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2007-04-20


昨天清华名誉博士 今天北大名誉校董


——北大清华丢尽中国颜面


有多少年了,如果你问中国最好的大学有哪几个?几乎百分之百的人会回答:北大、清华。清华、北大成了中国学子的梦想,所以,大量的各地“状元”都选择了这两个学校,不过近期风声变了,不少“状元”选择了香港的学校。香港学校在世界排名高吗?不高,那“状元”们为什么不去北大、清华而转投了呢?这个问题值得北大清华校长们好好研究一下。


回到国内。近期盖茨来中国了,盖茨是谁?原来可能只是微软的XXX,现在两天时间,有了两个头衔“清华名誉博士”,“北大名誉校董”,一直有竞争关系的北大清华“合作”了,北大能让清华的“名誉博士”做“名誉校董”,盖茨“左拥右抱”,可见微软的中国公关做得非常好,但我更认为这是中国教育的耻辱。


还记得“丘成桐”吗?如果忘记了,可以查查最新的新闻,北大将建立中关村地区最高档次的五星级“未名湖大酒店”,还可以看看“天津大学校长单平炒股丢官”、“吉林大学关于召开征集解决学校财务困难建议座谈会的通知”(据说需偿还各种贷款债务达30亿元)。


这就是我们的大学吗?是不是有些人该反思了?


当然这次盖茨访华,微软中国的公关相当成功,政府、大学、媒体关系运用到了极致,各大综合门户网站也多次将盖茨行踪作为了头条,并采取多种创新性的“互动”手段。从竞争情报角度看,这应该是其他外国企业政府公关的样板。例如GOOGLE、雅虎、EBAY都可以学习一下,我们可以提供“标杆企业研究”。

今天,移动联通分别公布了截至3月末的用户数,发展速度都超出了预期,移动净增512.4万创新高,联通新增167.8万,尤其是CDMA网络新增用户达到47.2万,这似乎是再给电信网通申诉的移动替代固网加速提供一个证据。

从各运营商的表态看,可以说四个运营商都在给有关部门加大了压力,固网运营商希望尽快发放3G牌照,而移动运营商已经认识到了马上就要发牌了,在趁发牌的前有限的空档时间,尽全力快速发展用户。也就是说,四大运营商对3G发牌时间上达成了“共识”。


现在还剩下的问题有两个,TD是否具备竞争力,发牌前是否重组,只要这两个问题找到答案,中国3G大规模建设就将迅速展开。


 


《看图不说话:移动联通3月用户数对比》今日稍后时间加班推出,敬请等待。


注:继续保持看图不说话的风格,这里只对数据加以分析,不再做深入研究。如果想了解更深入的内容,欢迎与我联系。


今天,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分别公布了2007年3月的用户数,在看图不说话:元月移动增长放缓联通双网问题缓解 中,我们已经看到联通双网互搏问题开始出现了一定的好转,在看图不说话:2月联通双网仍处劣势但逐渐走向良性中,我们看到这种趋势更加明显。3月联通双网又有了不错的发展,特别是CDMA网络,新增用户达到了47.2万户,比上月末的用户总数增长了1.27%,并且两个网络增长率都超过了1.1%,都明显超过了2月,这是非常可喜的。即使应该考虑到3月份有31天,而2月只有28天(还包括春节假期),这个进步仍非常明显。移动新增用户超过500万,达到了512.4万,又创了新高,与上月末增长率达到了1.65%,增长率比上月增加了0.05%,就是排除日历时间长的原因,能在3亿规模上能达到这样的增长率,仍值得表扬。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查看更多精彩图片查看更多精彩图片浏览数: 次 归类于: 未分类 — 付亮 @ 11:52 评论(0)

2007-04-19

近期,全国各地陆续有大量低价机卡一体CDMA手机上市。销售价格如果再减去赠送的话费,只需不到二百元。


虽然联通招聘的双网专职副总到现在还没有到位,但基于终端的C网促销已陆续展开,终端价格也远低于联通希望的四百元,近期,联通将公布三月末的用户数,C网应该会又有所好转。


但营销前端分离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除了可能带来的双网互博外,还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05年起,联通C网投资就不断压缩,原本覆盖较差的问题一直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现在推出低端手机,将目标市场对准了农村、校园这样的低收入市场,而其竞争对手移动今年第一期G网投资招标就超过三百亿,据说主要投资方向就是提高农村市场的覆盖质量。当联通到农村来拼价格时,移动已转向高质量覆盖和深层次服务了。


虽然移动的网络还处于招标阶段,但联通新招聘的副总到位也需要几个月的磨合期,而且前端营销会经常受到后端技术、网络的限制,如果处理不好,后端就可能成为束缚前端发展的障碍,如果副总要经常开碰头会协商双网互博的问题的化,双网分营很难有理想的效果。


相关:


 联通CDMA:从机遇到鸡肋


 如不尽快决策,联通可能死在分拆传闻中

2007-04-18

继移动、联通推出了飞信、超信后,网通推出了即时通讯产品灵信。运营商集体进军即时通讯的背后是对互联网业务的渗透和争夺,在此之前,大家还集体提供了搜索服务。


运营商进军互联网,提供信息化产品,是转型最主要方向,四大运营商都提出了自己的目标,而搜索、即时通讯成为其前期推出的主要产品。但从目前产品规划看,无论是运营商还是合作伙伴,目前都还停留在简单产品提供上,而且大都还是仅从自身需求出发提供产品,这并不利于业务的拓展。


无论是运营商,还是互联网公司及SP,应考虑建立多赢的合作模式,既考虑自己的利益,也考虑合作者的利益,更要考虑用户的利益,只有这样,产品才可能有较强的生命力。


16日我受邀参加了“呼叫广告,网络营销第三代高层研讨会”,在会上有机会近距离聆听了互联网、电信领域专家的高论,个人认为都有道理,但与有的专家类似,我也看到了电信、互联网公司之间合作还存在很多问题,不过双方都想通过与对方的合作为客户提供更多的服务,尤其是电信运营商,在我们给其做咨询的过程中,几大运营商都表达了强烈的愿望,希望能与互联网公司,如三大门户网站,领先的行业门户网站合作,不过大家都没有能想清楚合作什么。


互联网、电信双方走到一起是必然的,不过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很少有人能够同时从自己,合作者和用户那里考虑问题。只有这一点提高,产品才可能尽快成熟并被用户接受。


顺便谈一下对蚂蚁互动推出的“呼叫广告”的看法,将产品定位在中小企业的广告平台上似乎范围过于狭窄,应考虑把向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朝更深入的方向发展,现在几大运营商都已经开始做试点了。


再给会议做个报道:


第三代网络广告研究报告发布 天极Chinabyte 2007-4-16


呼叫广告新鲜出炉 专家认为适合地区性企业 IT168 2007-4-16


奇平视点:未来一切皆广告 eNet硅谷动力 2007-4-17


传统点击欺诈模式遭挑战 催生呼叫广告 QQ 2007-4-17


呼叫广告,网络营销第三代 赛迪网 2007-4-17


电信与互联网趋向融合 高红兵试水呼叫广告 eNet硅谷动力 2007-4-17


蚂蚁互动效仿戴尔直销 推广第三代网络广告 网易 2007-4-18


几大运营商都将业务发展重点放到了信息服务,尤其重视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互联网领域也有诸多公司根据长尾理论瞄准了中小企业,但先行者中企动力总经理俞凡做客腾讯时说,培训这个市场很头疼。


个人认为,如未经过深入调查分析,进入中小企业信息化领域很难获得满意收益。


中小企业市场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市场,用户众多但资金有限,生存重于创新,注重近期利益,面向该市场的产品面临推广渠道建立难且成本高,客户认知产品难,单价低受益快等问题,互联网虽然能降低服务提供成本,但如何让客户认知产品并从客户那里取得收入,仍存在很多难题待解决。


这就需要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做充分考虑,可能最简单有限的办法是改进旧有的产品,或将面向城市的产品转移到农村,或将辽宁成功经验转移到吉林,或对原有的收费模式做一个创新,或建立一个更符合客户应用心理的体验环境。


相关:


中企动力俞凡:培育中小企业市场很头疼

2007-04-17


2007年04月11日中国电信上市公司发布了《股东周年大会通告》,引起了众多媒体的猜测。其实这是一个很普通行为的延续,董事会申请20%股权变动权力从05年就已经开始,而债券发现05年就申请发行最多300亿元,06年下半年好像就提出了400亿元债券的说法,不过没找到原始出处。


 


注意这个债券说法是待偿还余额合计最多不超过。因此不存在之前的300亿和现在的400亿累加的关系,只是额度适度放大了。


 


中电信申请授权债券额度只是正常程序,与重组无关。


 


相关信息:


2007年04月11日《股东周年大会通告》:


 





  • 批准本公司在二零零七年度股東週年大會召開日前,以一批或分批形式發行包括但不限於短期融資券、資產支持票據、公司債、企業債、資產證券化產品等本外幣債券,且該等本外幣債券的待償還餘額合計最多不超過人民幣400億元(「發行」)。


  • 董事會依據上文(a)段之批准單獨或同時配發、發行及處置或有條件或無條件同意配發、發行及處置之額外內資股或海外上市外資股(「H股」)(視情況而定)股份,除依據(i)供股(定義見下文);或(ii)按照本公司章程規定就股份作出之以股代息計劃,或規定配發股份以代替全部或部分股息的其它類似安排,不得超過本公司於本特別決議通過之日已發行之現有內資股和H股(視情況而定)的20%。

 


2006年05月23日《2005年度股东周年大会决议及派发末期股息公告》有这样两条:





  • 批准本公司在二零零六年十月底前,依據《中國人民銀行關於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發行短期融資券的通知》(銀發 [2005]286號)及本公司需要和市場條件發行短期融資券,且短期融資券的待償還餘額最多為人民幣300億元;批准本公司在二零零六年十月底後至二零零六年度股東週年大會召開日前,以一批或分批形式發行短期融資券,且短期融資券的待償還餘額最多為人民幣400億元(「發行」)。


  • 一般性授權董事會配發、發行及處置不超過本公司現已發行內資股和股本20%之額外股份。

 


2005年10月18日《特别股东大会决议公告》有:




  • 動議批准、確認及追認本公司發行短期融資券的建議,據此,本公司可在截至二零零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的本公司股東周年大會召開日前,以一批或分批形式發行短期融資券,待償還餘額最多為人民幣300億元(「建議」)而根據建議發行的首批短期融資券預期不多於人民幣100億元。

 


2005年05月25日《2004年度股东周年大会决议及派发末期股息公告》有:




  • 一般性授權董事會配發、發行及處置不超過本公司現已發行內資股和H股(視情況而定)股本20%之額外股份。

2007-04-16








联通CDMA:从机遇到鸡肋

供《新青年·权衡》专稿(地址





      2007年1月,联通传出了拆分市场营销部门的消息。联通将GSM网络和CDMA网络拆分成两支各自独立的市场营销队伍,从而结束了一套人马运营两张网络的历史。 

      尽管联通声称此举是为增强市场营销能力,但在3G牌照发放的敏感时刻,这一举动更多地被市场解读成中国联通重组分拆的开始。而渐趋明显的双网分离,也折射出联通CDMA从机遇到鸡肋的无奈现实。

   
      理想与现实的反差
   
      作为中国电信改革的一面旗帜,中国联通秉承着打破垄断,促进电信市场竞争的使命。早在其还是典型的“非著名移动运营商”之时,人们就对它正在铺建的 CDMA网络满怀期待。当2002年1月8日,联通在人民大会堂宣布连续两年投资240多亿建设CDMA网络正式开通时,人们更是普遍相信CDMA网络是联通一个难得的机遇。因为与GSM网络相比,CDMA数据传输速度更高,提供的增值业务更丰富,也更绿色环保。有了CDMA,联通就有了超越移动的可能!
     
     于是,联通雄心勃勃地开始了大规模推广。2002年,联通在全国300多个城市建立统一标识的CDMA手机专卖店,全球第一个推出机卡分离CDMA手机。 2003年,“网络+话费+给经销商代理费“打包模式、买手机送话费、交话费送手机等方式纷纷出现,CDMA1X开通,联通无限U-Max增值业务正式上线,如意133CDMA预付费业务也在全国范围内推出。2004年,推出了世界风双模手机,推出面向青少年的UP新势力。2005年,联通推出世界风双模卡,CDMA业务品牌被重新定位,高中低端全面出击,进一步细分市场。其中世界风双模业务针对高端用户,新时空针对中高端用户,UP新势力针对青少年,如意通针对农村用户及低收入者。2006年,联通先是推出了双网品牌融合的全新品牌策略,6月又与SK电讯签订了出卖可换股债券及CDMA战略合作协议,同时大规模投资GSM网,将其升级到GPRS。
     
      然而,即使在如此大规模甚至称得上全球独步的推广之后,2006年底CDMA仍仅拥有3600万用户,不仅与移动相距甚远,比之联通自己的GSM网络也存在明显差距。理想与现实的反差之大,不亚于天堂与地狱。
    
       双网互搏未有效解决
   
       除去互联互通等外部因素影响外,联通CDMA网络作为一个后来者,推广中存在明显不足。与GSM网区隔定位不清晰,运营策略、营销策略缺乏一贯性,对用户利益考虑不足,可以说是其主要的问题。而不断变化的终端(先是机卡分离,继而机卡一体,最后力推双模)以及采购策略的忽左忽右,更使得联通未能在终端制造商之间形成良性竞争格局,导致终端价格高、种类少,CDMA网络特色业务不能长期坚持推广,营销策略大都处于被动跟随状态。
    
      而最重要的原因,则是联通同时拥有GSM和CDMA两个网络,却又没有明显的差异化定位,始终未解决双网互搏的问题。
    
      CDMA网络提供服务初期,走高端定位,发展势头良好,2003年全年发展用户1189.4万户,是迄今为止用户增加最多的一年。但随着网络覆盖差、需新购手机等问题的负面影响显露,联通被迫采用高中低端全面发展的策略,而这与GSM网发展策略几乎相同,联通双网之间同质化竞争加剧。
    
      此后几年,联通一直未能拿出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而2006年引入SK电讯作为CDMA网络战略合作伙伴,则使双网互搏问题变得更加复杂。联通先是将双网品牌融合策略修改为双网分营,2007年更将GSM网络和CDMA网络的营销从上到下彻底分离。双网互搏呈现越来越严重的趋势。
    
       3G来临,CDMA成鸡肋
   
      尽管2006年末,CDMA用户发展到3600万,而且第一次实现了全年盈利。然而这时的CDMA网络已称为联通的“鸡肋”项目,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说食之无味,并非指CDMA网络没有给联通带来盈利,而是因为3G牌照即将发放。联通拥有CDMA和GSM两个2G网络,很难升级到一个3G平台。 CDMA可以平滑过渡到CDMA2000,而GSM更易于过渡到另外两个3G标准WCDMA和TD-SCDMA。如果联通分别升级两个网到WCDMA和 CDMA2000,不仅将把2G时代的双网互搏问题转移到3G,而且由于增加了新的投资,背负的包袱将越来越大,同时不可避免造成了资金重复投入。从竞争角度,本来就资金紧张的联通将有限的资金同时投入两个网络,也不利于形成核心竞争力。    

 


      说弃之可惜,是因为经过6年建设,CDMA网络已经拥有超过7000万网络容量及3600万用户,并实现了全年盈利。而且CDMA过渡到3G的CDMA2000所需要的资金要比GSM省得多。更何况,即使联通想放弃CDMA网络,供其选择的方式也不多。   

  
      出卖、出租网络是一种方法。中国电信已经明确表示希望购买CDMA网络,但众所周知,中国电信是可怕的潜在竞争对手,如果将 CDMA网络卖给它,电信很可能在3G时代的竞争中反超联通,联通等于倒持太阿。而且同为国有企业,电信绝不会将发展3G急需的现金大量用来购买CDMA 网络,股权换资产的方式应是其首选。甚至有可能通过国有公司之间无偿划拨的方式获得网络资产,联通将“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而中国网通对CDMA网络不感兴趣,国家又明确电信基础通信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重要资产,不允许外资控股。这条路很难走通。    
        
      另一种方法是将用户转移GSM或其升级的WCDMA等其它网络上。这样联通将保留用户这一最“值钱”的资产,但如何为3600多万用户提供一个满意的过渡方案,如何选择转移的时机,如何避免用户流失到其他运营商处,都是非常巨大的挑战。更何况,这意味着累计投资超过千亿元人民币的CDMA网络资产不再有存在价值,只能廉价变卖设备。这种巨额损失,如何向国家交代?    
         
       联通被逼至死角
  
       GSM网和CDMA网络如何协调发展,已成为摆在联通高层面前的最急迫最棘手的问题。联通高层及中国政府已被逼至死角,必须尽快拿出一个可以被外界认可的方案,或分拆,或放弃,或逐渐过渡。在犹豫徘徊中不断调整战略,只会使问题越来越严重。在经过深入分析后,瞄准一个方向坚决走下去,反倒有可能解决问题。            
  
      
        而且,对CDMA网络来说,暂时的困境也并不能说明CDMA前途暗淡,毕竟CDMA升级到CDMA2000所需投资较少,而CDMA2000拥有全球最多的3G用户,有许多成熟经验借鉴学习。只要找到科学的发展方向,CDMA经营者会在未来的3G竞争中发现自己的位置。

相关:


如不尽快决策,联通可能死在分拆传闻中

2007-04-13

有消息称,由于联通分拆传闻影响,联通个别分公司一度工作停滞。在我们长时间对联通运营监测表明,由于联通各级长期遭受分拆困扰,已经严重影响到联通的战略制定和日常运作。


近两年来,联通战略重点一直在G/C网之间摇摆,甚至去年为了C网盈利,采取了压缩开支的办法,而没有利用固网运营商获得移动牌照前的难得时机积极扩张,如果说去年压缩开支是为了盈利的话,那么到现在今年C网除了终端采购外,仍没有其他积极行动,只是延续了上市公司C网的租用协议,这令人难以理解。


今年联通明确了采取双网分营的策略,但到现在招聘的各省营销副总还未到位,据说,由于分拆的不确定性,部分本有能力一试者也放弃了这次机会,而实际应聘中符合条件的很少。不过即使招聘完成,等到其熟悉业务,半年已经过去,大好时机已经错过,同时中移动数百亿的GSM网络投资已经如火如荼的展开。此外,离3G牌照发放、两大固网运营商全业务运营的时间也有越来越近了。如果不重组的话,联通的处境将更加艰难。


从目前情况看,如果要重组,决策越早越好,如果不计划重组,有关部门就应该尽快给联通以明确表态,否则联通不是被拆分决策拆分,而将是被长期的拆分传闻打垮了。不过可能到那时,拆分联通就是大家公认的明智之举了。


相关:


看图不说话:2007年2月联通双网仍处劣势但逐渐走向良性 


四大运营商公布07年工作思路 仅电信含蓄表示全业务 


IT时报张瑜华:CDMA中国5年沉浮录 

2007-04-12

电信网核心设备至少包含核心网和接入网(无线系统),由于TD核心网设备与WCDMA相同,因此,许多专家只将接入网作为了核心设备,这一点不能苟同。华为在TD核心网络设备竞标参与情况如下:


华为参与了核心网的竞标,根据目前媒体报道,核心网获标者为中兴、华为、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其中华为、中兴约获得80%。(详细分析见2007-04-09 TD实验网核心设备招标结果初定 核心网华为并未落后


华为通过与诺西合资的鼎桥参与了接入网的竞标,市场份额次于中兴、大唐居第三位,华为可以从股权和代工两个方面获得收益(鼎桥的TD基站是基于西门子平台开发的,生产线在上海西门子。鼎桥的RNC(基站控制器)是基于华为平台,生产在深圳华为。核心网和业务平台,鼎桥可以用华为的也可以用西门子的,甚至可以用诺基亚的。从建网投资来看,TD基站占总额度的70%——一个网友的回复,但现在由于移动打破了核心网和接入网的捆绑)。但显然份额不能令华为及其合作伙伴满意。


正如我在2007-01-28写的《从TD战略决策看华为离世界型通信企业还有多远》中的一个回复所说,华为在制定战略上与世界型企业诺基亚、爱立信还有一定差距,现复制原回复如下:



华为之前一直将TD的市场放在了鼎桥,自己只是一个沾光者,现在西门子的网络设备即将交给诺基亚西门子的合资公司了,而这个合资公司还有普诺(普天诺基亚合资),华为已处于不利位置。


由于合资的不确定性影响,已经影响到了鼎桥在TD的份额。


此外,从市场营销角度,华为放弃了一次直接接近运营商的机会,很可能影响到其在中国3G(不论哪个标准)上的份额。


华为要进入百亿美元,要直接与诺基亚、爱立信、思科竞争,而不是中兴、大唐,因此,其考虑得至少需要比其他公司远几年。


现在迹象越来越明显,华为(鼎桥)之所以在TD接入网中没有取得预期的份额,而且其份额远低于华为在核心网中的份额,并不是技术差距造成的,如果追究原因的话,大致可以找到两个:


1、由于诺基亚西门子合并网络设备迟迟未决,鼎桥的公关工作与中兴、大唐相比,明显滞后,这在我们的竞争情报监测中非常明显。


2、在鼎桥的股权中,华为只占有49%,而中兴、大唐移动的接入网都是中资控制。


而之所以出现这个局面与华为05年开始实施的友商战略有很大关系,现在一年多过去了,事实已经证明,华为的友商并没有将华为作为友商(相关内容见2005-7-27 解读《任正非:打天下要与对手做朋友》)。华为将中兴、港湾作为了敌人,而将世界通信巨头作为了友商,现在看来,这个友商选择存在一些问题,并不足以支持华为打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