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2007-09-24


博客网推出了《博客新系统BSP3.1》,其最大的变革是引入了“博客金行”,开始试点博客广告。正是和讯博客广告联盟之后的又一个尝试,值得鼓励。(详见附件《博客金行用户使用细则》)。


与和讯博客联盟采用贝宝付费类似,博客金行采用了支付宝,看来网络支付已经成为小额批量支付的最有效、最廉价的手段了。


与和讯博客联盟类似,最大的问题,还是找到大量认可这种广告模式的广告主。相比之下,博客金行难度可能更大一些。


与和讯博客联盟同时面向不同BSP的博客不同,博客金行只针对博客网自己网站的用户。


与和讯博客联盟针对有选择的更有影响力的高端博客不同,博客金行覆盖所有博客。


与和讯博客联盟可以由用户选择博客形式不同,博客网可能会有不少限制。


与和讯博客联盟目前采用的分档发放广告费不同,博客金行采用了类似搜索竞价排名的“按有效点击”方式(可能同样需要预防恶意点击)。


由于只是针对博客网自己网站的博客,因此在博客系统中增加了很好的博客、博文推广方式,可以增加博客的曝光率,但是否能增加有效点击还有待认可。


 


附:



博客金行用户使用细则 


 1.      您一定要在线进行申请才能最终使用博客金行,实现分享广告收益。不申请的客户将无法使用博客金行。 


 2.      为了保证安全,支付宝是我们的唯一支付渠道,请您保证提供给我们一个正确并已经激活的支付宝帐户。您的支付宝帐户经我们验证无误后,才算真正申请成功。 


 3.      对于已验证并被激活的支付宝帐户,我们将把您的收益定期注入您的支付宝帐户。 


 4.       我们将在您的个人博客上投放广告,每获得一个有效广告点击,您将获得5分钱。 


 5.      有效点击即独立IP点击,即同一个IP地址,24小时内最多只记录1次点击。 


 6.       为了让您有更多的收益,如果有机会,请您尽可能多地宣传我们的广告。 


 7.       本细则解释权归博客网。

写了中国移动通信已渡过用户快速发展期 [原创 2007-9-17],被媒体放大到移动通信已渡过快速发展期,进而受到了来自运营商的质疑,它们认为,移动业务还将继续高速发展。


实际上,我原文的意识很明白,中国移动通信用户快速增长正在逐渐从城市开始不断下滑,许多城市移动通信用户的拥有率已经超过了100%,不可能再高速增长了。因此运营商将用户增长目标放到了农村市场。移动今年设备采购的主要投入也是农村市场。


此外,运营商将城市推广的重点调整到了特色业务上,例如移动信息服务(如手机报、天气预报等)、股票服务、移动即时通讯、手机电视、手机上网等。在城市,首要目标已经从提高用户数量转变为提高用户价值了。


常小兵在9月21日由英才杂志社主办的2007“创造价值·贡献中国”活动“新国企、新价值——三家千亿国企的整体竞争力”分论坛上的发言也阐述了联通对未来增长法向的思考



  主持人宋立新:其实今天这几位老总都是新闻人物,刚才的问题是说,移动通信的市场结束了高速增长期。那么常总是否认同这样的观点?还有,未来您将采取哪些方式,可以保持像现在一样的快速的增长?


  常小兵:应该说提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它是不合理的。因为通信行业的发展和其他的行业发展一样,它有内在的发展规律。在数量上增长快的发展思路和维护低谷的发展阶段的发展思路一样,它肯定是不现实的。


  现在那么多的通信市场在农村,那么农村是我们需要挑战的巨大的市场,但是也需要一步一步的培育。就城市的市场来看,已经在各大的城市,北京、上海等等很多的地方已经开发到了100%。所以,我在内部开会的时候讨论发展问题的时候,我不断地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现在找一个用电脑的用户,比找一个有移动电话的用户难哪得多。因为它要PC有普及率,而且需要人人皆有的时候。但是数量的增长,中国联通未来的增长在什么地方?它还是有一个巨大的优势。


  第一个,用户虽然人人皆有了,但是使用量是一个开放的。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人们的交往等等方面的因素,人们对于通信的需求量在逐步地呈上升的趋势。所兴的是今天对于移动通信的需求量还继续保持高速的增长,所以业务量在不断地上升。


  另外一个方面,我们大家要看一下,今天的移动通信,我们主要是满足了语音通信市场的需要。未来的移动通信不仅要满足语音通信市场的需要,人们也想撬动非语音市场发展的需要。这一块,整个的行业,无论是中国的电信业还是全球的电信行业,大家多在绞尽脑汁。如果没有这么一个市场需求给我们动力,我想今天谈的3G,乃至我们未来谈的后3G、Wi-Fi、WiMAX,这些都是开发新的产品,去撬动未来生产无线市场。如果这个市场有了,我相信都会给电信运营商带来巨大的商机,也会给社会进步和发展,提供新的方向。


  那么未来的业务,必须是开放、不断创新的思想,去驱动这种梦想的进行。







来源:《英才》10周年分论坛国企全球化责任论坛实录


而中移动在总结上半年业绩时,将增长归结为“新客户、新业务 (增值业务)和新话务方面的增长”,尤其是专门对增值业务做了如下阐述,“延续去年的高速发展趋势,二零零七年上半年本集团的增值业务收入继续迅速增长,较去年同期上升35.5%至人民币419.15亿元,占总营运收入的比例更达到25.2%,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6个百分点。同时,增值业务产品不断创新,也为公司进一步优化收入结构奠定了基础,并为收入的持续增长注入动力。”


可以说移动、联通已经都认识到用户发展停滞后的发展问题,而且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对固网运营商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好事,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移动通信市场将越来越困难,从零开始进入移动通信市场将很难形成竞争力。

2007-09-20


注:继续保持看图不说话的风格,这里只对数据加以分析,不再做深入研究。如果想了解更深入的内容,欢迎与我联系。


今天移动联通公布了8月用户发展情况,好像为了给我写的《中国移动通信已渡过用户快速发展期》一个证据,与上月末用户相比的增长率,三个网络的增长率都继续下滑。在数量上除了联通C网略增0.2万户外,移动、联通G网新增数量也都出现了下滑,当然这与暑期是一个用户发展速度较慢的时期也有一定关系。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7月,移动:联通GSM网:联通CDMA网=1.68%:0.99%:0.89%
6月,移动:联通GSM网:联通CDMA网=1.69%:1.02%:1.05%
5月,移动:联通GSM网:联通CDMA网=1.70%:1.03%:1.18%


正如上月预测的那样,虽然联通C网新增用户数略有增加,在新增用户的占有率也略有提高,但C网的用户占有率已经跌破了8%,为7.982%。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7月,移动:联通GSM网:联通CDMA网=79.36%:15.73%:4.91%
6月,移动:联通GSM网:联通CDMA网=78.24%:16.04%:5.72%
5月,移动:联通GSM网:联通CDMA网=77.43%:16.17%:6.40%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7月,移动:联通GSM网:联通CDMA网=68.825%:23.150%:8.025%
6月,移动:联通GSM网:联通CDMA网=68.672%:23.258%:8.070%
5月,移动:联通GSM网:联通CDMA网=68.530%:23.365%:8.105%



9月看点:联通CDMA、移动股票手机大战,校园促销。

相关:看图不说话:7月移动掠夺市场加速 联通c网濒危 


联通移动电信公布了八月用户数,移动用户增长率继续下降(分析见看图不说话:移动用户增长率持续下滑 C网用户规模<8% [原创 2007-9-20 12:09:50 ]),这标志着从用户角度看,市场已经渡过了快速增长期。更值得关注的电信用户数出现了明显的下滑(http://www.chinatelecom-h.com/gb/ir/kpi.htm),这一反前几个月增长的趋势,而且下降达38万之多。


正如我们多次分析的,固网运营商现在已经调整了策略,在语音用户方面采取了保守的策略,不再积极发展新用户,尤其是不和移动运营商去争夺低端用户。电信在公布数字的同时也在备注中做了说明,说这是积极加强管控对低端用户营销投入的结果。因此这是理智的保守策略,没有获得移动牌照前,并不能显示出中电信的真正实力(这也是王晓初多次表示的)。虽然移动替代固网是大趋势,但没必要为移动新增用户是固网的多少倍发愁。


附:电信的说明原文


2007年用户净增较2006年大幅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市场竞争加剧,特别是来自移动运营商推出的被叫免费通话套餐。此外,为促进有效益发展,公司积极加强管控对低端用户的营销投入,进一步导致2007年8月份用户出现负增长

2007-09-19



联通副总李刚在母校北邮的一个讲座中简单说了说运营商漫游费情况,本来可能认为这是自己的一个得意之作,但未成想,其部分内容被通过博客、专业网媒、综合门户传播了出去,而且几乎可以肯定会出现在明天各地的印刷媒体上。


无论其内容是否有偏差,由于具有一定的挑衅性,这就有可能导致竞争对手采取措施。这提醒有关人士,以后不仅要提防媒体记者,也要提防草根百姓。普通百姓同样可能成为新闻的报道者,其博客同样有杀伤力。


随着几大门户网站将博客、播客、个人门户等做为重要的原创内容来源,并且还通过群、圈子等将相关内容积聚,博客搜索、RSS订阅、博客聚合网站提高了博文传播的渠道


草根博客的影响力通过博客(论坛)-聚合-网络媒体-传统媒体迅速传播出去,由于草根博客数量庞大,不容易辨识,发表内容不需严格审核,甚至可以不具名发表,因此其影响力有时甚至超过传统媒体。


这应该是WEB2.0的重要特征,因此公司公关不仅考虑传统媒体(含网络媒体),同样应考虑普通受众。尤其是那些在某个领域活跃的意见领袖,更值得关注。


当然公司网站、博客也可以成为公司公关的重要工具之一,例如谷歌。


相关:


联通副总裁李刚透露移动为何不取消漫游费 [9/19]

2007-09-17



据传,大唐移动将分拆,具体做法是分拆后大唐移动成为三部分:



1、新大唐移动:保留TD-SCDMA标准的研发体系,以与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等厂商的TD-SCDMA系统设备合作。


2、上海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负责终端业务。


3、原军工产品部分独立。


三部分都由大唐电信集团直接管理。


对于此重组方案,我持赞同态度。


首先,军民品分离是目前国内军工企业重组的主要做法,这样可以避免两者相互争夺资源,相互限制的局面(我曾长期在原兵器部第一批试点军民混合企业工作,该做法最后证明效果较差)。


其次,将终端业务与系统设备、技术研发分离,有利于通过对集团的资源重组,形成大唐电信集团新的两大拳头产品。而现在的大唐移动集团可以集中精力推进TD系统从3G向4G演进。同时,还可找到一条合适的路,协调大唐自己生产TD终端与其他TD终端商之间的冲突,有利于形成多赢局面。


但,本人不看好将上海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注入上市公司大唐电信,因为其有挽救大唐电信退市之嫌,且不利于大唐TD终端尽快形成竞争力,这样可能落后于竞争对手。


不过,如果未来TD终端需求量大,将部分合同外协到上市公司,宾不是坏事。当然在质量、进度方面,上市公司不能有特殊性。



含小灵通用户,中国移动通信用户已达6亿,而中移动董事长王建宙说中国移动用户达到8亿将进入饱和期。


 我认为,目前中国移动通信已经开始步入饱和期,虽然每月用户增长量还再增加,但在京、沪等大城市,移动通信用户拥有率已经超过了100%,近期新增用户主要来自于对农村用户的挖掘,以及越来越多一人双号现象。


 从运营商营销策略看,与农村市场不同,在城市对大学新生这样新增市场的争夺已进入白热化,竞争策略也开始转向以挖对手用户为主,市场竞争已经进入新阶段,新兴运营商从零开始进入将更加困难。

2007-09-14

大运营商TD商用试验正在火热地进行,各种不利的报道也不断传来,从网络到终端到优化、测试,问题不断出现。


事实上,在一个电信技术大规模试验中肯定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能忽视,但也没必要过分夸大。组织过大型研究项目的专家都清楚,从研究到大规模应用的过程中,肯定会不断出现各种问题,何况 TD商用试验涉及到了十个城市、数十家公司,且网络、终端、测试、下一阶段研发同步推进。总体来看,在中国移动的强力推动下,TD进展速度很快,规模商用为期不远。


中国移动主导TD测试后,对设备商、终端商都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这些要求促使这些合作伙伴加班加点,也大大缩短了TD的商用成熟时间。


在试验推进过程中,除非在理想状态,十个城市不可能全部齐头并进,各终端商、设备商也不可能保持一致的进度(也只有这样,才能出现相互竞争、赶超的局面,这正是移动希望看到的),几个月后TD具备试商用条件从技术、产能上,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


个人认为,现在中国移动要做得最重要的事不是规划扩大试验网范围,而是尽快进行消费者调查,制定营销策略,否则即使技术成熟,也可能步联通CDMA网络建成后“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


相关:


2007-09-13 | 推荐:电信重组与奥运何干


2007-03-13 | IT时报张瑜华:CDMA中国5年沉浮录 

2007-09-13



近日,大量与电信重组的消息不断爆出,而且大都采用了“据说”,“据XXX人士透露”等,每一个来头都很大,不过都不敢公布自己的名字和单位。尤其是最近又有匿名的官方观点,认为为了保证奥运期间提供TD服务,奥运前将不发3G牌照不重组,虽然是匿名,但仍上了多个网络媒体的头条。


《南方都市报》跑电信口的记者汪小星,一个媒体朋友,发表了一篇“经济时评”《电信重组与奥运何干》,说了自己对重组的一些看法。我基本赞同,经作者同意,转载到我的博客。


文中提到的TD多家试运营不利于商业化,拖延电信重组时间,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两大运营商的3G策略势必左右摇摆,中国联通在“拆”与“不拆”之间揣摩决策层意见,内部人心浮动 与我的观点非常一致。


不过在奥运期间3G服务上,我的观点略有不同,我认为奥运期间TD试商用没任何问题,而目前还有时间保证移动WCDMA试商用,联通CDMA2000试商用,虽然专家说,CDMA2000建设周期较短,但我相信移动一定不会落于联通后面(相关2007-09-06 北京奥运期间仍可能提供WCDMA服务)。我的其他关于重组的观点见2007-09-07 关于电信重组时间及影响的判断


评论:电信重组与奥运何干


南方都市报 记者 汪小星


  上次电信重组之后,电信业发展显然并不平衡,中国移动日益独大,市值已经比其它三大运营商总和还多,此产业结构亟待调整,因此业界对于重组是盼望有加,但各方议论鼓噪良久,电信重组的正式方案依然遥遥无期,近日甚至传出消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国资委不会对电信行业进行重组,也不会发放 3G牌照。如消息属实,电信行业将继续在失衡状况下苦苦等待。


  中国电信改革历经十多年,尽管获得阶段性成果,但垄断局面始终没有打破,反而形成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各自垄断南北固话市场的局面,更不提中移动的市值已经是中电信、中联通和中网通的三倍之多。“电信市场失衡局面继续扩大,移动替代固话效应日益明显,重新调整市场格局已是必然趋势”。信产部与国资委人士在多种场合都提出此类观点。但何时重组,却语焉不详。此番更将重组的时间点与奥运会牵扯到一起,让人颇为费解。


  据称,参与TD试验网建设的主导运营商向主管部门提出,TD试验网建设涉及数百亿资金,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最终目标是为奥运会提供成熟、稳定的网络,而重组或发放3G牌照都将使市场被重新划分,从而使当前的TD建设陷入被动。


  将重组暂缓归结到是为保障自主3G标准在奥运期间顺利商用,这一理由显然过于牵强。奥运是中国的大事,奥运期间提供3G服务也是政府的承诺,但是奥运赛场的3G网络其实只是奥运大事中很小的一个部分,甚至不是核心的部分,3G服务能否提供、提供得如何,应该不会成为评价奥运的重要标准,因此以奥运理由来阻挡电信业迫切的重组要求显然有点勉强。何况实现中国政府“奥运会时提供3G服务”的承诺,升级现有的CDMA网络是最快速的办法―――从中国联通现有的CDMA2001x网络向CDMA2001xEV-DO升级,最快只需要三个月。


  再回到支持TD发展,如果说保证TD的顺利商用,那么尽快明确主导运营商,或者干脆将TD牌照发放下去,才是对TD最大的推动力。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目前各搞一摊,最终哪家接手TD,还要等待重组和牌照发放,这才真正延误了TD的建设进程。让奥运成为TD练兵场,不仅政治风险极大,对 TD发展也压力太大。


  电信业重组,本身就是一件牵涉面广、需要早决策、早准备的事情,重组决策由政府决定,但政府并不为重组决策买单,成败与否最终还要由运营商承担。拖延电信重组时间,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两大运营商的3G策略势必左右摇摆,中国联通在“拆”与“不拆”之间揣摩决策层意见,内部人心浮动;而失去竞争、一家独大的电信市场,最终还会让百姓受损。


  急切等待重组希望获得移动牌照的中国电信的董事长王晓初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说的话颇令人玩味,“中国电信在做好本业的同时并非只是等待,已向监管机构反映要求重组的意见”。电信企业的心声已经表达,决策层确实应该急企业所急,为几大电信企业上上下下几十万员工的长远发展着想,尽早决策,调整目前不平衡的产业格局。千万不要把电信业重组因为3G承诺的原因和奥运牵连在一起。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southnews/pdf/ds/20070913/C09.pdf 

2007-09-12


我曾经应邀参加和讯博客广告联盟的测试,现在成为新浪广告联盟的一名博客主。此间也一直在关注、支持博客盈利模式的探讨,这里简单谈一下对博客广告的看法。


博客广告一直被认为是博客服务提供商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到目前为止,虽然和讯、博客网都做过一些试点,一些博客聚合网站也做过一些试点,但到目前效果都不明显。现在随着门户网站博客流量提高以及博文与其他内容的整合,博客广告出现了新的机会。 


我认为,博客广告有两个出路,一是靠将博客作为门户频道看,二是靠同类聚集。目前第一种正逐渐成熟,第二种凝聚力还未完全体现出来。


博啦、博告网采取博客聚集得方式,但到现在聚合深度还不够。和讯的博客广告联盟也是同时覆盖不同博客服务商的博客,目前看来已经失败了。主要原因应该是运营成本高,客户认可难。目前,来自门户网站的内容聚集在成熟,会很快带来收入,尤其是在博文与门户同类频道的整合上。目前博客给几大门户带来的流量已经不容忽视。


博客广告的形式可以有多种,可以放到博客的主页面里或文章中,门户网站的博客广告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收入,是因为它们可以给博客带来足够多的流量,而且可以通过博文推荐支持流量上升,此外由于它们不需要考虑其他博客服务提供商的页面不同,只要针对自己研发的博客程序,因此在技术上很容易实现。


博客广告肯定需要经过博客主同意,但一般只需要一个笼统的规定,不用具体到每一条广告。广告如果有问题,由于提供博客服务和博客广告的都是同一个运营商,因此博客主并不需要承担责任,也不需要考虑广告是否非法,这样博客主可以集中精力写好博客。不过为了保持博客的格式、内容的统一,博客主可以对博客广告的位置做出一些限制,也可以不允许某些种类的广告出现(应该书面或通过电子邮件提出)。


博客广告收入应该由博客服务提供商、博客广告提供商、博客主三者分享,相比之下博客主是广告吸引力的主要来源,应该获得较高的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