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2007-10-10

9月底,联通改变C网促销模式(详细内容见联通C网谋变脸 业务补贴取代手机补贴,根据我们一个竞争情报项目的要求,我当时做了分析,认为这是联通C网开始用户保卫战原创 2007-9-29),昨天一个朋友打电话过来,说我分析得有问题,北京联通还是送手机,其网站标题也是(超低首付,白拿手机!2007-09-29,内容也是承诺话费送手机的。


乖乖,难道分析了假新闻了,不会呀。不会那么多记者都错啊。上海联通也证明已经试点了一段时间了(见新闻晨报:联通启动新举措 手机补贴改话费补贴)。


不过到上海联通网站看看,没发现相关的促销措施,却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上海联通卖积分呢(见话费购积分,越兑越精彩,可能是又是一个新的试点吧?不过奇怪为什么那些将积分作为促销手段的商场、饭店,都没有卖积分呢?上海联通的积分就那么值钱吗?移动简化积分规则,消费者更容易懂,很好。通过统一采购降低积分兑奖奖品的成本,也是可取的,这也不改变积分、兑奖只是一个维系消费者的手段。


看不明白,上海联通卖积分,即使卖,也应该是一个补充,有的用户积分离某档换奖差一点点,就买点积分,这个需求会有的,但毕竟不是主流。


也可能上海联通看成都移动出了手机城,也要多元化做卖场?相信联通做卖场,也不会比国美、苏宁、家乐福成功。

2007-10-09

视频网站成为热点,大量风投涌入;网游成为热点,金山上市,巨人、久游等也在积极运作,而中华网、TOM欲借机重霸江湖。

这是典型的钱聚效应,与传统行业不同,在各路资本的推动下,中国互联网细分市场综合门户、SP、博客、垂直搜索,一个接一个被快速催熟,随后在尸横遍野中剩下几个寡头。热钱追逐热点不断变化,投资企业除被淘汰者外,有的借机找到了盈利模式,有的由此形成行业壁垒,更多地回归与传统资源的结合。


与国际市场相比,中国人口众多、互联网发展迅速,市场潜力巨大,而公司信息透明度差,创业者年龄低、管理经验少,钱聚效应尤其明显。


这也导致按部就班的国际互联网巨头在中国很难取得满意的成绩,而孵化、风投、收购或合作反倒收益颇丰。


因此,即使象中国移动那样有钱的公司,大举进攻互联网也并不一定就是好的选择。


相关:


2007-9-24 运营商互联网心思:重收获而非独享 


2007-7-2  中移动研究互联网是大势所趋 


2007-9-5  互联网进入捉对厮杀时间 

2007-10-08



曾剑秋教授2007-09-29撰写了《松散联盟与中国电信业的第三次重组》,认为中国电信业重组是必要的,建议采取松散联盟的方式过渡。


我非常赞同曾教授的观点,电信业重组是必要的,除认为其第一条证据不够充分,国有企业在每个领域保留2-3家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电信业很可能是特例。例如卫通并不一定非得并入其他运营商。


在重组方式上,我一直认为最可能的方式,也是给客户推荐的方式,就是刚性重组、但重组后相对松散管理的方式。


我认为,从操作方式上,中国重组不适合松散联盟,更可能的方式可能是直接划拨或资产收购的刚性重组。与柔相对,刚主要表现为强硬果断,对应的重组方式为划拨或资产收购,不能象西方那样松散联合,这是东方“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传统思维决定的。


但重组后,几乎可以肯定采取相对松散的事业部或分公司管理方式,即将不同资产分别成立事业部或分公司(子公司),分别以不同政策管理,这样更有利于融合。因为可以大大降低融合成本,缩短融合时间。


象2002年“小网通+吉通+电信北方十省(市)”组成新网通后后,采取的“消灭”小网通、吉通的做法,已经证明是失败的。


事实上,中国移动的TD,中国电信、中国网通的3G和互联网内容业务,都有计划采取松散的方式,将3G与现有业务分别考虑。而联通C网、G网也在融合效果欠佳后采取了双网分营的新战略。这些都是松散管理。近几年运营商高层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加上国内外咨询公司的支持,相信无论重组与否,决策都会越来越科学,分公司(子公司)、事业部等形式的松散管理应用将越来越普遍。


相关:


TD规模商用在即 应尽快确定运营主体 [原创 2007-9-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