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继续保持看图不说话的风格,这里只对数据加以分析,不再做深入研究。如果想了解更深入的内容,欢迎与我联系。
今天,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分别公布了2007年3月的用户数,在看图不说话:元月移动增长放缓联通双网问题缓解 中,我们已经看到联通双网互搏问题开始出现了一定的好转,在看图不说话:2月联通双网仍处劣势但逐渐走向良性中,我们看到这种趋势更加明显。3月联通双网又有了不错的发展,特别是CDMA网络,新增用户达到了47.2万户,比上月末的用户总数增长了1.27%,并且两个网络增长率都超过了1.1%,都明显超过了2月,这是非常可喜的。即使应该考虑到3月份有31天,而2月只有28天(还包括春节假期),这个进步仍非常明显。移动新增用户超过500万,达到了512.4万,又创了新高,与上月末增长率达到了1.65%,增长率比上月增加了0.05%,就是排除日历时间长的原因,能在3亿规模上能达到这样的增长率,仍值得表扬。


浏览数: 次 归类于: 未分类 — 付亮 @ 11:52 评论(0)
近期,全国各地陆续有大量低价机卡一体CDMA手机上市。销售价格如果再减去赠送的话费,只需不到二百元。
虽然联通招聘的双网专职副总到现在还没有到位,但基于终端的C网促销已陆续展开,终端价格也远低于联通希望的四百元,近期,联通将公布三月末的用户数,C网应该会又有所好转。
但营销前端分离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除了可能带来的双网互博外,还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05年起,联通C网投资就不断压缩,原本覆盖较差的问题一直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现在推出低端手机,将目标市场对准了农村、校园这样的低收入市场,而其竞争对手移动今年第一期G网投资招标就超过三百亿,据说主要投资方向就是提高农村市场的覆盖质量。当联通到农村来拼价格时,移动已转向高质量覆盖和深层次服务了。
虽然移动的网络还处于招标阶段,但联通新招聘的副总到位也需要几个月的磨合期,而且前端营销会经常受到后端技术、网络的限制,如果处理不好,后端就可能成为束缚前端发展的障碍,如果副总要经常开碰头会协商双网互博的问题的化,双网分营很难有理想的效果。
相关:
联通CDMA:从机遇到鸡肋
如不尽快决策,联通可能死在分拆传闻中
继移动、联通推出了飞信、超信后,网通推出了即时通讯产品灵信。运营商集体进军即时通讯的背后是对互联网业务的渗透和争夺,在此之前,大家还集体提供了搜索服务。
运营商进军互联网,提供信息化产品,是转型最主要方向,四大运营商都提出了自己的目标,而搜索、即时通讯成为其前期推出的主要产品。但从目前产品规划看,无论是运营商还是合作伙伴,目前都还停留在简单产品提供上,而且大都还是仅从自身需求出发提供产品,这并不利于业务的拓展。
无论是运营商,还是互联网公司及SP,应考虑建立多赢的合作模式,既考虑自己的利益,也考虑合作者的利益,更要考虑用户的利益,只有这样,产品才可能有较强的生命力。
16日我受邀参加了“呼叫广告,网络营销第三代高层研讨会”,在会上有机会近距离聆听了互联网、电信领域专家的高论,个人认为都有道理,但与有的专家类似,我也看到了电信、互联网公司之间合作还存在很多问题,不过双方都想通过与对方的合作为客户提供更多的服务,尤其是电信运营商,在我们给其做咨询的过程中,几大运营商都表达了强烈的愿望,希望能与互联网公司,如三大门户网站,领先的行业门户网站合作,不过大家都没有能想清楚合作什么。
互联网、电信双方走到一起是必然的,不过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很少有人能够同时从自己,合作者和用户那里考虑问题。只有这一点提高,产品才可能尽快成熟并被用户接受。
顺便谈一下对蚂蚁互动推出的“呼叫广告”的看法,将产品定位在中小企业的广告平台上似乎范围过于狭窄,应考虑把向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朝更深入的方向发展,现在几大运营商都已经开始做试点了。
再给会议做个报道:
第三代网络广告研究报告发布 天极Chinabyte 2007-4-16
呼叫广告新鲜出炉 专家认为适合地区性企业 IT168 2007-4-16
奇平视点:未来一切皆广告 eNet硅谷动力 2007-4-17
传统点击欺诈模式遭挑战 催生呼叫广告 QQ 2007-4-17
呼叫广告,网络营销第三代 赛迪网 2007-4-17
电信与互联网趋向融合 高红兵试水呼叫广告 eNet硅谷动力 2007-4-17
蚂蚁互动效仿戴尔直销 推广第三代网络广告 网易 2007-4-18
有消息称,由于联通分拆传闻影响,联通个别分公司一度工作停滞。在我们长时间对联通运营监测表明,由于联通各级长期遭受分拆困扰,已经严重影响到联通的战略制定和日常运作。
近两年来,联通战略重点一直在G/C网之间摇摆,甚至去年为了C网盈利,采取了压缩开支的办法,而没有利用固网运营商获得移动牌照前的难得时机积极扩张,如果说去年压缩开支是为了盈利的话,那么到现在今年C网除了终端采购外,仍没有其他积极行动,只是延续了上市公司C网的租用协议,这令人难以理解。
今年联通明确了采取双网分营的策略,但到现在招聘的各省营销副总还未到位,据说,由于分拆的不确定性,部分本有能力一试者也放弃了这次机会,而实际应聘中符合条件的很少。不过即使招聘完成,等到其熟悉业务,半年已经过去,大好时机已经错过,同时中移动数百亿的GSM网络投资已经如火如荼的展开。此外,离3G牌照发放、两大固网运营商全业务运营的时间也有越来越近了。如果不重组的话,联通的处境将更加艰难。
从目前情况看,如果要重组,决策越早越好,如果不计划重组,有关部门就应该尽快给联通以明确表态,否则联通不是被拆分决策拆分,而将是被长期的拆分传闻打垮了。不过可能到那时,拆分联通就是大家公认的“明智”之举了。
相关:
看图不说话:2007年2月联通双网仍处劣势但逐渐走向良性
四大运营商公布07年工作思路 仅电信含蓄表示全业务
IT时报张瑜华:CDMA中国5年沉浮录
电信网核心设备至少包含核心网和接入网(无线系统),由于TD核心网设备与WCDMA相同,因此,许多专家只将接入网作为了核心设备,这一点不能苟同。华为在TD核心网络设备竞标参与情况如下:
华为参与了核心网的竞标,根据目前媒体报道,核心网获标者为中兴、华为、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其中华为、中兴约获得80%。(详细分析见2007-04-09 TD实验网核心设备招标结果初定 核心网华为并未落后)
华为通过与诺西合资的鼎桥参与了接入网的竞标,市场份额次于中兴、大唐居第三位,华为可以从股权和代工两个方面获得收益(鼎桥的TD基站是基于西门子平台开发的,生产线在上海西门子。鼎桥的RNC(基站控制器)是基于华为平台,生产在深圳华为。核心网和业务平台,鼎桥可以用华为的也可以用西门子的,甚至可以用诺基亚的。从建网投资来看,TD基站占总额度的70%——一个网友的回复,但现在由于移动打破了核心网和接入网的捆绑)。但显然份额不能令华为及其合作伙伴满意。
正如我在2007-01-28写的《从TD战略决策看华为离世界型通信企业还有多远》中的一个回复所说,华为在制定战略上与世界型企业诺基亚、爱立信还有一定差距,现复制原回复如下:
华为之前一直将TD的市场放在了鼎桥,自己只是一个沾光者,现在西门子的网络设备即将交给诺基亚西门子的合资公司了,而这个合资公司还有普诺(普天诺基亚合资),华为已处于不利位置。
由于合资的不确定性影响,已经影响到了鼎桥在TD的份额。
此外,从市场营销角度,华为放弃了一次直接接近运营商的机会,很可能影响到其在中国3G(不论哪个标准)上的份额。
华为要进入百亿美元,要直接与诺基亚、爱立信、思科竞争,而不是中兴、大唐,因此,其考虑得至少需要比其他公司远几年。
现在迹象越来越明显,华为(鼎桥)之所以在TD接入网中没有取得预期的份额,而且其份额远低于华为在核心网中的份额,并不是技术差距造成的,如果追究原因的话,大致可以找到两个:
1、由于诺基亚西门子合并网络设备迟迟未决,鼎桥的公关工作与中兴、大唐相比,明显滞后,这在我们的竞争情报监测中非常明显。
2、在鼎桥的股权中,华为只占有49%,而中兴、大唐移动的接入网都是中资控制。
而之所以出现这个局面与华为05年开始实施的友商战略有很大关系,现在一年多过去了,事实已经证明,华为的友商并没有将华为作为友商(相关内容见2005-7-27 解读《任正非:打天下要与对手做朋友》)。华为将中兴、港湾作为了敌人,而将世界通信巨头作为了友商,现在看来,这个友商选择存在一些问题,并不足以支持华为打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