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TD-SCDMA再不商用,不仅凯明,甚至可能整个产业链都已很难继续支持TD-SCDMA发展。
TD-SCDMA虽已建设了上万基站(这已经超过日本、韩国运营商的基站总数,中移动收购巴基斯坦公司后大力投入,可到今年年底的目标基站数也就几千个),进入了试商用阶段。但是直到目前为止,TD-SCDMA的运营商仍未确定,喜欢TD-SCDMA的中国网通的能力不被产业链信任,而对TD-SCDMA兴趣不大的中国移动(包括有一段时间的中国电信),被大家赋予厚望,但至今中国移动运作TD-SCDMA也还没有“名份”,因为它目前做的,只是按照国家有关部委安排,进行TD-SCDMA试商用,并通过试商用以得出TD-SCDMA是否能够商用的结论,在三个月后出具一份报告。至于下一步怎么做,并没有详细规划(至少没有给外界信心)。如果消费者知道TD-SCDMA是这样的“试验品”,相信很少有人敢花最少近两千元去买一个性能还不太好的TD-SCDMA终端。
与运营商相比,产业链是商业前景不明的最大受害者。国际知名企业还在观望,华为中兴几条腿同时走路,现有产业链供应商面临巨大压力,尤其是那些本身就是为TD-SCDMA而生的公司,例如大唐移动、凯明、重邮信科,大笔投入后长期看不到回报。大唐移动作为央企电信科学研究院的控股公司,能吸引来保险公司的投资(不知道投保的人是否会反对?)。凯明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凯明网站这样介绍自己:
凯明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2月,由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公司、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德州仪器中国公司、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LG电子株式会社、Hyper Market International Limited等17家实力雄厚的中外著名企业共同创办。
公司的目标是创造自主知识产权,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满足客户需求,促进TD-SCDMA产业的发展,使凯明成为全球移动通讯领域的领先者。
据某媒体报道,其资本构成是,在17家成员中,国内企业有9家,国外企业8家。外方资金占68.76%,中方占31.24%。普天信息集团、德州仪器、诺基亚等各占总股本金的13.5%。
也就是说,凯明共有中外17家股东,董事会由普天、大唐移动、TI、迪比特、诺基亚、LG公司派出的6个董事组成。从管理学、沟通学的角度看,如此复杂的管理层,其结果一般是可以共生存,但很难“共患难”或“共收获”。
因此在凯明最困难的时候,各方没有能够达成一致的增资意见,这是很正常的。因为(1)大家意见不一,很难按原比例增资,而(2)如果定向增资,如此多决策者又导致很难在核算和调整资本结构上取得共识,而由于TD-SCDMA至今仍未有运营商明确将规模商用,融资未果应该在意料之中。也可以说,过多的“实力雄厚”的投资商“平均投资”反倒可能是最终导致凯明成为“先烈”的主营。
业界专家,无论是TD-SCDMA产业联盟的秘书长杨骅,还是TD-SCDMA技术论坛秘书长王静,也都认为,众多股东反倒成为凯明在最困难时期走好下一步的最大障碍。
实际上另一个芯片商重邮信科在资本层面要比凯明困难得多。重邮信科目前的主要资金来源是来自占绝大多数股份的股东重庆邮电大学及政府资助,且相比之下,最缺乏商用能力和产业化经验。重邮信科曾和台湾联发科(MTK)等多家国内外技术厂商接触,甚至2007年7月19日,重邮信科与时富投资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成立一家合资企业,致力于TD-SCDMA移
但无论是大唐移动,还是重邮信科,同样面临资金瓶颈,这已经影响到其产品研发、人力资源扩张,商业化进程。如TD-SCDMA再不商用,不仅凯明,甚至可能整个产业链都已很难继续支持TD-SCDMA发展。
推荐:六董事各怀鬼胎凯明焉有不败(注,推荐并不代表我认为,作者信息准确,分析客观,真伪请读者自行判别)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