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朋友告诉我,徐工王岩松开博客了,我说,早该开了,根本就不应该有匿名的“响云霄”博客出现,“响云霄”这样的匿名对处理公关事件没有任何好处。
在朋友的指导下,到王岩松博客(http://xcmgwangys.blog.sohu.com/)看了一下,中共只有五篇文章,而且只是7月10-12日发表的,已经过去了将近20天,每篇文章最后都有“作者已禁止网友对该文进行评论”,而评论中只剩下了对其有利,尤其是直接表扬徐工或攻击向文波的文章。
几点反思:
1、没有门户网站的支持,再有名的人同样成不了“名博”,响云霄无名,却在搜狐、新浪的鼓励下,名声在外,王岩松虽然是名人,但其发表了5篇文章,从开博到现在,已经过去了20天,点击只有不到1万,可能还不如“响云霄”的一篇文章多。
2、关闭评论的后果,甚至还不如允许匿名评论,虽然匿名会有一些人肆无忌惮,胡乱攻击,关闭评论就不会有这个问题了,但也从此将自己封闭起来,不能够即使了解外界的动向。而最有效的可能还是要求实名评论,至少是注册后评论。
3、博客虽然还不能成为媒体,但在“帮凶”BSP网站的推送下,同样可以具有媒体的作用,也必须将其作为媒体对待。
4、企业必须重视博客,应对也必须慎重,否则同样可能陷入被动。
今天MSN邮箱又收到了一个好朋友发来,看来还是有人没警惕。再一次郑重提醒:
永远不要向第三提供您的MSN密码,
不要相信网站注册时候说的任何理由。
我在2005年9月20日,就已经在博客中发了类似的消息(注意:请不要向sns提供msn密码),但现在还不断有朋友上当,其中还有一些是IT行业从业者。因此值得再次提醒。
当您提交了MSN用户名和密码之后……
首先,它会以你的名义登陆,然后窃取了你的全部MSN好友的联系方式(包括你记载到HOTMAIL邮箱的所有详细联系方式),并放到了它的数据库中。
很快,它会以你的名义向你的好友发大量的垃圾邮件,或象“中国缘”那样,成天骚扰你的好友。
而最可怕,也不得不防的事,有一天,它很可能将你的MSN和好友数据库,一起卖给了第三方。不要相信它做的任何承诺,只有它有一天需要钱,就可能拿你提供的信息变现。而你的好友和你会一起受到越来越多“流氓”的骚扰。
让我们一起注意这个现象,一起减少“流氓”出现的机会。
相关:
竞报、新闻晨报记者解密中国缘骗取msn密码过程 |
近日,如果有人请求加您为msn好友,您可一定要警惕,特别是显示的名字为幸福总是相似的,最近还好吗,我换新msn了的网友,这些都是来自某网站的机器人宣传员,传输给您的都是广告。近期,每天都使用msn的用户们普遍遇…
时间:2006-6-20 11:10:19 |
重申:请不要在交友网站登记msn密码 |
看了《搜人交友微软提醒不要和陌生网页》想起了我曾经提醒过朋友,到博客一搜,居然是2005年9月20日写的《注意:请不要向sns提供msn密码》,这可能就是竞争情报工作中对预警信号的敏感性吧。msn事业部昨日对此事首度…
时间:2006-3-30 22:06:41 |
注意:请不要向sns提供msn密码 |
近期,我已经受到了来自至少4个sns(六度空间网站)至少10封邀请加入其圈子的邮件,有的人甚至只和我在msn上聊过一回并被我删除了(没有加入黑名单)。询问这些邮件的一位主人,其只是在注册过程中按照网站的要求,…
时间:2005-9-20 9:10:28 |
网络流传的对付中国缘的方法可能是其骗取注册用户的手段 |
最近网络上流传这么一种msn用户对付中国缘的办法,个人是弱小的,只能采取一些被动的应对策略,没试过,不知道是不是好用。不过有几个问题值得注意。对付中国缘的方法用自己的msn帐号,没错,这样他就不会骚扰了,但…
时间:2006-8-8 10:09:49 |
中国缘网站高层是不是该出来澄清一下 |
被中国缘网客服人员称做可能是一些会员的个人行为的行为,已经严重地伤害到大多数msn用户的利益。由于这些会员行为的规范性,而且采用了聊天机器人这样一般个人不会采用的软件,因此我敢说,这些具有特殊个人行为的…
时间:2006-6-21 8:27:04 |
msn推说被利用与己无关 谨慎提供msn邮箱及密码 |
最近大量的新闻报告,msn被绑架,被交友网站恶意侵扰,而msn的有关负责人说,与己无关。看最近的新闻:msn中居然也有恶意小广告了新浪 2006-6-13 10:11msn遭黑广告绑架交友网站是祸首每日经济新闻 2006-6-13 07:558…
时间:2006-6-13 23:19:09 |
万名用户涉险用签名登广告 msn建议自我保护 |
信报讯 (实习生 佘东初) 昨天,记者了解到不少人发现自己的msn上先后有朋友的msn签名上登出了这样的信息快去我赛网,参加签名广告抽奖,可获5000元大奖。通过了解记者得知,这部分msn用户是参加了某社区网举办的msn…
时间:2006-6-19 11:28:55 |
通知:我周一将把所有参加5sai活动的好友放入黑名单 |
5sai.com推出了用msn签名赢现金,吸引了眼球,也可能会为该公司赢得眼球,甚至赢得收入,也可能创造了一条比博客广告更窄,同时对自有资源要求更少的盈利途径。我欢迎那些利用自己的msn个性签名,推广自己,推广自己… |
北京市公开招聘16名副局级干部,通过公开招聘,吸纳优秀人才很好,但其中10个岗位面向的是“非中共党员”,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党员没有参加的资格。其原因可能是为了调整领导岗位的人才结构,提高管理水平,这本来是好事。尤其是“报考市政协副秘书长职位的应为民主党派成员”,这都是可以理解的。但其他职位也同样明确将党员排除在外,也就是说,党员这时候已经成为部分优秀人才应聘的障碍,这与企业所得税向外商投资企业优惠一样,同样是一种不公平的做法。
参见:
北京公选16名副局级干部 10岗位面向非中共党员
2006年6月15日,《第一财经日报》发表了该报记者王佑撰写的题为“富士康员工,机播罚你站12小时”的报道。7月10日富士康公司起诉《第一财经日报》的编委翁宝(翁宝搜狐博客)和记者王佑(王佑搜狐博客)各一人,共被索赔名誉损失费3000万元。起诉方为此支付给深圳中院的诉讼费高达50万元。(选自搜狐博客专题富士康向记者索赔)
由于《第一财经日报》的一个报道,富士康将记者和记者的主管告上了法庭,而且要求远超出个人支付能力的巨额赔偿。现在这个案件,已经被受理,据说记者的财产已经被法律“保全”。同时,各媒体几乎全线支持,大量的同情者也通过博客、论坛或其他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态度。搜狐还成立了媒体人支持联盟(媒体人联盟-支持王佑翁宝),号召每人捐款100元。
同时搜狐IT还开设了博客专题富士康向记者索赔,此前搜狐财经也就做了富士康血汗工厂事件专题。
记者成为被告,确实很突然,因为我们一些媒体的编辑记者,对所在行业不是十分了解,就可以大写特写,传播一些“传言”,甚至无形中成了某些企业公关部分的免费“枪手”(当然也有一小部分收黑钱的)。正因为如此,河南媒体和陕西媒体在“收过路费导致司机自杀”事件的报道截然相反,在“凯雷收购徐工”案件中也出现了新华社记者相互质疑的现象。当然编辑和记者的主流还是好的,《第一财经日报》也是一份有看头,也值得信赖的媒体。
富士康能成为原告,其背后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富士康是一个典型的代工工厂,其产品大都并不直接面向市场,而是成为苹果等公司的产品,以它们的品牌推向市场。就是说,它们不需要直接面向最终消费者,而只是面向将产品交给它们OEM的公司。从这一点讲,即使有负面报道,富士康只要能给出客户可以认可的解释,对其业务影响并不大。3000万名誉损失最终讨的只是一个说法,其告记者也符合郭台铭的性格(这是竞争情报的决策者心理分析的应用,又借机宣传了一下我的竞争情报研究,SORRY)。
在这个事件中,记者的报道不能说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尽管记者做了尽可能客观的报道,但还是有一些不够全面的地方,如果没有的话,即使富士康想告,法院也很难受理。这个事件无论最终结果如何,都会促进我们媒体记者素质的提高,促进一批可以做为媒体品牌的权威记者阶层的出现。
作为记者所在的《第一财经日报》,果断地站在了记者的后面,非常值得称赞。事实上,如果按一般中国人的思维和作为,成为被告的也应该是《第一财经日报》,而不是报社的记者,因为写文章属于职务行为,也经过了层层审核。富士康选择了记者作为被告,肯定有其原因。
走向法庭并不意味着什么,前两天一个朋友的母亲也由于和邻居的纠纷最终寻求了法律解决,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现在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无论是 “权”,还是“钱”,都没有“法”大。如果需要,我们就可以通过法律寻求自身利益的保护,无论是原告,还是被告,都应该利用法律保护自己权益。
此案的审理估计会需要漫长的时间,作为被告的记者及其所在的《第一财经日报》要有心理准备。同时,即使成为被告,也要尽量减小其对自身正常业务的影响。否则即使最后在诉讼中获胜,也是得不偿失。
另外预计一下最终的结局:最终很可能是漫长等待后的和解。
通过诉讼——
富士康不再神秘,成为一个公众企业,而且其运作更加规范(苹果已经提出了要求,社会会对其更加关注)。
促进媒体对记者品牌的塑造,出现一批经验丰富、知识全面、笔锋犀利的品牌记者(很可能两位被告都位列其中)。
当然,此案还有一个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限制和挑战,劳动力成本提高速度加大,促进中国经济模式从生产向研发转变,增长从资本拉动向技术拉动转移。至于这是好是坏,是不是有点速度太快了一点,只能留待历史评判。
今天下午,联通发布了截至2006年6月的半年报,由于没有在其网站上找到相应的财报信息,因此,这里只就新闻出现的几个数加以分析。
总体来说,联通GSM网络还处于健康发展状态,但CDMA却不容那么乐观。有人说了,CDMA盈利了,怎么不乐观呢?
下面看看报告中出现的几个数据:
CDMA服务收入同比降0.3%至137.37亿元;
CDMA业务今年上半年每月每户平均消费(ARPU)为68.1元,低于去年同期的78.1元;
每月每户通话分钟(MOU)为272.8分钟,去年同期为280.8,每分钟收入则由去年同期27.8分降至今年上半年的25分。
不过即使如此,期内CDMA业务税前盈利2.95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则税前亏损4.82亿元,去年下半年税前利润达2.82亿元。
收入降低,虽然用户数由2005年年底的3272万户,增加到3453万户(半年仅增加181万户),但盈利却比去年下半年还高。原因何在?成本降低了。
1、销售费用下降:期内CDMA销售费用占收入比重为31.1%,较去年同期的39.9%有所下降;
2、手机摊销成本与话费分成费用下降:期内为28.56亿元,低于去年同期的43.03亿元,手机成本待摊余额为19.04亿元。
而也就是这两个因素,导致了用户数增长下降以及CDMA业务收入下降。更需要值得警惕的是联通CDMA用户的APRU值下降了10元,并不是由于吸引了大量的低端用户造成的,或者说用户的增加速度不能弥补ARPU值下降对收入造成的影响,这说明上半年联通CDMA的促销策略并不成功。也可以这么说联通CDMA现在的盈利是做出来的,是以牺牲CDMA业务发展为代价的。
这与和黄对还处于亏损的3G业务态度截然不同,参照联通的双网互博局面,这可能意味着联通高层有意放弃CDMA,而集中精力于GSM(以及升级后的GPRS),我们跟踪联通双网问题一年,这期间联通虽然推出了多项措施,但直到现在,双网融合一直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果放弃一个,可能联通高层更愿意放弃CDMA,而保留GSM,问题是即使这样,联通能保证会获得WCDMA牌照吗?下决心,获得TD-SCDMA牌照后一搏了吗?虽然我认为,中国联通卖c网上td-scdma可能是改变格局的最好机会,但我到目前还没有看到联通高层有这个准备,也没看到他们具备相应的能力。
来源:
http://it.sohu.com/20060824/n244979291.shtml
http://tech.sina.com.cn/t/2006-08-24/1831110271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