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2005-07-14



最近,新浪股价震荡下跌,搜狐连创一年内的新高,搜狐与新浪的股价已经从18美元/30美元,变为了23.18美元/27.19美元,现在不知道张朝阳先生还说搜狐股价低吗?搜狗美女野兽登山队宣传策划比较成功,但毕竟离主业远了一点,搜狐的第二届互联网峰会举办的还算成功,但在其搜索经济论坛讨论的同时,新浪发布了集知识问答互助平台和搜索引擎于一体的爱问,显然是想在搜索经济中挖一块大金子,也是插向搜狐的核心之一——搜狗的一大利剑,爬山做秀后的张朝阳先生如何应对,这是我最关注的。


相关连接:


新浪爱问对中文搜索市场的影响


第二届互联网峰会“搜索经济”论坛部分精彩观点


附录:


SOHU 近一年股票走势(来源新浪)


Interactive Chart浏览数: 次 归类于: 未分类 — 付亮 @ 14:44 评论(0)


百度上市招股抛出牛卡计划,证明我的预测(闲聊百度的封杀、上市和被收购 ),上市后李彦宏先生不会轻易放弃控制权。


(相关内容见百度上市招股抛出牛卡计划 谨防Google收购,来源第一财经日报,新浪上的作者居然是百度,“文/百度”,不知道是出于编辑的失误,还是原来新浪编辑本不准备登,而百度公司作为公关新闻稿,提供给了新浪)。


百度现在非常希望借助GOOGLE的高股价上市,以得到最大的利益,但是根据对百度的经营观念和李彦宏先生个人性格的分析,除非满足其特别特别优惠的条件,以李彦宏先生为首的现百度管理层不会轻易放弃控制权,他希望这个控制权能给他带来更大的利益(虽然市场发展变化很难预测),即使不能在收入上、拥有股票总价上有所体现,也要在公司的管理上保持足够的影响力。


现在牛卡计划做到了既获得融资,又保留控制权。


但不放弃控制权,继续保持国内民营企业那种独裁式的管理模式,很可能成为未来百度发展的障碍。这是值得百度和投资者警惕的。


相关内容:


“据本报记者独家获悉,在百度的招股说明书中列有这样的内容,即百度股权“提供双重级别的普通股”,具有“两种级别完全不同的投票权,原始股东具有极大的投票权,包括董事选举和重要的公司交易——如合并或出售公司及公司资产。这个‘集权控制’将能阻碍其他人把公司作为潜在的合并者、收购者,或者其他控制权转化的变化”。


  据消息人士透露,有关此段的描述,是百度特意针对本公司上市后可能发生的恶意收购等而特别设定的。百度公司对此一直严密封锁消息,而据相关投资咨询公司人士透露,该计划被定名为“牛卡计划”(DualClassStructure)。”


关于牛卡计划:


牛卡计划,“称作“不同表决权股份结构”(DualClassStructure)。其方法为,将上市后的百度股份分为A类(ClassA)、B类(ClassB)股票。将在美国股市新发行股票称作A类股票,在表决权中,每股为1票,而创始人股份为B类股票,其表决权为每1股为10票。而在赴美上市的中国公司中,采用这一股权设置计划的,百度是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的一家。”

2005-07-13


搜狐的品牌运作有时候让人看不懂,这次我也没看懂。搜狐推出了一个纵贯产经中心的搜狐左右间评论,目前包括财经评论、IT评论和汽车评论三部分,但在搜狐评论(http://star.news.sohu.com/)中却没有体现,财经评论的导航按钮名称还是“经济”,而不是一直使用的频道名称“财经”。此外,舍去了公司品牌搜狐,是否预示着几个月内我们会看到一本搜狐公司出版的平面杂志《左右间评论》。


三个左右间子品牌评论的地址也各有特色:


    财经评论 名称左右间财经评论,地址http://business.sohu.com/s2004/xingkong.shtml


   IT评论 名称左右间IT评论,地址http://it.sohu.com/pinglun.shtml


  汽车评论 名称搜狐汽车评论地址http://auto.sohu.com/s2004/pinglun.shtml


 


附录:


搜狐评论发刊词


柴之菁:通往专业之路


      孟子说:“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但“智之端”毕竟只是端——开始,而不是智慧本身,思维的体操需要一套合乎逻辑的训练才能形成智慧,互联网新闻的经营也是如此。


  最初的互联网新闻不但分类粗糙,而且通常是“有闻必录”(把传统媒体的新闻一股脑地录入),基本是依时间顺序无休止地堆砌,评论的转载也大抵如此。用眼下的流行语讲就是“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


  这样的“海量新闻”必然要失去读者,因为没有任何读者有足够时间和耐心遍览互联网以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


  事实上,随着互联网影响力与日俱增,以及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短短的几年中,互联网新闻已清晰地展示出这样的趋势:分类日趋清晰合理。更具突破意味的是,互联网频道的专业化程度的也在大幅提高,这意味着互联网提供的信息的品质的大幅提高。


  互联网虽然不生产新闻产品,但它对来自传统媒体的新闻进行的分类、整合,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使其脱离了简单传播的工具性地位。这也恰恰表现出了互联网从业群体已经获得了传统媒体的价值判断意识和判断力。


  传统媒体上百年积累的专业经验和编辑技巧正迅速融入互联网,它在处理来自传统媒体的大量评论时也同样如此。


  一切科学和专业化都要从分类开始,这就是现在网友看到的“搜狐媒体评论”以专业频道为框架来规划的原因。我们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希望能够为有不同信息需求的网友提供更专业更有价值的资讯服务。


方刚:左右间题记


  一切都在左右之间。向左走,失之东隅;向右走,收之桑榆。反之亦然。


  Topku是一名博客。在网上的小屋中,他写下这样的文字,“孤独在左,发呆在右,我们走在生活的两旁。“


  “左右间”是圆明园一家咖啡店的名字。主人是个建筑师,这里存一方中式庭院,一屋古老阳光,后现代的桌椅,赤脚可触的卵石地面,还有系着围裙的漂亮服务员。


  左右之间,左右间。突然想用这个名字作为搜狐产经评论的品牌命名,没有什么缘由,遇上了就喜欢,喜欢上就和同事商量,商量完就这么定了。


  但还是决定给“左右间”赋予一些涵义。


  比如涵义之一,观点是或左、或右的。不能骑墙,最忌中庸。互联网上的产业和经济评论,搜狐是最早成系统、成建制,花成本和花气力专心打造的栏目。一开始未免稚嫩,但一开始就坚持不中庸,我们认为,观点可以商榷,却不可以屈从,更不可以被收买。


  比如涵义之二,经济发展和产业成长是或左、或右的。经济有周期,产业有兴衰。在熨平经济周期的持续战斗中,政策、资本、市场供给与消费者需求是互动并且每天变化着的。而不同生活阅历的人,不同学术背景的学者,不同实践路径的企业家们,他们提供的多维视角和评论,始终是社会所需要的。即便是互联网时代,观察家们的饭碗不会丢。


  我们的使命仅仅是提供一个言论的平台,或许就是一家类似圆明园“左右间”的咖啡屋,观察家们可以碰撞,可以争鸣,可以立言后世。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光明在公平、正义、成长、效率和众生平等之处。


    左,或右。左右间。不骑墙,不中庸,做一个寻找光明的观察家。是为搜狐产经评论题记。


奇琥(http://www.qihoo.com/)听说过,但没去过,今天过去是因为一则新闻“消息称周鸿一离开雅虎后将创办中文论坛网站”(http://tech.sina.com.cn/i/2005-07-12/1652661016.shtml),文中说这个中文网站就是奇琥。


从ALEXA的曲线看(http://www.alexa.com/data/details/traffic_details?&range=2y&size=medium&compare_sites=&y=t&url=www.qihoo.com/#top),奇琥开通大约有一年了,但只到最近才突然发力,一周排名得到了300位左右。


下面到奇琥的网站看一下。


进入奇琥的首页,首先看到的是“奇琥夏季风暴:诚邀网络精英,加盟奇琥,共创未来 ”,不过一期,只招聘“主编1-2名。中高级频道编辑10名”。看来网站的技术平台已经基本搭好,现在需要人来管理。(左右看看,只适合做主编,不过年龄大了,不和小朋友们玩了)


频道有社会 娱乐 体育 军事 I.T 财经 情感 生活 贴图 杂谈 密藏 ,招聘的中高级频道编辑分别为各个频道的主管。目前各频道的内容都是搜索其他网站的,不知这些主管是不是就是在技术搜索的内容基础上,加以分级和调整。


网站的内容大致概括为“论坛+博客+网摘+24小时23万源论坛搜索”,论坛搜索一直有朋友在计划做(或已经正在做了),现在出现奇琥也是很正常的。


与周鸿一联系到一起,可能是与网站主要靠技术支持实现,并提供其他源论坛的搜索服务,这应该是周的强项。


网站的更新频率不是很高,看来人气还不是很旺。“关于奇琥”也没有内容,只有“联系我们”中留下了站长的QQ、MSN、EMAIL,看来是到目前还是一个个人网站。最近排名迅速提升,可能与新资本、人才等介入有关。


“相关搜索”是其“24小时搜索23万个源论坛最新精粹”宣传的展示方式之一,但目前用的仍然是GOOGLE的搜索,没有体现出真正的效果来,可能自己的搜索工具正在研发,如果周加入的话,研发论坛搜索几乎是必然的。


网站体现的一大特点是用技术代替人,这与DONEWS的运营很相似,再加上其提供的服务论坛、博客、网摘也与DONEWS类似,也很可能成为DONEWS的一大竞争对手。尤其是网摘,根据网站的结构,论坛和博客更多依赖对其他网站的搜索,而网摘是其自己的,原来还申请了“www.rrwz.com”,现在看来要并入成为奇琥的一个频道了。

2005-07-12


3721名列榜首,淘宝、ebay 易趣哥俩好,名列二、三位,最近颇有恶名的DUDU列第四,政府背景的CNNIC也列为第五,百度、一搜、网络猪三个搜索工具条列为后三位。


记得当时DONEWS聚会的时候,3721的创始人,刚刚从雅虎离职的周XX先生曾经说过,哪个网站没有走在政策的边缘,来为自己辩护,现在这种垃圾行为不是政策边缘,而是中央了!“网络行业协会成员单位共同拟定了《软件产品行为安全服务规范》向全社会发布,由于一些企业发布的软件没有遵守软件编写规范,可能造成用户的私人信息泄漏,或存在其它安全隐患。他敦促那些被用户投诉的不规范软件提供商要尊重用户的意见,在8月15日前对不符合规范的软件进行整改。如果限期内整改没有完成,则将对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 ”


用户举报十大流氓软件名单
















































































序号 软件及网站名称 所属公司 厂商网址 存在问题




举报人数
1 3721上网助手、地址栏搜索及网络实名
北京三七二一科技有限公司
www.3721.com 1、强制安装
2、浏览器劫持(添加用户不需要的按钮、ie地址菜单项中添加非法内容)
3、干扰其他软件运行
4、无法彻底卸载
757
2 淘宝网
阿里巴巴
www.taobao.com 强行弹出过多广告
148
3 ebay 易趣
ebay inc.
www.ebay.com.cn
1、强制安装
2、浏览器劫持(自动在ie中添加按钮和菜单)
3、无法卸载
71
4 dudu下载加速器
千橡公司
ddd.dudu.com 1、强制安装 2、诱导用户安装广告程序
3、无法彻底删除
42
5 中文上网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www.cnnic.net.cn
1、强制安装 2、无法彻底卸载
39
6 青娱乐聊天软件(qyule)
青娱乐 锋力科技 青鸟科联
www.qyule.com
强制安装
34
7 很棒小秘书
很棒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www.henbang.net
1、强制安装 2、无法彻底卸载
24
8 百度搜霸、百度超级搜霸
百度
www.baidu.com
强制安装
12
9 一搜工具条
雅虎
toolbar.yisou.com 强制安装
9
10 网络猪、划词搜索
中搜在线
pig.zhongsou.com 1、强制安装 2、无法彻底卸载
7


相关内容来源:http://tech.sina.com.cn/i/2005-07-11/1915659969.shtml

2005-07-11

推荐《竞争情报应用战略-企业实战案例分析》(1)


续:


竞争情报工作方法不仅包括最基本功能——确定信息源、搜集数据和分析搜集到的信息——还包括更多的精良的工具和技术,比方说通过设计多个不同竞争博弈演练来预测前景;对显示中使用的文件进行数据挖掘,以便运用于分析任务;通过采用包括专利跟踪等工作在内的数据侦察手段,来揭示机关内政对手最有可能攻击和突破的领域,等等。


从实战案例中得出的四条重要经验


经验一:竞争情报部门需要明确表达任务,以了解和再了解组织成员的情报需求。


经验二:竞争情报部门的成果必须可靠、可信,具有可操作性,并且时效性强。


经验三:在组织中,通过提高每个员工的情报技能、建立人际网络及其运行机制和促进信息流动来建立一种情报驱动的企业文化。


经验四:竞争情报部门的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这一过程受到企业企业需求、用户反馈以及提高情报质量的技术的推动。


竞争情报部门的任务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战略决策和战术实施;早期预警;关键企业案例——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分析。


TAP—IN:T:TEAMS,A:Allocation,P:pLANNING,I:Interaction,N:Network.


案例中涉及的公司包括:


宝洁、IBM、壳牌、Lexis-Nexis、安富利、施乐、纽特、摩托罗拉、数字设备公司、戴姆勒奔驰、雪佛龙等。

书名原文:Proven Strategies in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Lessons from the Trenches


主编: [美]约翰。E。普赖斯科特 斯蒂芬。H。米勒


翻译校对:包昌火 谢新洲


出版:长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年1月


点评:可以通过对各种案例的学习,了解竞争情报的强大作用。许多案例中涉及的铬镍钢司都是我们熟悉的国际知名企业。唯一一个缺点是该书英文版出版于2001年,所选案例有点旧了,但这并不影响其可读性。


部分精彩内容:


国际经验表明,竞争情报不仅是企业的一项工作,一种功能,而且还是企业的一大扎虐,是企业逐鹿市场、抢占商机、以智取胜的基本战略。


美国竞争情报战略的基本思路是:以提升企业决策能力为目标,以竞争情报系统建设为手段,实现竞争情报活动的目标、组织、流程、技术和文化的一体化,从而促进企业盈利水平的提高。其基本做法是:(1)以波特的五种力量模型为框架,全方位监视和获取同行、客户、供应商、替代者、潜进入者的商业和技术动态;(2)以波特的竞争对手分析模型为框架,运用情报分析技术跟踪和评估竞争对手的现行战略、竞争实力、自我假设、未来目标和反应模式;(3)建设人机结合的竞争情报系统,创建竞争对手知识库,开发可作为决策依据的情报产品,为企业领导集团的竞争决策保驾护航;(4)建立一整套科学、可行、高效的竞争情报工作方法,如竞争情报循环,关金情报课题选择,战略情报与战术情报的TAP-IN(TM)协调机制(团队、人力资源配置、计划、互动、人际网络的协调方案),竞争情报成果评估等,从而保证竞争情报工作的实施;(5)开展最佳实践企业调查,推进定标比超(典范借鉴,也称标杆超越、标杆学习等)活动,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情报工作水平;(6)推进以竞争情报驱动的企业文化,将竞争情报融入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中去,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






推荐《竞争情报应用战略-企业实战案例分析》(2)( http://blog.hexun.com/FJLIANG/viewarticle.aspx?articleid=550545)


来源:IT业培训暑期掀热潮 软件行业短缺四类人才


    第九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软件与应用人才培养论坛”上,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副司长丁文武说,目前我国软件产业严重短缺的四类人才:软件高端人才,低端软件人才,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国际化软件人才。


领导人的概括能力就是强。用含糊的语言把所有的都概括进去。


看我2001年写的文章:如何造就我国的大型软件企业(http://www.chinabyte.com/20011008/1420498.shtml


摘录:我国软件业存在问题剖析:


    一、我国软件企业整体表现为规模小而分散。


    二、我国软件企业缺乏成熟的软件开发管理体系。


    三、我国软件开发过程大都没有规范性的整体开发思路和整体设计计划。


    四、我国许多软件企业开发过程不规范,受制于少数开发人员。


    五、我国软件企业大都缺乏具有开拓精神的、配置合理且配合默契的管理团队。


    六、我国软件企业大都缺乏完善系统的软件人员培养机制。

2005-07-10


博客中国是国内最有名的博客网之一,我想不会有谁有反对意见。但现在博客中国影响力有了,也有了钱,据说也建立起了一个可以与大型门户网站在数量上抗衡的编辑队伍,而且也开始大规模朝门户进军了。


但作为一个长期跟踪其发展者,个人认为博客中国正在进入一个战略缺失,或没有找到战略,或有很好的战略却缺乏综合实施能力……的困境中。也可能是我对战略的感觉不如著名的战略家、评论家、资本运作专家、市场研究专家等各种大家组成的博客高层管理队伍,我的文化水平太低,很难从博客中国的系列运作中找到其战略(不排除为迷惑竞争对手,打了太多的烟雾弹,将自己人和敌人和我这样的跟踪研究者都搞迷糊了)。


得出这样的结论不是头脑发热,是有很多因素构成的。


例如


一、博客中国的发展思路是什么?


从方兴东先生的发言中,只能得出一个结论,超过新浪,成为第一中文门户(可能我理解错了,这只是其为了获得风险投资的口号)。如果计划通过博客方式实现,招聘那么多的编辑队伍,由水平相对低的编辑对(至少是部分)水平相对高的博客进行管理,如何保证网站质量?如何不打击参与博客的积极性。DONEWS的博客的筛选由机器和洪波这样高素质的人士组成,个人认为这样更适合网站的发展和低成本运作。


二、博客中国改名博客网,丢失了什么?


改名博客网,域名更改为http://www.bokee.com/,将blog翻译为博客,公认是博客中国的管理者,而将博客再翻译为bokee,用bokee代替了blog,如果是我,我不敢这么做,因为重新推广bokee比blog,要困难得多。而且网站中很难去除大量的blog。可能博客中国的高层能力,确实很强。


其实博客中国其实最符合其定位,这里博客是个动词,就是说博客人通过博客中国网站“博客”中国,与其力争超过新浪,成为中文第一门户相一致。


不过,可口可乐的配方可以恢复原来的,博客中国也可以,当然更容易,善于运作的博客管理层还可以来回炒作几番。


三、将大量的赢利内容归拢到博客网之下,如何保证博客人持续无私奉献。


我做网站论坛、个人专栏的经验,证明可能性很小,当然可能我不清楚博客网的高层是不是有“XX功”李XX的煽动力,我失败的原因是我没有,可能他们有,他们比我强很多,这我承认。要不别人都是“家”。我什么也不是。


我的经验都是这样的,如果你利用别人的无私奉献渔利,是不可能长久的。如果要持续成功,必须打造一个很好的“多赢”的商业模式。


四、博客网的区域定位——全球第一博客门户


到博客网一看,其区域定位为全球第一博客门户,其口号为“今天你BOKEE了吗”,看来方兴东先生的话有保留了,根据这两者,其竞争对手应该是GOOGLE这样的全球BLOG提供商,而不是新浪,新浪其股票总值才多点,根本不再一个级别上。


五、博客网的栏目


只能用一个字——烂,来形容,由于不断调整,各综合门户网站的栏目大多有各种问题,按说,后来者“博客网”应该好一点,现在看来并不是这样,不过这不是什么大问题,有了钱,把陈彤这样的人都挖过来,不来,就把新浪买下来,肯定能有好转。


六、博客网的读者


博客网,小众,自娱自乐,或与朋友共享。


门户网站,大众,吸引更多的读者。


定位不同,运作模式不同,现在博客网要通杀小众和大众,市场缺乏有效细分,我不知道需要什么样的优秀人才,能做到这一点。可能博客网有。


以上是本人的一派胡言,仅发布于我的和讯博客(http://blog.hexun.com/fjliang)和DONEWS专栏(HTTP://FJIANG.DONEWS.COM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允许允许评论、

2005-07-08


一、调查背景分析


1、2005年调查的目标城市设定为: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长沙;


解读:可以说是比较发达的城市代表,没有一个西部城市。


2、调查对象为城市常住人口中年龄为16-65岁的男性及女性居民;


解读:正常网民。


3、调查方式为随机抽样、入户后由被采访对象直接填答问卷形式;


解读:抽样方式可取,但成本过高,抽样用户也有限。


4、具体实施的时间为2005年1月底-3月初;


解读:跨度1个多月。


5、最终获得有效样本为2376个,网民样本为1,169个,非网民样本为1207个。


解读:样本用户只有2376个,过少,调查结果很可能出现偏差。其中非网民数量大于网民,对关于网络的调查来说,结果几乎没有什么参考价值。


二、研究背景和方法(http://tech.sina.com.cn/other/2005-07-06/1841656075.shtml


解读:设计科学,但取样适合有一些问题。


三、部分结论分析


1、网民经常访问的网站非常集中,并且基本都是中文的门户网站。排列前5名的是:新浪、搜狐、网易、百度和雅虎。









































经常访问的网站


首选


次选


三选


四选


1


新浪(30.9%


新浪(20.8%


搜狐(15.2%


搜狐(10.5%


2


搜狐(13.4%


搜狐(19.4%


网易(12.7%


雅虎(10%


3


网易(13.4%


雅虎(9%


新浪(11.2%


百度(6.9%


4


百度(6.7%


网易(8.9%


雅虎(7.6%


网易(6.9%


5


雅虎(6.3%


百度(5%


百度(7.1%


新浪(5.7%


解读:居然前四选中,前五大只有五个公司,连腾讯也没有出现,可能调查报告有误导的倾向。


2、“经常、总是、有时”使用QQ和MSN的比例为,QQ总计44%,MSN总计25%,QQ明显领先于MSN,奇怪,为什么将OICQ、ICQ、QQ列在一起,而将MSN分开。


3、“经常、总是、有时”使用聊天室的比例为41%,论坛(BBS)的比例为23%,博客的比例为13%。


看来论坛有被博客超过的趋势。


4、在1167名网民中从不使用电子邮件的有31%,加上偶尔的24%,总计达到了55%,超过了一半。数字有意思,看来网络的普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5、搜索引擎比例中首选、次选GOOGLE都仅次于百度,稳居第二位。大大超过了其他。yahoo\3721\一搜可能受多品牌的影响。


6、网民阅读网络新闻的内容:娱乐第一、国内时事第二,都超过50%,社会生活48%,接近50%,而体育只有约30%,IT新闻更只有17.8%(建议调查一下,有多少比例知道IT是什么)。


更多看新浪专题http://tech.sina.com.cn/focus/netsur_2005/index.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