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开始,电信网通已开始压缩投资,在固网方面,已经放弃了积极的用户拓展策略,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宽带、增值业务、信息服务上,此外还积极准备
今天,联通红筹(0762.HK)董事会发布公告,可换股债券的唯一持有人SKT 于二00七年
韩国SK电讯也称,将在
SK电讯表示,将所持中国联通债券转换为股票有助于其扩大在中国市场的业务。SK电讯首席执行长金信培(Shin Bae Kim)指出,债转股标志着鲜京电讯推进与中国联通合作关系的一个转折点,除了双方目前在CDMA领域的合作之外,鲜京电讯还将开始通过联通的董事会会议参与其管理工作。
——来源:http://chinese.wsj.com/gb/20070821/bas112617.asp
此前,SK电讯购买联通10亿可转换债券并签署CDMA领域的战略合作协议,将可转换债券转换为股票并拥有一个董事后,SK电讯将参与联通红筹的重大决策,这些重大决策包括:
1、 联通C网、G网的分营问题(SK有同时运作CDMA2000和WCDMA两个
2、 联通是否出让一个网络以及如何出让、出让给谁、价格多少;
3、 联通红筹是否及何时收购CDMA网络;
4、 联通
5、 联通是否向海外运营商提供虚拟运营服务,例如SK电讯可通过联通网络向在北京的韩国人提供虚拟服务;等。
SK电讯将可转换债券转变为股票,这一方面表明,其对在联通的投资看好,另一方面也可能包括,其希望介入联通的决策,从而在中国电信业重组过程中更主动。
从对联通影响角度看,虽然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大,因为毕竟SK电讯只拥有一个董事,很难影响决策,即使是股东投票,国有份仍绝对控股。只是由于引入了SK电讯,可能联通的决策会更科学一点,更好地考虑到中小股东的利益。
从对重组的影响看,从SK购买可转换债券那一天起,就增加了分拆联通的难度。现在转换为股票,难度又略有加强。而如果在SK帮助下,联通能成功解决双网问题,可能会避免分拆。
联网协会公布了《博客服务自律公约》,由于是博客服务提供商自己写的,因此更多地考虑其自身利益,而不是博客服务,除大量本来就应该遵守的法律法规和一般规范外,让人眼前一亮的条款并不多。
第十一条,“鼓励博客服务提供者对博客用户实行实名注册,注册信息应当包括用户真实姓名、通信地址、联系电话、邮箱等”。被各媒体重点推荐,甚至作为标题,不过由于只是“鼓励”,作用实际非常有限。
而第十三条,“博客服务提供者应当为博客用户提供对跟贴内容的管理权限,博客用户应当对跟贴进行有效管理,应当删除违法和不良跟贴信息。”,甚至将博客跟帖管理划分给博客,而不是服务商。这很难解决目前博客回复质量差,广告、色情、非法内容多,漫骂多、交互少的局面。
我将继续《支持博客实名注册 关闭匿名评论》。到目前看,流量下降不少,而跟帖更下降了九成以上,但沟通更有效。
中移动公布财报上,王建宙等高层透露了不少信息,各界媒体也纷纷报道,但其中分析大都比较片面,这里从竞争情报角度对部分观点做一个简要分析:
㈠没有回归A股上市时间表,中移动态度是积极的,但还在等待相关政策,这与重组无关。中移动的愿望是希望尽快上市,这样其他运营商将更难追赶。
㈡奥运会期间提供3G服务,该服务目前由母公司测试,与上市公司无关,因此回避该问题,同时上市公司也不承诺提供3G漫游服务,即使提供,也找母公司去。
㈢无牌照发放及重组信息,即使有,也不应该由中移动在这样会议上公布。
㈣关于并购,面向新兴市场,对花钱获得国内资源不感兴趣。这并不排斥国内的资源整合,除了收购,还有很多方式可选用。
㈤资本开支增加,提升现有网络质量,3G未明朗,先大力吸引用户,巩固2G市场优势。
注:继续保持看图不说话的风格,这里只对数据加以分析,不再做深入研究。如果想了解更深入的内容,欢迎与我联系。
移动联通相继公布了7月数据,在新增用户相对较差的7月,移动虽然与上月末相比的增长率(1.59%)下降了0.01%,但仍保持了550万以上的增长速度。相比之下,联通双网增长率都跌到1%以下都出现了,尤其是C网,增长率降到了0.9%以下,在7月新增用户中只占到了4.91%,低于5%。而目前到7月底的C网用户在整个移动市场用户中的占有率又大幅下降了0.045%,8月末低于8%,几乎再所难免。
六月市场占有率增加0.142%,其中0.107%来自联通GSM网,0.035%来自联通CDMA网。
七月市场占有率增加0.153%(多增加0.011%),其中0.108%来自联通GSM网(G网份额多降低0.001%),0.045%来自联通CDMA网(C网份额多降低0.010%)。
联通C网已趋于濒危。月新增用户低于5%,总市场占有率即将跌破8%。
相关:
联通06年考评落后电信应反思 [原创 2007-8-6 ]
杨学钰国资委挂职或将推动电信重组 [原创 2007-8-10 ]
近日,海内外媒体纷纷传移动网通、电信联通合并的消息,包括一些国际国内权威媒体,甚至有媒体、咨询公司在财报发布会上向移动老总提问,向联通新闻发言人咨询,甚至采访一些基层根本没有决策权的普通员工。也出现了联通拥有PHS网的报道。
移动网通、电信联通合并,我应该是业界第一个提出的,这是在“2007-08-14 | 中国移动不可能主导行业整合”(后被《通信信息报》转载)中提出的三种可能中的一种。而且是一种可能性较小的方案。这是我们长期跟踪电信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国资委行为特点后,用竞争情报战争模拟方法,分析出来的一种结论。
文中对三种方案都进行了分析。关于此方案的观点是“从做大做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的角度,出现了一个新的可能:中国移动吸收合并中国网通,中国电信吸收合并中国联通。其操作简单,也符合做大做强国企的要求,但由于只有两家运营商,这并不利于形成有效竞争局面。”,可能采取的方式是“电信吸收合并联通,移动吸收合并网通”,这与国资委主导下的其他合并类似。由于是直接将一个公司的管理权从国资委调整到另一个国资委管理的公司,因此操作非常简单。
其问题也非常明显:只有两家运营商,不利于形成有效竞争局面。
此方案由于是简单的管理权划拨,因此不需要通过上市公司的董事会、股东大会,甚至不需要各运营商高管提前知道。类似的操作在国资委网页央企变更上有不少。例如2006-04-29的通知《关于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与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重组的通报》。
不过正如《中国移动不可能主导行业整合》所分析,此方案有利有弊,实施可能性有但比较小。
在这里,为媒体的误解向道歉,希望中国电信企业尽快做大做强,消费者享受到资费更低、种类更多、更符合自己需求的服务。
此前,有多家媒体记者就中移动(0941.HK)的半年业绩向我询问,不少人还提供了国际知名投行的预测,当时我的观点很明确,就是国际投行有点保守,中移动的实际业绩应该在其预测的上限以上,中移动拉大与其他运营商差距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中移动公布的上半年业绩中,关键指标有:
營業額達到人民幣1,666億元,增長21.6%;
EBITDA為人民幣898億元,增長14.6%;
EBITDA利潤率為53.9%,繼續保持較高水平;
股東應佔利潤為人民幣379億元,增長25.7%。
在大力从双向收费向单向收费转变,每分钟收入大幅度下降的这半年,中移动MOU值和APRU值两个指标非常值得关注。
MOU為440分鐘(2006年全年为381分钟,比06年增加15%以上);
ARPU保持在人民幣88元(2006年全年为90元),也并未受到太大影响;
初略估计,每分钟资费下降17%左右,已经超过信产部公布的去年中国移动通信整体降幅的11.47%。
中国移动将此业绩的来源归结为新客户、新业务(增值业务)、新话务三个方面:
“平均每月淨增客戶數目達500萬以上”,主要来自农村市场;
“增值業務收入繼續迅速增長,較去年同期上升35.5%至人民幣419.15億元,佔總營運收入的比例更達到25.2%, 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6個百分點”;
“無論在平均每月每戶通話分鐘數(MOU)還是整體收入方面均錄得增長。”
增值业务指标也值得关注:
彩鈴、WAP和彩信業務不但增長迅速,更已成為業務收入增長的重要來源。
手機音樂業務的發展已略見規模,無線音樂俱樂部現有會員4,800萬。
手機報更廣受注目,付費用戶迅即高達1,500萬。
而飛信正式投入商用後,註冊用戶亦已有近3,800萬。
在3G牌照发放前夕,中移动策略非常清晰,通过各种方式快速发展用户,通过发展增值业务实现业务转型。由于已经尝到了农村市场、单向收费、增值业务的甜头,预计下半年中移动仍将大力在这三个方面推动。全年平均资费下降幅度将超过20%,增值服务占比将超过26%。
而其资费下降将继续挤压联通利润(见移动频频降低资费挤压联通利润 [原创 2007-7-30 ]),这将进一步导致市场格局恶化,推动电信重组。
相关:
联通电信CDMA争夺战前因后果 [原创 2007-8-15 ]
中国移动不可能主导行业整合 [原创 2007-8-14 ]
杨学钰国资委挂职或将推动电信重组 [原创 2007-8-10 ]
除了收入/利润/股息外,有些指标更值得关注,因为其可能预示着行业过去、现在或未来的变化,可以说比财务数据包含了更多的信息,尤其是几年数据的比较。
在中移动的二零零七年度中期业绩发布会推介材料中,我认为这几个数据更值得关注:
一、MOU值大幅上升。
中移动APRU值稳定将推动单向收费及资费下调[原创 2007-8-16](注:此文中部分数据与06年全年相比,而不是上半年)。
CDMA本来是联通的,这是谁都知道的,但电信却几次明确表示了希望收购该网的愿望。这就有投资咨询公司为联通C网估价,媒体和咨询公司也不断透露各种各样,或真或假,讨价还价的进展。
为什么电信对属于联通的C网感兴趣呢?结果又会如何呢?
1、电信欲夺联通C网前因:
- 电信一直谋求全业务运营,希望进入移动通信领域;
- 获得现有网络,可以以一个更高的起点进入移动领域,从而在短时间内形成与移动GSM抗衡的实力;
- 至少在几年内,C网有较好的前景,如向3G转换投资时间短、费用少;
- 获得其他网络,即移动GSM网,联通GSM网,可能性不大,联通不可能愿意放弃GSM网;
- 联通双网问题一直未能拿出一个令政府和股东满意的方案,这成了联通几年来的软肋。
2、目前格局:
- 联通高层认为,将任何一个网卖给电信,都很难保住移动通信市场第二位置,因此一边积极运作双网,一边以高价阻止电信购买;
- 电信瞄准联通双网问题软肋不放,并选择联通最可能放弃的较弱的C网,希望联通能出卖;
- 在价格上,联通想要高额现金,电信想主要用股份换取,甚至通过管理机构划拨实现,双方缺口很大,且很难谈拢;
- 有关部委陷入重组、3G发牌的混乱格局中,还未找到各方满意的方案,因此也不够积极。
3、可能结果:
- (1)联通不能解决双网分营问题,被电信网通分拆;
- (2)联通高层不能解决双网分营问题,电信联通之间购买C网协议达成,联通获得中等额度的现金、电信获得C网(至少是运营权);
- (3)联通成功解决了双网问题,并得到有关部委和股东的认可(可能性很小),电信获得了移动牌照,形成移动、电信、联通三强抗衡的局面;
- 网通如争取独立,需要选择特定的细分市场形成核心竞争力,否则或与联通合并,或与电信合并,也可能获得由移动免费划拨TD网(需国家允许移动上WCDMA,可能性较小)。
总之,联通双网是焦点,电信是最积极推动行业整合的力量。
相关:
中国移动不可能主导行业整合 [原创 2007-8-14 12:24:47 ]
联通06年考评落后电信应反思 [原创 2007-8-6 14:01:05 ]
C手机增至高端市场三成对联通并不是好事 [原创 2007-8-1 16:50:31 ]
移动频频降低资费挤压联通利润 [原创 2007-7-30 10:10:48 ]
看图不说话:6月联通GPRS加入战团效果未现 C网滑坡 [原创 2007-7-20 15:44:05 ]
本月二日,国资委公布了中央企业2006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结果 ,A级34户,包括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
随后,有香港媒体报道,据消息人士透露,“国资委有意圈定30多家业绩突出的中央企业,主导同行业央企的整合。”因此,就有媒体说,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将主导中国电信行业改革。
目前还不清楚香港媒体采访的消息人士是否具有权威性,不过其核心内容正符合国资委通过优化重组,减少直接管理的国有企业数量,促进国有企业做大做强,这一思路相吻合。
回到电信重组上。在我们的研究中,中国移动并不是我们的电信重组研究重点,分拆移动,将一个强势企业拆分成两个竞争力较弱的企业,在几次电信重组后,目前已经很难成行。而且正如上次电信南北拆分一样,移动拆分很难找到一个清晰的界限。当然这也与做大做强国企相矛盾,因此对中国移动的重组并不是行业的重点。
中国电信能否成为主导电信行业重组?目前中国电信获得移动牌照,并快速形成与中国移动抗衡的实力,已经得到了各界的共识,这也符合国资委“做大做强”中国电信的做法。中国电信目前也在积极谋求购买联通双网中的一个。而只要此购买达成。网通独立存在的可能性已经很小。除购买联通网络外,中国电信独立发展3G的可能性随着中国移动用户快速增长而不断减小,中国电信也放弃了曾有的独立发展TD-SCDMA的机会。
根据以上分析,中国电信主导同行业整合的可能性增强。
回到电信重组。重组关键问题是什么?两个重要问题,一是联通的双网运营,另一个是固网运营商获得移动牌照后如何快速发展,还有一个次重要问题,中国移动GSM如何向TD-SCDMA过渡。从目前来看,联通双网问题一直未能找到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见联通双网相关分析),因此拆分双网得到了各界的关注,甚至联通员工也在等待(见江苏联通员工眼中的拆分:我们都希望早点拆)。不过分拆成本也引起了众多人士的关注,这也是目前最大的阻止分拆联通的因素。
从做大做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的角度,出现了一个新的可能:中国移动吸收合并中国网通,中国电信吸收合并中国联通。其操作简单,也符合做大做强国企的要求,但由于只有两家运营商,这并不利于形成有效竞争局面。
另一个方案也有可能:电信、网通合并,并收购联通一个网络。该方案缺点明显,除分拆网络外,获得现金的联通如何与移动及电信(与网通联合体)竞争也让人担忧。
三个重组方案都由电信主导:
1、电信收购联通一个网络,联通与网通合并,移动不变。
2、电信吸收合并联通,移动吸收合并网通。
3、电信网通合并后收购联通一个网络(或电信收购联通一个网后再收购网通),移动不变。
每个方案各有优缺点。最终结果如何,看领导决策权衡了。目前,方案1可能性最大,如果重组拖到北京奥运会后,方案3可能性最大。方案2出现的可能性也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