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2006-03-01

2月28日联通启用专门机构“中国联通增值业务支持与服务中心”,用以规范旗下4000余家手机内容和服务提供商,并为其提供全面技术和业务支持。据了解,3月初商中国移动也将成立类似机构。


2月初就已经传出,信息产业部即将对现有SP的短信代码进行重新分配,使各SP在移动、联通、电信、网通的代码 “四网合一”。在“2006电信政策通气会”上,还将推进贯彻短信实名制以及建立SP信用管理制度也已经列入了2006年的工作日程中。


此外,过去几个月,移动、联通对SP、CP的政策调整不断,大量信息可以佐证,无论是信产部,还是运营商,都已经将增值业务列入了2006年管理的重点。


据中国联通有关负责人介绍,成立该中心的主要目的是为CP、SP提供业务发展咨询与指导、合作受理、测试支持、数据统计与查询、结算、技术业务培训等全方位服务。换个角度说,中国联通全面增强了对CP、SP的管理和监控。


可以预见,2006年CP/SP将大规模洗牌,纯粹的SP大部分将被淘汰,最终保留下的合作伙伴主要是两类,第一类是实力强大、可以整合多家运营商资源的SP,第二类是向运营商提供内容服务的CP,其他处于中间状态的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


2月28日,由信息产业部主办,人民邮电报承办的2006电信业发展与政策通报会在北京召开,CNII、新浪科技、搜狐IT等众多媒体做了详细的报道。


会议是公开的,网络有直播,但文字量相当大,如何从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这可能就是竞争情报在电信中应用的一个例子了。


信息产业部副部长 娄勤俭


信产部综合规划司司长王建章


 信息产业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李国斌


信息产业部科技司司长闻库


信产部管理局副局长鲁阳


信息产业部经济调节与通信清算司副司长祝军


信产部无线电管理局副局长谢飞波


下面是我从中发现的一些信息:


1、关于3G


发展3G的条件已经具备,运营企业要抓住3G的契机,作好充分准备,做好业务开发、市场培育等能力。(娄部长)


将结合3G发展的契机,制定出有关发展3G的技术、业务、资费、监管和频率指配等工作。


 2006年的一个工作重点是,做好TD-SCDMA规模网络技术应用试验。


对于3G标准的研发,要加强技术自主创新,大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关于TD,要通过政府投资带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推进体制与机制创新,提高企业自主开发能力,通过技术试验,进一步完善商用产品。


2006年的工作,要继续加速推动TD-SCDMA产业化,做好TD-SCDMA规模网络技术应用试验工作。


针对3G,将加快许可发放和相关管制问题研究;


将配合3G发展的总体部署,统筹兼顾、全盘考虑,积极务实制定3G资费政策。


将抓紧制订3G频率指配政策。


2、关于电信行业


2005年新中国电信业总量增长趋缓。


2005年电话用户增长也放缓,移动、固定、小灵通同步减少。


小灵通新增用户在固网新增中所占比重占52.9%,比2004年同期下降了3.3%。


移动通信在业务收入中的比重占45.1%,增长率为17.2%,拉动行业增长的作用更为显著。


预计2006年,电信业务总量继续保持超过20%的增长速度,全年业务总量将达到1。14万亿,其中,电信业务收入达到6390亿元,比2005年增长10.2%;固定电话用户数预计新增3000万户,达到3.80亿户,较2005年增长8.6%,其中无线市话用户预计新增1530万户,达到1.01亿户;移动电话用户数预计新增4800万户,达到4.41亿户,较2005年增长12.2%。


关于电信法律法规


《电信法》草案已交给国务院法制办,今年力争交给全国人大审议,并围绕电信法作好一系列配套法规。(娄部长)


根据《国务院2006年立法工作计划》,《电信法》将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于2006年8月起对《电信法(送审稿)》进行审议。


前信产部正全力配合国务院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做好《电信法》的审查、修改和完善工作。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安排,配合做好《电信法》立法调研和专题研究工作,以推动《电信法》早日出台。


《无线电管理条例》已经列入国务院2006年立法工作计划。


《邮政法》修订草稿4月提交全国人大审议。


将推进贯彻短信实名制以及建立SP信用管理制度。


正研究出台一系列法规,正参与起草《信息安全条例》、贯彻《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和《互联网电子邮件服务管理办法》、起草制定《电信业务网络信息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和《互联网网络安全管理办法》等。


关于电信业《十一五规划》


电信业重在实现从传统电信业向信息服务业的转变;


电子信息产业重在实现由速度规模型向创新效益型的转变;


邮政业重在实现逐步向现代邮政业的转变;


无线电管理重在提高监管能力和保障安全。


新技术


探索并形成对网络电话、NGN等新技术、新业务的管理思路,加快政策出台。


围绕通信网络互联互通、服务质量、市场监管的急需重点抓好网络互通互连、网络服务质量、网络设备与信息安全、第三代移动通信、下一代网络、宽带无线移动通信、RFID、IPTV、家庭网络、网络管理等标准的研究和制定。


为适应电信业网络、市场转型和技术融合的发展趋势,信产部将对新技术、新业务发展的不同类型、不同阶段进行有重点的政策研究和分类指导,这其中包括WiMAX、P2P 等新的宽带接入和应用技术;NGN、VoIP、IPTV、ENUM 等融合性技术和业务。


针对VOIP,目前正在研究形成我国发展VOIP的基本原则和总体管理框架的初步思路,组织启动PC-PHONE商用试验。


针对IPTV,将从促进相关产业链整体繁荣的角度,提出发展IPTV业务的政策措施建议。


适时开展无线射频识别(RFID)频率规划工作,将积极进行超宽带(UWB)、宽带无线接入等新技术新业务频率规划工作。


其他


尽快推动电信普遍服务基金的建立,提高农村通信水平。(娄部长)


传统电信业信息服务业转型,是电信业实现新的成长空间的需要。(娄部长)



支持运营商走出去。(娄部长)


对于基础电信业务市场,正在研究建立基础电信业务市场准入评估指标体系,推进主要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全业务经营;对有关基础业务细分市场有效竞争状况进行初步评测,研究对市场有显著影响力企业的管理方法。


今年的行政监管主要方向是:开展落实移动通信实名制工作;开展对虚拟主机、主机托管服务的治理;指导全行业开展容灾备份和等级保护工作;建立健全电信设备的安全性进网检测体系。

月28日,由信息产业部主办,人民邮电报承办的2006电信业发展与政策通报会在北京召开,CNII、新浪科技、搜狐IT等众多媒体做了详细的报道。


会议是公开的,网络有直播,但文字量相当大,如何从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这可能就是竞争情报在电信中应用的一个例子了。


信息产业部副部长 娄勤俭


信产部综合规划司司长王建章


 信息产业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李国斌


信息产业部科技司司长闻库


信产部管理局副局长鲁阳


信息产业部经济调节与通信清算司副司长祝军


信产部无线电管理局副局长谢飞波


下面是我从中发现的一些信息:


1、关于3G


发展3G的条件已经具备,运营企业要抓住3G的契机,作好充分准备,做好业务开发、市场培育等能力。(娄部长)


将结合3G发展的契机,制定出有关发展3G的技术、业务、资费、监管和频率指配等工作。


 2006年的一个工作重点是,做好TD-SCDMA规模网络技术应用试验。


对于3G标准的研发,要加强技术自主创新,大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关于TD,要通过政府投资带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推进体制与机制创新,提高企业自主开发能力,通过技术试验,进一步完善商用产品。


2006年的工作,要继续加速推动TD-SCDMA产业化,做好TD-SCDMA规模网络技术应用试验工作。


针对3G,将加快许可发放和相关管制问题研究;


将配合3G发展的总体部署,统筹兼顾、全盘考虑,积极务实制定3G资费政策。


将抓紧制订3G频率指配政策。


2、关于电信行业


2005年新中国电信业总量增长趋缓。


2005年电话用户增长也放缓,移动、固定、小灵通同步减少。


小灵通新增用户在固网新增中所占比重占52.9%,比2004年同期下降了3.3%。


移动通信在业务收入中的比重占45.1%,增长率为17.2%,拉动行业增长的作用更为显著。


预计2006年,电信业务总量继续保持超过20%的增长速度,全年业务总量将达到1。14万亿,其中,电信业务收入达到6390亿元,比2005年增长10.2%;固定电话用户数预计新增3000万户,达到3.80亿户,较2005年增长8.6%,其中无线市话用户预计新增1530万户,达到 1.01亿户;移动电话用户数预计新增4800万户,达到4.41亿户,较2005年增长12.2%。


关于电信法律法规


《电信法》草案已交给国务院法制办,今年力争交给全国人大审议,并围绕电信法作好一系列配套法规。(娄部长)


根据《国务院2006年立法工作计划》,《电信法》将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于2006年8月起对《电信法(送审稿)》进行审议。


前信产部正全力配合国务院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做好《电信法》的审查、修改和完善工作。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安排,配合做好《电信法》立法调研和专题研究工作,以推动《电信法》早日出台。


《无线电管理条例》已经列入国务院2006年立法工作计划。


《邮政法》修订草稿4月提交全国人大审议。


将推进贯彻短信实名制以及建立SP信用管理制度。


正研究出台一系列法规,正参与起草《信息安全条例》、贯彻《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和《互联网电子邮件服务管理办法》、起草制定《电信业务网络信息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和《互联网网络安全管理办法》等。


关于电信业《十一五规划》


电信业重在实现从传统电信业向信息服务业的转变;


电子信息产业重在实现由速度规模型向创新效益型的转变;


邮政业重在实现逐步向现代邮政业的转变;


无线电管理重在提高监管能力和保障安全。


新技术


探索并形成对网络电话、NGN等新技术、新业务的管理思路,加快政策出台。


围绕通信网络互联互通、服务质量、市场监管的急需重点抓好网络互通互连、网络服务质量、网络设备与信息安全、第三代移动通信、下一代网络、宽带无线移动通信、RFID、IPTV、家庭网络、网络管理等标准的研究和制定。


为适应电信业网络、市场转型和技术融合的发展趋势,信产部将对新技术、新业务发展的不同类型、不同阶段进行有重点的政策研究和分类指导,这其中包括WiMAX、P2P 等新的宽带接入和应用技术;NGN、VoIP、IPTV、ENUM 等融合性技术和业务。


针对VOIP,目前正在研究形成我国发展VOIP的基本原则和总体管理框架的初步思路,组织启动PC-PHONE商用试验。


针对IPTV,将从促进相关产业链整体繁荣的角度,提出发展IPTV业务的政策措施建议。


适时开展无线射频识别(RFID)频率规划工作,将积极进行超宽带(UWB)、宽带无线接入等新技术新业务频率规划工作。


其他


尽快推动电信普遍服务基金的建立,提高农村通信水平。(娄部长)


传统电信业信息服务业转型,是电信业实现新的成长空间的需要。(娄部长)



支持运营商走出去。(娄部长)


对于基础电信业务市场,正在研究建立基础电信业务市场准入评估指标体系,推进主要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全业务经营;对有关基础业务细分市场有效竞争状况进行初步评测,研究对市场有显著影响力企业的管理方法。


今年的行政监管主要方向是:开展落实移动通信实名制工作;开展对虚拟主机、主机托管服务的治理;指导全行业开展容灾备份和等级保护工作;建立健全电信设备的安全性进网检测体系。

中国移动和联通两个运营商都没有明确的3G表态,但都对现有的移动业务提出了完整的调整思路。


中国电信明确提出希望发展移动通信,积极寻求移动通信服务不变。


中国网通精力还没有从融合、分拆中释放出来,还没时间考虑3G什么事。


而中国铁通和中国卫通几乎已经放弃了提供3G基础服务的想法。


附政策通报会上几大运营商代表的发言概要。


中国移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副总裁张晨霜


2006年中国移动的目标是继续“四个着力、两个保持” ,即着力推进规模效益型发展,着力增强开拓创新能力,着力提升管理服务水平,着力实现和谐跨越,保持持续健康发展态势,保持服务与业务领先优势。


2006年将继续推进品牌建设,加快自有渠道转型,加大终端价值链整合力度,提高市场经营能力;立足发展新客户、新业务、新话务,着力推进规模发展。另外,将推进移动媒体化和终端多用化,积极创造特色业务和差异服务;加大业务创新力度,提高新业务综合发展能力。


 中国联通:中国联通副总裁杨小伟


联通将积极推进两网经营,将在业务发展上,优化结构,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加快移动业务发展。继续保持GSM业务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实现CDMA业务的更快更好发展。


增值业务:以“音乐年”为主题和“由你”品牌推广为主线,确保主流增值业务收入稳步增长,不断提高短信、炫铃等业务的渗透率;面向青少年和时尚人群,大力推广以手机音乐、资讯和游戏为重点的各类新业务;进一步加强对SP管理,完善对SP服务支撑和激励约束机制,规范SP经营行为。


中国电信:中国电信集团副总经理李平


希望发展移动通信、IPTV以及综合信息服务。


2006年中国电信的一些工作重点,包括将进行传统业务创新,巩固市场努力遏制下滑势头,争取未来战略业务,找到业务增长点,这其中包括移动通信、IPTV;将大力实施蓝海战略,大力发展综合信息服务,如114查号台改造成的号码百事通等固话增值业务。


 中国网通:中国网通副总经理裴爱华


截止2005年底,与原吉通公司、原网通(控股)公司的人员、资产、网络、业务融合全部到位,提前一年完成了国务院交办的“融合重组、改制上市”战略目标。2006年网通将大力实施“宽带、奥运、国际化三大战略”,推进企业转型,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中国网通将2006年确定为质量效益年,并提出力争用5年时间,努力把公司建设成为业务种类齐全、服务质量优良、网络运行稳定、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为实现“效益质量年”的各项目标,中国网通将努力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中国铁通:中国铁通副总经理潘维越


2006年铁通的目标是,主营业务收入168亿元,投资90亿元,利润3亿元,固定电话用户增长率23%,宽带用户增长率54%,交换机实占率80%。


铁通将坚持效益优先,提升收入质量,将集中力量发展经济发达、有市场潜力、投资回报高的区域,发展投资少、见效快、附加值高的特色业务。专网公网两网并重,铁通将巩固在铁路市场的优势地位,在专网上,开发面向旅客、货主的增值业务,扩大服务领域,并信托铁路,与其他专网合作、重组或联合开发业务;在公网上,将集中力量发展经济发达、有市场潜力、投资回报高的区域,发展投资少、见效快、附加值高的特色业务。


 中国卫通:中国卫通副总经理郭浩


卫通将专注于特殊领域、特殊区域的信息通信服务,重点发展卫星通信广播、以数字集群为基础的应急通信和卫星导航定位综合信息服务等三大业务,形成“天地一体、资源互补”的特色通信服务保障体系。数字集群将抓紧完善天津、济南和南京三城市的数字集群网络;积极争取启动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湾主要城市的数字集群建设。

2月28日联通启用专门机构“中国联通增值业务支持与服务中心”,用以规范旗下4000余家手机内容和服务提供商,并为其提供全面技术和业务支持。据了解,3月初商中国移动也将成立类似机构。


2月初就已经传出,信息产业部即将对现有SP的短信代码进行重新分配,使各SP在移动、联通、电信、网通的代码 “四网合一”。在“2006电信政策通气会”上,还将推进贯彻短信实名制以及建立SP信用管理制度也已经列入了2006年的工作日程中。


此外,过去几个月,移动、联通对SP、CP的政策调整不断,大量信息可以佐证,无论是信产部,还是运营商,都已经将增值业务列入了2006年管理的重点。


据中国联通有关负责人介绍,成立该中心的主要目的是为CP、SP提供业务发展咨询与指导、合作受理、测试支持、数据统计与查询、结算、技术业务培训等全方位服务。换个角度说,中国联通全面增强了对CP、SP的管理和监控。


可以预见,2006年CP/SP将大规模洗牌,纯粹的SP大部分将被淘汰,最终保留下的合作伙伴主要是两类,第一类是实力强大、可以整合多家运营商资源的SP,第二类是向运营商提供内容服务的CP,其他处于中间状态的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

在“2006年中国电信业发展与政策通报会”(以下简称“政策通报会”),信产部副部长娄勤俭说,发展3G的条件已经具备,要求运营企业作好充分准备,抓住3G的契机,做好业务开发、市场培育等能力。

作为3G研发的主管司科技司提出3G标准的研发要加强技术自主创新,大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要继续加速推动TD产业化,要会同相关司局做好TD规模网络技术应用试验工作。关于TD,要通过政府投资带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推进体制与机制创新,提高企业自主开发能力,通过技术试验,进一步完善商用产品。


其他各司局也将3G相关业务作为了2006年工作的重点。综合规划司推出将结合3G发展的契机,制定出有关发展3G的技术、业务、资费、监管和频率指配等工作。经济调节与通信清算司已经将3G资费政策的制定纳入信产部2006年的工作计划。电信管理局将加快3G许可证的发放工作以及3G相关管制问题的研究。无线电管理局将抓紧制订3G频率指配政策。


运营商的代表虽然都没有明确提出与3G相关的内容,但在从其发言中,已经可以看出,都已经在积极应对3G。电信提出希望发展移动通信,铁通和卫通都以发展特色服务为重点,可以说已经主动放弃提供3G基础服务,两个移动运营商都将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了增值服务方面,唯有网通还在回味整合的困难。


可以说无论是信产部,还是运营商,都已经把3GTD做为了年度工作的重点,牌照发放已经为期不远,而电信获得移动服务的意愿最强烈,如果电信能够接受TD牌照,肯定可以在短期内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