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2006-12-21


以下内容来自门户网站新浪、搜狐以及当事者TOM在线,请注意那些一个人的不同观点或同一个观点在不同媒体的不同解读。


在竞争情报中,出现这样的差异很正常,这也就需要竞争情报工作者具备这样的技巧——如何从不同的报道中发现一个人全面的、没有被歪曲或误解或片面引用的观点。


新浪



徐财星:eBay溃败淘宝哭笑不得
程新潮:eBay迂回战略借道TOM图谋劫杀淘宝
王怀南:不认可eBay的病急乱投医
刘峻:合资公司填补了TOM很大一块资产空白
周云帆:全球化大公司在华需借用本地团队
刘韧:eBay是无奈之举 TOM拣大便宜
祝志军:eBay是在甩包袱
程天宇:门户网站将走向大而全
王峻涛:eBay与TOM合资是一个积极信号
易观于扬:eBay保留重返中国市场的余地
胡延平:TOM是eBay中国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谢文:外资公司在华尚未摸着门道
姜奇平:eBay对中国市场还是不得要领
吕本富:eBay撤离中国太快了


搜狐



曲晓东:国际互联网企业在中国为何水土不服?
王建硕:客齐集依然独立发展 祝福新合资公司
吕伯望:eBay甩开包袱正当时 新公司整合成新迷局
易观于杨:eBay改变路线预示外国公司更大失利
杨伟庆:eBay与TOM合资证明跨国互联网在华失败
包凡:国际互联网巨头在中国自己单干没戏
梁春晓:eBay撤离说明网络巨头在华全线失败


TOM
















2006-12-18



下两条新闻有什么关系?


新闻一



分析师称投资搜狐存在风险 推荐新浪股票


http://tech.sina.com.cn/i/2006-12-15/02581289585.shtml 


2006年12月15日 02:58 新浪科技


新闻二



分析师称搜狐增长速度是新浪两倍 投资机会更好


http://it.sohu.com/20061215/n247067950.shtml


2006年12月15日13:46 搜狐IT


如果你认为没有关系,哪就错了,实际来自于同一条新闻,两个网站翻译水平也相差不多,却得出了题目含义完全不同的新闻。


关于两个网站的评价,搜狐的内容是“搜狐目前的势头强于新浪,新浪则依旧表现的很稳定,投资者选择搜狐可能有更好的机会但是要冒风险。”新浪翻译的内容是“现在投资搜狐存在风险,新浪股票更值得投资者购买。”


有趣的是,到原文中看一下(Sohu and Sina, Fight Fight Fight: A Recap),并没有这段话。


至于哪个网站更好一点?看原文怎么说的吧:


“So which is better?


It’s hard to make that decision based on a short-term period. But using this type of information could give you an indication as to where these companies stand in their growth cycles. Sohu’s more of a gamble at this point as it transitions into an **** business, but Sina’s strong presence has helped it become a recommendation for the Motley Fool Stock Advisor newsletter. As David Gardner pointed out when he re-recommended the stock to subscribers, Sina is still ahead of Sohu in terms of Web traffic and makes the top 10 cut of the most trafficked global websites. ”


2006-12-15


相关内容



增加5.7亿销售额谁定的?


  上午刘从梦出庭,接受该罪名的六名被告的提问。他跟以前的老板顾雏军在法庭上对质。旁听者告诉记者,对质中,刘从梦承认:科龙2004年年报德勤确实提出过四个方案交科龙董事会讨论,而董事会大部分董事偏向选择销售额少5.7亿元、科龙亏损1.9亿元而德勤无保留意见的D方案。后来德勤通知科龙只能选择销售额多5.7亿元、科龙亏损6000万元而德勤持保留意见的B方案,顾雏军没办法只好选择B方案。


  刘从梦还承认了一个关键细节:每次年报确认前,德勤都会派工作小组提前三个月进驻科龙,来审查科龙的财务,协助编制科龙的财务报告,然后提交科龙董事会讨论。


  不过,昨天下午刘从梦出庭接受完辩护律师提问后,却向本报记者说,科龙2004年财报之所以选择B方案是因为顾雏军一直要求增加5.7亿元销售收入,德勤只能对此持保留意见。


  一位辩护律师向记者说,如果不计这5.7亿元,科龙2004年的年报就没有虚增销售收入。



来源:顾雏军案追踪 刘从梦披露德勤曾出四套方案备选http://business.sohu.com/20061215/n247056454.shtml


从这个案例可以让我们认识到,公司的利润、收入等数据是可以操纵的,著名的德勤也是提供A/B/C/D四套方案,何况一些指望企业过活的小会计师事务所。


其实不光中国这样,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也一样,因此千万不要简单相信财务报表。


此外,B方案和D方案的区别在哪里?


从消息看,


B方案:销售额少5.7亿元、科龙亏损1.9亿元而德勤无保留意见。


D方案:售额多5.7亿元、科龙亏损6000万元而德勤持保留意见。


看来,会计师事务所的保留意见,也是非常重要的参考信息。


观点:千万不要简单相信财务报表,会计师事务所的保留意见,也是非常重要的参考信息。


这在股票分析中非常重要,在竞争情报工作中也一样。

2006年结束的日子越来越近了,IT界也越来越热闹起来。与往年不同,今年的主旋律明显是公司战略调整、组织结构调整,以及不断爆出的高层职业经理人离职和任命,各种流言也不断传来。

 搜索引擎是2006年竞争的热点,年底的人事变动也最为热闹。Google亚太区市场总监王怀南于11月底离职,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联合总裁周韶宁也将于12月底离开,不过这可能标志着谷歌在新的一年会有一个新的开始。


其中文搜索的主要竞争对手百度CTO刘建国将于年底离职,百度任命威廉·张出任首席科学家,并在寻找CTO接任者,这不知道会不会使百度的技术上一个新台阶。


雅虎中文搜索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技术储备后,为证明其并不比百度差,开始了与百度的盲测大赛,但新聘请的雅虎中国总裁谢文,在上任月余后又闪电离职,看来磨合出现了问题,不知道代理总裁的战略专家曾鸣能不能给雅虎中国找到一个更加清晰的战略


另一个欲搅局中国搜索市场的国际巨头微软,先后有MSN中国总经理罗川、中国互联网技术部总经理宫力离职,虽然其花费数千万美元拿下了中国电信号码百事通的搜索服务,但不知道能否从此在中文搜索市场“百事通”。


中国最著名的互联网公司之一新浪负责爱问的副总裁周树华也离职了,不知道这预示着爱问将被放弃,还是会有一个全新的开始。


 


除搜索引擎市场外,其他备受关注的离职者还有和讯网副总经理、总编辑刘峻,UT斯达康董事长兼全球CEO陆弘亮,新浪网副总裁沈建明等。


 我们没必要去追究离职是因为个人责任,还是因为公司的问题,有一句俗话说的好,好合好散。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选择适当的人干适当的事,才可能健康发展。而如果一个公司限制了个人发展,或者虽然提供了足够大的发展空间,但与个人兴趣差距太大,都可能导致双方合作结束。而象谢文去雅虎中国,就像两个年轻人还没有深入了解,就终身相许,发现双方并不合适,这时如果一方选择妥协,虽然能拉长合作的时间,但无论对个人,还是对公司,都没有太多的好处。选择很快离开,可能将双方的损失都减小到了最少,因此不由得在心中对当事者有了一番敬意。


 在离职者中,有由于个人工作不力,或者是为了个人有更好发展的原因,但大多数肯定是由于职业经理人工作得不到认可,成绩不被承认,没有赋予足够的权限等,所以才选择了辞职。我们经常会听到公司所有人“地球离了谁都转”、“死了张屠夫,难道就得吃带毛的猪了?”这样的话,确实地球不会由于少了一个人就停止转动,但对于处于激烈竞争环境下的公司来说,人才是最大的竞争力,而掌握核心技能的职业经理人更可能是公司在竞争中获胜的法宝。


 年底是员工流动的季节,年初是公司迈向新台阶的起点。公司和人才,只有相互尊重,相互了解,才可能在新的一年中,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获得更多的回报,公司才能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取得满意的收入。


 沈建明在离开新浪后很快出任了雅虎中国的副总裁,金蝶任命了前用友高薪聘请的职业经理人何经华任CEO,曾经任多个公司中国区高级职务的高群耀成为星空传媒中国公司新的首席执行官,分众传媒任命前首席营销官陈从容为首席运营官,eBay任命李大力博士为中国研发中心总经理。中星微上提升凯文·金为总裁、首席运营官,并同时提升了多人。随着西门子和诺基亚的网络设备业务合并为新公司,何庆源出任了合并后网络设备公司的总裁,而赵科林成为了诺基亚(中国)的新总裁。


 不论辞职、离职都已经过去,不论是接到新的任命通知,还是开始创业,都是一个新的开始。祝每一个人都取得更好的发展,祝每一个公司都获得更满意的回报,分手是放弃,也是新机遇的开始。


多一些祝福,少一些猜疑,讨厌那些还没有深入了解就开始分析的媒体和博客。


看看以下这些新闻,你会以为中国移动不会获得TD牌照。



 海外分析师称网通将获TD-SCDMA牌照 并非移动 TOM 2006-12-15 10:29
 海外分析师称网通将获TD牌照并非移动 PCHOME 2006-12-15 09:46
 海外分析师称网通将获TD-SCDMA牌照 并非移动 网易 2006-12-15 09:11
 海外分析师称网通将获TD-SCDMA牌照 并非移动 赛迪网 2006-12-15 08:51
 海外分析师称网通将获TD-SCDMA牌照 并非移动 搜狐 2006-12-15 08:50


另一个网站更有意思,内容成了联通将获得TD牌照,看来已经预见到网通和联通合并了。 



海外调研:中国联通将获TD-SCDMA牌照 网络通讯服务网 2006-12-15 10:00 


可能一下网站的内容更准确一点:



海外分析师:网通将获TD牌照并于07下半年盈利 流媒体网 2006-12-15 10:07(其内容来自赛迪,没有以讹传讹,更值得表扬)


海外分析称网通将获TD牌照 股价被低估 QQ 2006-12-15 07:15(基本是原文翻译)


分析师称3G将推动中国网通股价上涨 新浪 2006-12-14 21:56(主要内容)


其实作者的大意记者们也基本都清楚了:


Riedel Research Group认为,


1、网通将获得中国自主的3G标准TD-SCDMA牌照,预计新网络将于2007年下半年给中国网通带来营收。


2、网通在中国3G市场的先发优势也将体现在未来的股价之中。


3、只要能获得3G运营牌照,网通就必然从中获益。不论能否获得3G牌照,网通都已经在3G上投入大量资金。


4、不管是2G还是3G,网通都将成为一家移动运营商,并从新业务带来的营收中获益。网通将获得一张什么样的3G牌照,是TD-SCDMA, WCDMA还是CDMA2000?这是设备提供商需要考虑的问题,而不是网通的投资者。我们相信,网通获得何种3G牌照必然会牵涉到设备厂商和其它利益集团的利益。投资者应当只需要关注的只是新业务、新营收来源以及新增长动力。


除了一处“网通再中国3G市场的先发优势”外,未提到任何其他运营商,全文也没有任何地方可以查到移动不会获得TD牌照。


作者原文:


China Netcom: Low P/E, 3G Will Boost Revenue
http://china.seekingalpha.com/article/22348


相关:


运营商选择TD的理由有哪些? 


信号表明:网通很可能选择TD并获得中移动支持 

2006-12-14


今天,关于中国3G的新闻不是很多,在ITU展、入世5周年两大活动,信产部、运营商及相关人等争相亮相后,一小段时间新闻较少是很正常的。《第一财经日报》在这时候还能有新闻可写,实属不错,《终端企业悉数登场 TD放号进入社会友好用户》,从终端厂商切入写出了对TD下一步测试的疑虑。


从公开的信息看,王旭东部长在ITU展透漏了可能建更大规模的实验网,而某国际知名投行也认为,很快北京奥运会几大比赛城市的TD网络建设很快会启动。这些目前都还不能确认,但可以看到几乎所有参与者对下一步安排都是在等待和观望。


记者采访的时终端企业,事实上,不仅终端厂商,设备厂商、芯片厂商由于没有需求的压力,研发进展也并不理想,而外商企业,如爱立信、诺基亚等,更多地采取了观望的态度。


虽然TD的测试网已经在香港、韩国有了实质性进展,香港、台湾也对建设TD网络有所考虑,但这些都是以中国大力发展市场为前提的。我相信,只要中国内地TD用户超过5千万,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韩国、朝鲜、日本都会考虑网络建设,因为它们的经济已经和中国融合在了一起,一丝不融合的成分都不愿意有的。


海外某地的运营商先于中国内地大规模建设TD网络,这种可能性很小,除非是中兴通讯这样的设备商在海外有股份的电信运营实体,不过就是这样,要想获得当地政府的批准,可能性也不大。中兴通讯在罗马尼亚投资的TD试验网就是一个很好的“走出去”的例子。


因此现在最重要的是确定TD的运营商,由运营商主导制定下一步发展计划,并积极推进。去年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应该尽快“给运营商一个爱上TD的理由”,现在看来,这个理由最可能的来源有4个:


1、可降低专利费用,进而降低网络建设成本。


2、爱国。


3、弱者独立存在的需要。


4、弱者后来者反超的机会。


 从现在的进展看,第一个理由“降低成本”,目前还没有充分证据,第二个理由“爱国”,对于一个上市公司来说不够充分,目前也还不知道有哪一个运营商会基于后两个理由“爱上TD”,期待TD的最终选择者。


相关:


2006-12-8 中国td运营商确定过程还远没有结束 


2006-12-6 信号表明:网通很可能选择td并获得中移动支持 


2006-9-19 2万用户实验并不是td商用进展最好的选择 


2006-5-14 外资没有蜂拥td,但随时会大规模进入 


2006-2-27 中国联通卖c网上td-scdma可能是改变格局的最好机会 


2006-2-11 同时安排多家运营商商用试验不利于td进展 


2005-11-22 强制四大运营商全部TD-SCDMA独立组网后结果推演


2005-10-14 推动运营商TD-SCDMA商用之路 

2006-12-12

中国信息产业部副部长蒋耀平带着四大运营商的高层参加了CCTV2举办的《中国入世五周年》特别节目(实录),因此出现了如下这样的新闻:


蒋耀平:中国保持技术中立 三个3G标准都予支持 人民网 2006-12-11 18:32
信息产业部:中国支持3G三个国际标准的发展 金融界 2006-12-11 20:10
信产部副部长称3G牌照由企业自主决定
新浪 2006-12-12 00:33
信产部副部长蒋耀平11日表示3G标准08年见分晓
金融界 2006-12-12 01:27
信产部否认偏袒TD 称企业可自主选择3G标准 网易 2006-12-12 01:40
列入重点立法项目 《电信法》有望明年正式出台
中国经济网 2006-12-12 07:09
蒋耀平:TD-SCDMA运营商不会得到政府补贴 新浪 2006-12-11 16:58
信产部蒋耀平:中国信息产业严格履行入世承诺 搜狐 2006-12-11 17:01
信息产业部:中国政府不会干预3G标准选择 中金在线 2006-12-11 13:46


我们看一下这是什么会议?


这是电视台一个公开直播的节目,其对电信行业的重要性远不能和在香港举办的ITU展相比,就是参加者,在香港ITU会议上发言的是信息产业部的部长王旭东,而这次是副部长。


节目的主题是“中国入世5周年”,一看题目,就知道是总结会,而不是新闻发布会。因此在这样的会议上很难有新消息。


实录中也可以看到,蒋副部长和四大运营商的高层都是总结入世5年来取得的成就,以及关于入世承诺实际做了哪些工作的,只是在记者提问下回答了一些问题。而且这些回答或者是已有观点的重复,或者很含蓄,甚至可以说,除了关于电信法的内容外,没有任何新意。


“中国政府不会干预3G标准选择”、“中国支持3G三个国际标准的发展”、“保持技术中立”,这是王旭东部长在香港发言的重复,也是相关政府官方多次重申的观点。


“3G标准08年见分晓”,实际表述是08年北京奥运会肯定会按承诺提供3G服务,这个态度政府也一直没有变。


“TD-SCDMA运营商不会得到政府补贴”,在实录全文中搜索到的“补贴”,都与电信无关。在毁的TD-SCDMA的扶持政策中的发言是“对于这三种标准的发展我是采取中性的,所以我想在入世以后我们是按照入世的承诺来支持3G的发展,所以对于3G的标准我们三种都在试验,三种都在支持发展。”,简单说就是,按照入世承诺支持3G发展


此外,还重申了中国将严格按照入世承诺开放电信市场,这是值得关注的,因为“韩国联合通讯社在相关报道中特别提及,即日起,中国将根据加入WTO时定的通信市场开放路线图,将外商的股权限制由33%扩大到49%。”,外资在中国电信市场将越来越活跃,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需要注意的是,履行入世承诺,与在中国建立有效的电信竞争格局,本身并不矛盾,入世承诺有条件限制,限制的是做法而不是结果,例如中国将外商拥有基础运营商股份比例扩大到49%,但是不是增加外资股份到这个比例,将由运营商自己决定,中国政府同样不会干预。


而对TD-SCDMA的补贴或倾斜,如果有,也必须保持对3个3G标准的中立态度这个前提。

2006-12-11


我写了网通很可能选择TD并获得中移动支持,许多人不解,四大运营商之间是竞争对手,会合作吗?我的观点是不仅会合作,而且合作方式会越来越多,合作深度会越来越深入,实际上四大运营商之间已经构成了非常典型的竞合关系——既有竞争,又有合作,而不会一直是老死不相往来,你死我活的关系。


例如中国通信(0552.hk)在香港上市,实际上中国通信的现在客户已经包含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虽然比例还很小),随着中国通信越来越独立,来自其他运营商的业务会逐渐增加,而且未来将在基础设施共享等方面有更深入的合作。


例如,如果在反垃圾短信方面,反诈骗方面,移动、联通合作得更紧密一些,受到伤害的消费者可能会少许多,还可能提升移动、联通的品牌。


这种运营商之间的合作虽然很难长期稳定,虽然一般不会涉及到核心竞争力部分,不会涉及到品牌差异化的部分,但可以肯定这样的合作会越来越多。


反过来,DELL和HP肯定是竞争对手,但在美国市场上,由于联想收购了IBM PC业务,它们两个之间时而竞争,时而一起对抗联想。这也是联想在美国市场业绩下滑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商场上,只要对自己发展有利,没有永久的敌人,我们的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时候,碰到了反垄断,甚至直接以反华为手段的竞争,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够走得更好。而如果在国际市场上成为相互之间杀价的目标,既会被国际“友商”笑话,也会影响到自己的声誉和收入。


相关:


8日答新京报记者赵谨关于中通服上市的采访


16:01:11 记者: 中通服上市的事情,你最近关注了吗
16:04:11 付亮: 看着呢。现在股价3.85
16:05:15 记者: 对啊,受利于最近3G发牌的影响,该股近期是不是比较看好啊
16:05:51 付亮: 应该是。上市时机比较好。
16:10:05 记者: 高盛分析,就算中电信没有获得3G牌照,该公司亦大有机会夺得3G网络设备建设的生意。我不太认同啊,象其他的运营商也具有自己的网络建设公司为什么就一定会选择中通服呢
16:11:31 付亮: 高盛的分析没有错,如果中电信没有获得3G牌照,肯定可以获得其他运营商的网络建设和维护生意。
16:12:19 付亮: 反倒是,如果中电信获得3G牌照,中国通信从其他运营商获得生意的机会就减小了。
16:17:19 记者: 为什么呢
16:18:26 付亮: 如果中电信不获得牌照,就不存在中电信和移动运营商的竞争关系,双方更多是合作。不过这种可能性几乎为零。
16:19:17 付亮: 而如果获得牌照,由于是竞争对手,其他运营商更愿意选择相对独立的建设合作伙伴。
16:20:20 付亮: 未来的电信市场,即使是竞争对手,相互提供服务的情况会越来越多。而设备商也会参与到3G网络的建设和服务之中。
16:20:43 记者: 哦,原来如此,因为上次有个分析师和我说,中通服上市前景不好,因为其他运营商不会愿意找它建设网络的,这样做等于把自己的情报泄露给竞争对手了
16:23:50 付亮: 没这么简单。中国通信现在也有来自移动、联通的订单,不过数额不大,未来独立运作后,这个数字肯定增加。
16:24:40 记者: 这个我同意,因为移动/联通还是他的股东,今后合作会越来越多的
16:27:02 付亮: 对。另外有一点好处。中国通信包含两个广东、上海研究院,具有很强的网络规划能力,由于中国通信的独立上市,未来可能几大运营商都会在基础设施共享方面获得收益。


相关报道见《中通服挂牌首日涨85.5%


相关分析:


中国TD运营商确定过程还远没有结束 


增持电讯盈科股份 和李泽楷学国际资本运作 

2006-12-10


一个专门博客:IG非官方言论


地址:http://ig20.blog.techweb.com.cn/index.shtml


博主:弹指论英雄


他是不是英雄,我不告诉你,他说的英雄是不是指陈沛,我不知道。


不过到这里,你可以看到关于中国IG2.0的大量知识、信息。


非官方,就是不是中搜的官方门户网站,不过内容可全部来自中搜内部工作人员,不会有假冒伪劣。


如果想了解中搜IG2.0,甚至想骂中搜,都可以到“IG非官方言论”。


不过有一点希望中搜的高层想一想,是不是需要开一个“IG官方博客”?


相关:


经典推荐:博客与公关研究专题 


当博客成为公关武器的时候…… 


网络力量崛起 公关如何应对? 


 

2006-12-08

Q:同一关键词分别在搜狗3.0和百度或其他搜索引擎上进行搜索,有什么区别,用户可以直接体验到的明显不同是什么?

  A:百度的结果草根含量相对高一些,但多个词联合检索效果比Google弱,Google学术性结果含量相对较高,Yahoo结果官方的多一些,而搜狗综合了几家的优势,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可以让不同的用户更容易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结果。


来源:七问搜狗3.0:搜索新闻优势何在?


转载此内容,不代表我同意其中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