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为人》2006.12上发表了《实事求是的科研方向与二十年的艰苦努力——在国家某大型项目论证会上的发言》,从题目就可以看出来,这是华为某高管在“某大型项目论证会上的发言”,其中说了华为科研的艰辛,但被媒体、网站转载了出来,就变了味。
华为秘事:华为海外员工的艰险工作 和讯网 2007-1-4 11:21
华为NGN、3G均战败 至今亏损已超过50亿 中国经济网 2007-1-4 11:18
华为阐述专利战略 18年无一项原创产品发明 中国金融网 2007-1-1 12:36
华为3G亏损超过40亿 自省曾对市场出现误判 CNET科技资讯网 2006-12-31 12:58
任正非最新讲话:18年华为没有1项原创发明 techweb 2006-12-31 12:06
比较引人注目的是“华为3G战败”,“亏损超过40亿元”,“NGN亏损超过10亿元”,“18年无一项原创发明”。
要知道,华为目前发展总体来说还是健康的,3G是华为未来布局的重点,同时华为也是中国企业中研发投入最多的公司之一,华为也是国内公司中申请专利最多的公司之一。这些观点肯定存在误解。
事实上,最近几年华为“每年研发投入七八十亿元”,对于最重要的核心产品3G来说,40亿的亏损根本算不了什么。在计算方法上,华为采取的是单一项目滚动累计的方式,由于初期投入大,基本没有回报,因此到目前累计是亏损的,这实际很正常,大部分项目都有投入期和回收期,在投入期中肯定是付出大于收入的。我记得一年多以前,就有消息说,华为3G投资已经超过了40亿,如果属实的话,可以说这一年多,华为的3G已经开始挣钱了。
按照华为3G亏损40亿的方法计算,全球3G设备商、运营商中真正盈利的可能全球一个也没有。
任正非近几年一直在谈基础研发,《华为人》这个发言中提到的“原创性的产品发明”,就是指基础研发,并不是“原创产品发明”、“原创发明”。这正是华为成为世界型企业所欠缺的,很欣喜地看到华为高层已经看到了这一点。
华为目前的研发策略更多的不是原创性的产品,而是产品改进、跟进竞争对手等,因为这样可以减少研发投入资金、提高研发目标的准确性,缩短研发收益周期,这样可以大大降低研发风险,这也是华为这样的“小”公司、后来者不得不采取的策略。这也就不难理解,华为为什么在4G研发上的投入并不多。但未来决战,必然在基础研发上,华为和中国移动要想在未来国际电信市场上取得强势的发言权,必须重视基础研发。
类似的还有对和黄全球3G业务亏损的说法,3G目前在全球还属于投入期,除日韩外,很少有运营商盈利。对于没有2G业务支撑的和黄3G来说,盈利更难。“长和系主席李嘉诚接受传媒访问时指出,和黄(0013)旗下的英国第三代流动电话(3G)业务表现逊于预期,惟意大利3G业务表现理想,可在两年内达到正现金流的水平。李嘉诚虽然继续看好 3G日后的表现,可成和黄主要的收入来源,但透露目前的2G仍会有10年‘好景’。”(来源:香港明报)
和黄自己的预计,都是“意大利3G业务表现理想,可在两年内达到正现金流的水平”。这并不是说亏损的业务都不用做了。可以举一个例子,如果中国电信获得 3G牌照,从零开始上3G,前五年3G业务都将亏损,收回全部投资要8-10年的时间。难道中国电信就不上3G业务了吗?
通信行业是一个进入壁垒非常高的行业,只要市场已经成熟的一定程度,任何新进入者都很难在短期内盈利。沃迏丰已经把日本业务卖给了软银,其根本原因就是发现很难获得理想的回报。而李嘉诚的成功,可能有很大因素是由于其对投入时机和力度的把握,对基础投资长期亏损的认识。
相关:
解读《任正非:打天下要与对手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