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陈中写了《史炜博客不是发改委博客》发在DONEWS上,史炜不能简单代表发改委,这是肯定的,但史炜的发言中大量引用由于工作便利带来的消息,并且推导结论,如果是专利的话,应该是“工作发明”,文章的著作权很可能也应该有其工作机关的一部分。
另外,史炜本人只是发改委下属研究机构的一员,本身应该是发改委的智囊,其相关业务领域的言行,必须受到有关保密法规的制约,史炜的部分行为很可能已经超过了合理的边界。
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值得媒体朋友深思一下,被媒体炒作成通信第一博客的史炜先生,其通信知识甚至可能还不如一个在校的大学生,其对通信领域发表的建议又有多大的参考价值。
而将这些观点和其工作机构联系在一起,显然有误导读者的嫌疑。对于我手下做电信竞争情报分析工作的人来说,最大的困扰之一,就是史炜、邓寿鹏这些人的公开发言中,有多少代表国家,多少代表其工作单位,又有多少代表个人。
如果管理官员开博客谈论业务,确实是值得有关管理机构考虑的一个问题。
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在博客里质疑凯雷收购徐工,被许多人说成为公司行为。而响云霄匿名博客反击,也被许多认为不是公司行为。再加上这些国家官员的不代表国家机关却利用职务信息的博客,看来博客管理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看来我也得注名一下:我这篇博客只代表个人观点,与公司无关。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