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公布截至9月用户数,新增用户数为152万户,较8月份的143万增长6.7%。不过令人担忧的是CDMA网新增用户只有35.4万,低于前八月平均的40.8万。
|
九月新增 |
前八月平均 |
联通公告 1-9月 |
联通公告 1-8月 |
GSM |
116.6 |
111.0 |
1004.90 |
888.3 |
CDMA |
35.4 |
40.8 |
361.7 |
326.3 |
另一个现象值得关注:
与移动约八成用户为预付费用户不同,联通两网后付费用户都超过一半,C网后付费用户更占到了九成。但其双网APRU值都明显低于移动,也就是说,联通吸引了大量的低收入后付费用户。
其原因可能是移动能有效吸引低端客户,但更可能是联通营销策略细分,将更多的低端客户也发展为后付费用户。
在怀疑联通用户细分策略存在问题的同时,此类特殊用户群的出现,为联通对其进一步细分,提供股票手机、手机音乐等针对性的增值业务提供了机会。
用户多少并不是决定移动网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通过细分市场为现有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可能也会获得不错的收益。
相关:
看图不说话:07年八月移动用户增长率持续下滑 c网用户规模<8%
百度昨天宣布进军C2C,这在我们竞争情报分析的结果之中,不过也又一次,对中国互联网巨头的战略规划能力表示遗憾。
这并不是说,百度进军C2C有什么不好,可能这一个举动,会推动百度在一段时间内继续保持高股价,会在一定程度抑制百度潜在竞争对手阿里巴巴集团的成长。不过我觉得,这又一次说明,中国互联网巨头的创新能力明显欠缺、长期战略规划被短期市场目标所替代。
回想一下,无论腾讯、百度向资讯、C2C等领域的突进,几大门户向网络游戏、博客、播客的迈进,从做搜索到集体做输入法,几乎采取了完全相似的路径,不好说谁学谁,其结果都是从一个红海大家一起杀入了另一个红海(或者已经很“红”的蓝海),并且大都是运作简单模仿、资源简单累加,而不是基于创新的进入,哪怕是局部的创新。这很可能就是百度和GOOGLE(注包含但不仅指中国公司谷歌),WPS和OFFICE之间的差距所在。
由于大量风投、热钱的进入,中国互联网形成了钱聚效应,资本推动一个又一个市场快速进入成熟,而中国互联网大多数领域进入两个或三个企业捉对厮杀时间。这种竞争模式属于垄断竞争四个阶段中典型的寡头竞争,各家会达成某种默契以提高新进入者的门槛(例如视频网站优酷和土豆联合构筑的资本门槛),另一方面又会出现你死我活、甚至不惜以自己名声为赌注的竞争(如B2B领域的阿里巴巴、慧聪)。
相比之下,我更看好一些积极的探索,如:
盛大的免费网游、数字家庭门户探索;
阿里巴巴跳出B2B,以免费模式进入C2C,将雅虎中文搜索转变为商业搜索;
史玉柱将脑白金的营销模式和自己对网游的独特理解结合推出网游征途、巨人;
搜狐整合资源形成网站矩阵、推出搜狗输入法;
新传、搜狐、天盛买断体育资源;
中搜、和讯的个人门户;
和讯、博客网对BSP与博客共赢模式的探索,等
虽然其中有的已经宣告失败或未能坚持,但只有这样的创新才能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蓝海”,相对来说企业发展风险也会小一点。
《蓝海战略》是一本好书,但其并不适用于普通工作人员,其重要作用在于指导公司决策层及战略规划部门思维扩展,不信的是,我们的员工在找自己的“蓝海”,而决策者们却在从竞争对手的成功那里找“红海
联通发表声明,未能如期竞投香港3G牌照。在拿下澳门3G后进入香港应该很正常,管理部门也早已给出了截至时间,联通此举相当于退出了竞争。
在国内3G牌照发放不明,重组不明,自身双网互搏问题未能很好解决的情况下,大举进攻竞争已经白热化的香港市场,联通会冒很大的风险。何况香港3G网建远比澳门复杂,联通很难在要求时间内开始商用。
此前,传联通与香港运营商商谈联合竞投,相信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因可降低风险,且即使花落别家,由于两地往来日盛,联通仍可获得不错的漫游收入。
相关:
2007-5-21 压缩c网投资 分拆流言困扰联通(供中国计算机报专稿)
2007-9-20 看图不说话:移动用户增长率持续下滑 c网用户规模<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