相关:
宁宇《漫游资费方案(三)》,这位中国移动计费方面的朋友写了漫游费调整的难度,写得比我更清楚,中国移动都这样,有两个网络的联通工作强度更大。我也没有宁宇的联系方式,而且他正忙着执行漫游费政策,大家最好不要打扰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