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国互联网大会23-25日在南京召开,这是中国互联网领域一年只有一次的大会,往年无论工作多么忙,我都会抽时间去参加一下,看看朋友(过去三年,我的主要工作在电信领域)。
这次大会虽然赋闲在家,但大会远在南京举办,而且从安排看,还是与历届雷同的北京会议的样式,不知道为什么此次互联网大没有融入更多的地方信息化、高层交互的内容。
现在已进入信息季度丰富的阶段,这样会议能带来的新鲜东西很少。通过看几大门户网站的直播和专访,可以获得比现场更多的信息。而且从情报角度看,直播、专访获得的同样是一手信息,而且还可减少被自己的视觉、听觉过滤而带来的信息失真。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交互手段越来越多样,大多数朋友之间除了见面,即时通讯(QQ、MSN等)、电话(含视频电话)、邮件、快递等多种方式,甚至博客、播客、SNS,都成为交互的重要工具。可能大多的朋友和我有同样的感觉,因此出现了搜狐IT陈中博客所写的现象(互联网大会提前闭幕的背后)并不足以为怪,这与“互联网的冬天”并无关系,只是一个策划的败笔而已。不过会议冷清的局面,不光在南京,在北京也已经大量出现了。
从互联网大会期间,各媒体的报道的互联网大佬的观点(包括论坛发言和专访)看,大佬们大多比较理性,开始做过冬的准备了,包括象网盛科技那样不承认互联网冬天来了的公司。虽然有的公司准备并不充分,但从整体看,相信这个互联网的冬天不会太冷。不过五点需引起注意:
1、由于互联网公司节衣缩食,那些为互联网公司提供服务的公司可能会面临更严峻的经营危机;
2、由于互联网公司务实,利用优势向传统领域渗透,可能部分传统领域将进入寒冬,甚至一些传统领域将消失。
3、由于全球经济进入紧缩,并且可能维持数年,互联网公司融资将更加困难(甚至可能超过2001年),需早日提防资本层面恶化。
4、中国3G牌照发放和电信重组后的竞争,与电信相关业务可能维持在春天,但运营商谈判能力增强,仍可能导致大量公司出局。
5、冬天对目标远大公司来说,可能也是机会。例如阿里巴巴集团大规模招聘似乎已经在“囤积”人才,为做102年的公司做准备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