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2007-02-15


北京移动推出了针对后付费用户的99套餐后,北京联通分别推出了针对G网和C网用户的两套后付费套餐。


这是联通双网营销分离后对遇到的第一个挑战的应对方案。北京联通的两个套餐资费都比移动的低,单位资费更低,但除“自由型”套餐外分别采用了不同的资费策略。针对百姓大众的G网套餐,只有两个档次,与移动类似包含一定金额的GPRS资费,礼包外资费也是曾下降趋势。针对商务人士的C网套餐,虽然档次比移动的四个还多一个,但礼包外资费是统一的每分钟三角。


移动一个套餐激出了联通两个差异化很大的套餐,这应该是双网营销分离的结果。联通开始细分客户,C网和G网分别面向大众和商务人士,更有针对性。但是不同网络采取了不同的资费政策,大大加大了宣传的成本,这是联通未来必须面对的。双网分营如果能充分协调,很可能会从两个侧面向移动发出挑战,进而消弱移动的优势,但也可能出现更严重的双网互搏局面,如果是后者的话,联通离分拆不远矣。


相关:


北京联通世界风(C网后付费)本地接听免费政策


北京联通GSM后付费本地接听免费政策


北京移动全球通畅听99套餐 


单向收费套餐对比:北京移动大胜,暴露联通问题


北京联通自由型单向收费与88套餐相比并不便宜

2007-02-14


由于北京联通针对G网后付费用户的套餐还没有推出,这里只将北京联通CDMA网与北京移动进行对比,一般说来联通G网的套餐资费应该不高于CDMA套餐,也不低于CDMA套餐的90%。


注:关于北京联通号称真正单向收费的自由型,我在文章“北京联通自由型单向收费与88套餐相比并不便宜”已经分析了,其实自由型并不合算。


北京联通C网单向套餐资费 来源:媒体报道






月基本费
(元/月)

包含本地主叫分钟数



套餐内外本地主叫资费(元/分钟)



本地被叫资费(元/分钟)



包含数据业务*



17951国内IP长途资费
(元/分钟)




99



280



0.35



0



10M GPRS流量



0.1




139



560



0.25



0



10M GPRS流量+ 25条彩信



0.1




199



1000



0.2



0



50M GPRS流量



0.1




299



2000



0.15



0



50M GPRS流量



0.1


北京联通可能是害怕被说是抄袭,或是被动应战,将前后顺序做了很大调整。表面上是将最吸引用户的放在最左边,但由于将用户最感兴趣的价格放在了不显眼的位置,从格式上讲,双方不相上下。


下面将其他几项做个简单对比:


1、套餐外移动资费随套餐标准提高,不断下降,而联通保持在同一个价位上,可以理解为联通不希望ARPU值增加,希望客户只使用套餐内分钟。     移动大胜


2、联通刻意突出套餐内每分钟资费折合资费,而移动突出套餐外每分钟资费。由于套餐内折合资费必须是消费完全部套餐才可以享受的,联通有误导客户的嫌疑。   移动小胜


3、单位分钟用户受益程度   相似套餐对比,联通享受时间更长,套餐价格更低。 联通大胜


4、捆绑IP套餐。双方都做到,而且资费一致。             战平


5、对新业务推广,移动捆绑赠送GPRS流量,而数据业务占优势的联通CDMA网络没有。 移动大胜


6、推出时间,移动早,处于主动地位。      移动大胜


7、宣传借单向收费噱头炒作。        联通小胜(其新闻关注度更高,多次登上国家政府网站)


总评:移动大胜


遗留问题:这是联通双网营销分离后的第一次大规模宣传,从宣传时间上明显超过了移动,但宣传成本高,双网套餐容易混淆。从某种意义上看,以后联通如果想促销的话,必须在考虑到双网共赢的条件下主动出击,否则,将异常难受。另外,此次宣传分离,可以说是已经判决了06年双网品牌融合的失败,联通必须尽快将双网的品牌剥离开,否则以后会更加被动。


相关:


2007-2-7中移动将3g牌照发放拖到年底 最大焦点仍是联通双网运营 


中国政府网:联通单向收费报道


金融界论坛:北京联通单向收费七大陷阱曝光

2007-02-13


看了《 中国电信业重组后的格局》,忍不住想说几句,由于文章还没有完全出来,因此也不能说文章的好坏,《计算机世界》的文章应该质量是很高的,而且雍忠玮贾鹏雷的文章都非常棒。


首先,标题定义为重组后的格局,就是肯定要大规模重组,目前还不能确定,原因是国家有关部委虽然有想法,但阻力很大。主要有:


1、拆分的两大主体联通、网通不愿意;


2、电信想要网络不愿意花钱;


3、拆分成本没人愿意负担。


“中国网通和中国联通G网合并,然后尝试WCDMA和TD-SCDMA双网并行”方案,我们在05年就和专家一起做过战争模拟,06年又做过两次,很难成功。除非是中国网通收购联通G网,并且只获得TD-SCDMA牌照,但现在这种方案实施时机已经过了,部分内容见据说网通基于联通g网上td成真 ,也可以看一下谁可能商用td-scdma通信行业标准? 。

中电信获得TD牌照的最佳时机是06年初,电信可以开出足够的条件,但电信因为没有获准收购联通的GSM网络,从零开始建设TD网络后无法和中移动竞争,所以放弃了,现在电信离TD,比移动和网通都远。这我们也做过多次战争模拟,并与中电信研究院的专家探讨过。


电信如果获得TD牌照和网络,就不可能再获得联通的CDMA网络。这本身就是抉择和博弈过程。


“按照预计,中国移动在前期,很有可能支付超过300亿左右的资金,搭建TD-SCDMA网络,然后会在后续时间中,追加投资,大约总量会在600亿元人民币以上。这笔建设,会以中国移动集团公司的名义去做,然后国资委免费划拨——也就是国家对资产的调拨,这不是交易,给中国电信集团,然后在由上市公司去购买。”——中移动母公司在TD上投资400亿左右,并放弃权利(最多以投资方式获得分红),是我们在做竞争情报模拟时认为最可行的方案,但由于移动和电信之间的潜在竞争已经展开,最可能、最顺利的方案是给网通,见网通很可能选择td并获得中移动支持 。


现在最可能的方案是有两个:
一、中移动将TD网络交给网通,网通获得TD牌照,中移动支持。中移动、联通、中电信自由选择。
二、中移动获得TD牌照,中电信、联通自由选择,网通转向无线宽带网络。
此外,才是现在流传的方案,中移动获得TD牌照,中电信收购C网获得CDMA2000牌照,联通+网通获得WCDMA牌照,相关分析见联通网通合并同时卖cdma给电信传闻分析消息分析:电信重组明年三月开始执行 中移动建设td 。


北京联通公布了针对C网后付费用户的真正的单向收费,其认为自己是真正的,原因是采取了“无任何附加条件的单向收费政策,其中世界风(CDMA后付费)商务“自由型”单向资费,并同时对C网用户办理。该政策无门槛、非套餐、简简单单,让用户能够明明白白、自由自在消费,打多少算多少”。


其“自由型”单向资费规则如下:



日功能费”,从金额上,是把原来的日租(1.64元=每年600元/365天)换了一个说法。


与原收费模式相比,用户确实享受到了单向收费,或者说交了租金(日功能费)就免被叫。用户虽然享受单向收费了,但联通保留了原来的日租金不下降(这对据说北京移动即将推出的21元被叫包月来说是个打击。即使原来有这个想法,现在也可以取消了)。


我们与移动99套餐对比一下。99元含280分钟,即使以套餐外主叫每分钟的价格0.35元计算,280×0.35=98元,也就是说,99元套餐相当于月租降低了1元钱。


而联通的“自由型”单向收费,99元只能拨打(99-50)/0.40=122.5分钟,远低于北京移动99套餐的280分钟,更不用说与联通C网的“礼包型”单向资费套餐相比了(注:我们根据竞争情报分析总结出的联通套餐比移动低10-20%,又一次得到验证,更巧的是我对记者说的联通将以88套餐对移动的99套餐也得到了验证,实际上我们将联通的套餐数量都预测出来了,除了这款“自由型”单向收费)。因此“自由型”单向收费并不优惠。“自由型”单向收费同样变相收取了费用。也正如我原来文章分析的那样,蜂拥而至的手机“单向收费”:非真正单向仅是促销手段



补充:根据单向收费套餐对比:北京移动大胜,暴露联通问题中提供的88型套餐。


88型可以打320分钟。而如果用“自由型”单向收费套餐,只能打(88-50)/0.40=95分钟,就是说只要打电话超过95分钟,88型套餐就比自由型便宜,而95分钟连320分钟的30%都不到。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据传的“北京移动即将推出的21元被叫包月”根本不能与现在的资费套餐同时推广,很可能移动根本就没有想推出这样的服务。


此外,由于还没有看到联通的公告,按说“自由型”单向收费是不需要用户申请的,这对所有用户来说都是福音,毕竟申请不申请都降低价格了。


北京移动和联通的用户享受着全国最高的月租、最高的单位资费以及最高价格的套餐,不要再说什么真正的单向收费了,否则会让外地的运营商和用户笑掉大牙的。


北京移动下一步策略模拟:移动很可能在近期直接降低后付费用户的月租,其方式是在月租不变的情况下,赠送XX分钟被叫。(由于近期工作繁忙,没有深入分析,仅作参考)


相关:


解读蜂拥而至手机“单向收费”:非真正单向仅是促销手段 


全面单向收费还不成熟 但平均资费将加速下降 


北京联通为留客户发短信通知即将单向收费 

京单向坚冰被打破 单向收费也将使联通垮掉

2007-02-12


今天网易科技的头条是香港发第5张3G牌照 市场难容下TD,说香港计划在今年下半年以CDMA 2000为标准的,在香港拍卖第5张3G牌照。更有数码通总裁黎大钧亦表示,香港这样小的市场,很难再容下TD-SCDMA。


我在运营商选择TD的理由有哪些?中已经做了一些简单分析,海外某地的运营商先于中国内地大规模建设TD网络,这种可能性很小,我相信,只要中国内地TD用户超过5千万,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韩国、日本都会考虑TD网络的建设,因为它们的经济已经和中国融合在了一起,一丝不融合的成分都不愿意有的。


也就是在香港开始建设TD网络的原因,不是运营商希望利用TD发展多少用户,而是希望通过内地TD用户的漫游获得收益。


香港政府也认为,现有拥有TD频道的运营商都可能建设TD网络,而如果几个运营商都排斥TD的话,香港政府会考虑发放TD牌照。


其实,CDMA2000与TD非常类似。因为全球CDMA网络正快速发展,香港政府也不想全球的CDMA网络到香港就得不到相应的服务。如果现有CDMA牌照运营者对CDMA2000牌照不感兴趣,就会发放新的牌照。


可见,只要内地TD成功,我们就肯定可以在香港享受TD网络服务。


 


相关:


外资没有蜂拥td,但随时会大规模进入 


海外运营商td-scmda动态含义浅析 

2007-02-10


联通双网营销分离从去年半年度会议(8月)已经开始,不过直到今年年初开始才有动作,一月底开始实际操作,一周后,公布了两名副总裁杨小伟及李刚将分别执掌CDMA及GSM网络业务。


但很快我们看到的是在联通网站首页出现了:




诚聘下列省级分公司副总经理各1名,主要职责为协助分公司总经理分管市场经营工作:
    北京分公司、天津分公司、辽宁分公司、上海分公司、江苏分公司、浙江分公司、安徽分公司、山东分公司、河南分公司、湖北分公司、广东分公司、重庆分公司、贵州分公司、陕西分公司、宁夏分公司。


也就是说,联通告诉我们,双网营销分离虽然说了半年了,但各地并没有准备好,其中包括兵家必争的北京、上海、浙江、广东、山东,缺岗比例达到了同级营销副总的四分之一,双网营销分离后新增岗位的一半。也就是说,联通并没有准备好两网营销分离,也可能除了总部几个高层说说外,从省级分公司以下根本没有动静。


这从某种角度说明,联通战略制定和执行存在明显的脱节问题


另一个例子也可以证明这一点。去年八月,联通半年报公布要推面向农村400元的CDMA手机,而直到现在我们也才见到500元左右的。同时我们看到,移动已经在大规模蚕食农村市场,每月四、五百万的新增用户中,一多半来自农村。这又是联通战略制定和执行脱节。移动07年大举进军农村市场的号角已经吹向了。投资力度和魄力都要明显加大,可能执行是联通的最大差距


不过,联通这次招聘对有相关经验和工作经历,希望有所发展的人来说,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可能您的加盟将帮助联通改变落后局面。


附:联通招聘条件及简单评价:


   1.遵规守法,品行端正,诚信廉洁,勤奋敬业,团结合作,作风严谨,热爱联通事业,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评:此条无法考核,可忽略)。
    2.熟悉市场营销领域专业知识,掌握通信产品和业务模式。具有较强的营销战略策划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强烈的客户服务意识和有效发展的观念(评:市场副总的业务能力要求)。
    3.具有8年以上电信行业工作经验,2年以上集团公司部门处室负责人、省级公司部门负责人、副省级公司副总经理、地市级公司总经理及以上岗位或相应层次管理岗位任职经历,工作业绩突出(评:工作经历要求,有点象21世纪经济报告文章说的挖角)。
    4.具有相关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评:此条也可忽略,具备2、3、6的几乎肯定局部这条,即使不具备,联通肯定也要)。
    5.具有与本岗位工作相适应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评:这是基本交流能力要求,如果不是七老八十就肯定具备)。
    6.年龄在50周岁以下,身体健康,能够承担较大的工作压力和挑战(评:年龄是个坎,其他也都是招聘术语,没什么实际价值)。

2007-02-09


今天,盛大大幅度减持了新浪股票,股份已经下降到了2,118,278股,根据新浪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文件中提供的信息计算,约占新浪已发行股本的3.9%。虽然有媒体认为,盛大持有新浪股票失去意义 兑现欲解资金压力,但需要注意的是这次坚持了其所持的2/3的新浪股票,盛大已经从第一大股东成为了第五大股东。换个角度说,盛大已经放弃了在新浪的控制力。


其实,运用竞争情报方法分析,从盛大成为第一大股东,欲入股新浪失败后几个月内,已经有非常明显的信号表明,盛大已经在寻找退出时机。现在这个时机出现了。


做一个战争模拟游戏,可以看到投资新浪,盛大本就是有两手准备,一是成功入主,二是择机获利退出。由于新浪毒丸计划的推出,盛大入主的机会已经没有可能。因此只有第二条路可以选择。


以目前新浪股价出手,盛大已经在资本市场上取得了满意的收益,虽然新浪的股价可能还会更高,但盛大的收益已经应该非常满意,而不是象一年前有人说的盛大会亏本出局。如果对财务运作有深入了解的话,象盛大这样在较低价位入股新浪这样的管理没有致命问题的公司的做法,很少有赔钱的。只是需要耐心等待,盛大等的时间也不算长。从盛大看,盛大这两年发展虽然遇到了一些挫折,但资金压力并没有到需要“斩仓”出局的时候。


如果我们再进行一次战争模拟游戏,就会发现,其实盛大减持新浪股票,对盛大和新浪影响都不大,而盛大和新浪原来的问题,如盛大家庭战略如何推进问题、免费游戏如何取得更快的进步问题,新浪的股权分散问题,都还存在。没有控制力变化的资本市场变动对公司经营层面的影响微乎其微。 


相关新闻:http://gbweb.e-finet.com/newscenter/cnfinet/c_NewsStory.php?filecode=139207
来源:财华网 2月7日


据中移动管理层首次表态,指中国内地3G牌照会延至今年末季,甚至明年才出台,料有助今年首季每月上客突破500万户,续创新高。


中移动以主导下一阶段十个城市的TD试商用测试为手段,避免了一年内向中电信、网通发放3G牌照,获得了近一年大规模发展GSM的良机,这对中移动来说非常理想。即使最后获得了TD牌照,


但坐拥超过3.5亿用户,任何一个竞争者想与其竞争都非常困难。


与中移动类似、延迟发放3G牌照,对联通也比较有利。但联通必须在几个月内证明,能够解决好同时运营两个网络的问题,并有办法能在此前提下,促进中国移动通信市场有效竞争格局的形成,直到目前,联通高层还没有找到解决办法。而如果做不到,联通将很难避免被分拆的命运。

2007-02-08


6、7日,搜狐新浪分别发布了06年第四季度季报和未经审计的06年度年报,财务数据的分析已经很多,最引入注目的应该是搜狐、新浪不约而同提拔管理团队,提拔者都是在该公司工作多年的元老。提拔人员不同、分工不同,对于竞争情报来说是一个非常难度的发现公司下一步动作的机会。


例如,张朝阳在描述管理团队的时候,实际与公司网站公布的最新管理团队已经有了很大差异。其中就包含着非常明显的信号。类似的地方还可以找到好多,由于两个公司都有很多朋友,这里就不深入分析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当然如果仅分析出这两个公司怎么样就非常局限了,这种调整对整个行业及发展趋势都有不小的影响。


附1:搜狐管理层调整基本情况


2月6日,搜狐发布了《SOHU.COM Reports Fourth Quarter And Fiscal Year 2006 Unaudited Financial Results》,其中Management Promotions(管理层提升)引入注目:



Sohu announced the following executive management promotions, effective today:


·Ms. Belinda Wang, Senior Vice President of Sales and Marketing since September 2005, was promoted to Co-president and Chief Marketing Officer. Belinda joined Sohu in 1999 and now leads Sohu’s brand advertising sales and marketing efforts. Belinda has been instrumental in developing the **** advertising market in China;
·Ms. Carol Yu, Chief Financial Officer of Sohu since March 2004, was appointed to the additional position of Co-president. Carol brings over 20 years of management, finance, accounting and investment banking experience to Sohu; and
·Dr. Yu Gong, Senior Vice President of Focus.cn and Wireless since September 2005, was promoted to Chief Operating Officer. Dr. Gong joined Sohu in 2003 when Focus.cn, a leading real estate website where Dr. Gong was President and CEO, was acquired by Sohu.


根据搜狐网站的管理层简介,目前搜狐的管理团队如下。


















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张朝阳
联席总裁兼首席营销官 王昕
联席总裁兼首席财务官 余楚媛
首席运营官 龚宇
高级副总裁王建军
副总裁陈陆明
副总裁王小川

根据《搜狐高管团队勾勒成形》中引用张朝阳的话,“这三位将与搜狐技术副总裁王小川、奥运副总裁陈陆明、内容总编辑于威和互动产品负责人方刚一起,分担更多我的工作,使我有更多时间和精力集中关注公司产品和长远的发展方向,使搜狐在2007年爆发出更强的战斗力。” 可以初步推断,王建军已经不在分担张朝阳的工作,而于威和方刚虽未进入最高管理团队,但也将直接向张朝阳负责。


附2:新浪管理层调整基本情况


2月7日,新浪公布了截至2006年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及2006年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除财务数据外,引入注目的还是“管理层人事变动”,内容如下:



  公司今日宣布,任命1997年加盟公司的资深副总裁兼总编辑陈彤为执行副总裁兼总编辑,任命1999年加盟公司的销售和市场副总裁杜红为销售和市场资深副总裁。


  另外,负责新浪海外业务的执行副总裁蒋显斌因为个人原因提出辞职。蒋显斌已同意担任公司高级顾问一职。


其最新管理团队(来源:http://corp.sina.com.cn/chn/sina_mng.html)如下:



曹国伟:新浪首席执行官兼总裁


余正钧:代理首席财务官


陈彤:新浪执行副总裁 总编辑全面负责新浪网的运营和内容管理工作)


王滨:新浪资深副总裁兼新浪无线总经理


杜红:新浪资深副总裁,销售市场全面负责新浪销售及市场管理工作)



6、7日,搜狐新浪分别发布了06年第四季度季报和未经审计的06年度年报,财务数据的分析已经很多,最引入注目的应该是搜狐、新浪不约而同提拔管理团队,提拔者都是在该公司工作多年的元老。提拔人员不同、分工不同,对于竞争情报来说是一个非常难度的发现公司下一步动作的机会。


例如,张朝阳在描述管理团队的时候,实际与公司网站公布的最新管理团队已经有了很大差异。其中就包含着非常明显的信号。类似的地方还可以找到好多,由于两个公司都有很多朋友,这里就不深入分析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当然如果仅分析出这两个公司怎么样就非常局限了,这种调整对整个行业及发展趋势都有不小的影响。


附1:搜狐管理层调整基本情况


2月6日,搜狐发布了《SOHU.COM Reports Fourth Quarter And Fiscal Year 2006 Unaudited Financial Results》,其中Management Promotions(管理层提升)引入注目:



Sohu announced the following executive management promotions, effective today:


·Ms. Belinda Wang, Senior Vice President of Sales and Marketing since September 2005, was promoted to Co-president and Chief Marketing Officer. Belinda joined Sohu in 1999 and now leads Sohu’s brand advertising sales and marketing efforts. Belinda has been instrumental in developing the **** advertising market in China;
·Ms. Carol Yu, Chief Financial Officer of Sohu since March 2004, was appointed to the additional position of Co-president. Carol brings over 20 years of management, finance, accounting and investment banking experience to Sohu; and
·Dr. Yu Gong, Senior Vice President of Focus.cn and Wireless since September 2005, was promoted to Chief Operating Officer. Dr. Gong joined Sohu in 2003 when Focus.cn, a leading real estate website where Dr. Gong was President and CEO, was acquired by Sohu.


根据搜狐网站的管理层简介,目前搜狐的管理团队如下。


















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张朝阳
联席总裁兼首席营销官 王昕
联席总裁兼首席财务官 余楚媛
首席运营官 龚宇
高级副总裁王建军
副总裁陈陆明
副总裁王小川


根据《搜狐高管团队勾勒成形》中引用张朝阳的话,“这三位将与搜狐技术副总裁王小川、奥运副总裁陈陆明、内容总编辑于威和互动产品负责人方刚一起,分担更多我的工作,使我有更多时间和精力集中关注公司产品和长远的发展方向,使搜狐在2007年爆发出更强的战斗力。” 可以初步推断,王建军已经不在分担张朝阳的工作,而于威和方刚虽未进入最高管理团队,但也将直接向张朝阳负责。


附2:新浪管理层调整基本情况


2月7日,新浪公布了截至2006年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及2006年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除财务数据外,引入注目的还是“管理层人事变动”,内容如下:



  公司今日宣布,任命1997年加盟公司的资深副总裁兼总编辑陈彤为执行副总裁兼总编辑,任命1999年加盟公司的销售和市场副总裁杜红为销售和市场资深副总裁。


  另外,负责新浪海外业务的执行副总裁蒋显斌因为个人原因提出辞职。蒋显斌已同意担任公司高级顾问一职。


其最新管理团队(来源:http://corp.sina.com.cn/chn/sina_mng.html)如下:



曹国伟:新浪首席执行官兼总裁


余正钧:代理首席财务官


陈彤:新浪执行副总裁 总编辑全面负责新浪网的运营和内容管理工作)


王滨:新浪资深副总裁兼新浪无线总经理


杜红:新浪资深副总裁,销售市场全面负责新浪销售及市场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