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2007-11-20



大运营商分别公布了十月用户发展情况,固网用户减少上百万,移动联通增加八百万,替代效应加速。与去年末相比,中电信用户更是首次出现了48万的下降。


虽然不排除固网运营商压缩投资,积极备战移动业务的因素,但从七月开始,电信网通用户数大幅下滑已一次次向国家部委表明,不尽快获得移动牌照,绩效将明显下滑,这肯定会推动电信重组或新的移动牌照发放步伐。近日信产部副部长奚国华在发言中,也认识到了这一点,表示信产部在积极推进。


电信网通获得移动牌照,对联通影响巨大。与移动相比,联通并未能从移动替代固网中有较多斩获,用户增长速度不增反降,且其用户ARPU值低,将成为新运营商率先抢夺的用户。


相关:


看图不说话:十月移动农村市场发力 联通促销效果未现 


2007-11-19

在央视08年黄金资源广告招标中,搜狐获得7.5秒广告。虽然并没有哪个报道上说出其中标的具体月份,但个人估计应该与北京奥运会有直接关系,该广告应该是搜狐成为奥运内容赞助商战略中的一部分。与联想中标奥运会全球赞助商后需要在相关营销领域投入赞助费5倍以上的宣传费用类似,搜狐赞助奥运内容也需要再投入数倍的资金去推广,在央视做广告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通过该广告的发布,搜狐将通过全国第一展示平台——央视向全国人民展示其在北京奥运中独特的内容资源优势,从而争取到更多的网民关注,提高网站流量,吸引到更多的广告商,以增加广告收入。


但应该看到,对搜狐来说,获得奥运内容赞助商以及此后的系列宣传活动,大都属于投入阶段。必须有相应的“获利”收割措施跟上,才能够做到“事半功倍”,除继续拓展品牌广告外,基于特殊资源的其他赞助活动也要尽快展开,并应尽早考虑将奥运带来的优势资源向其他领域转移,这样才能实现产出最大化。


与第一次网络泡沫时网络公司铺天盖地的广告不同,近期的互联网广告(除网游征途的品牌广告外),更趋于理性。阿里巴巴等进军央视财经类节目广告,搜狐进军央视黄金资源广告,广告更具针对性,更与公司或业务的地位相匹配。互联网又一次进入了“高投入、高产出”阶段,但投入已不仅局限于广告,人才投入、研发投入、垄断性资源投入、营销投入等都大大增强。视频网站、网络游戏等都处于非常相似的局面。


反之,过于保守的投入将象“慢鱼被快鱼吃掉”那样处于不利地位。在门户网站奥运营销方面,对搜狐竞争对手来说,积极寻找奥运赞助条款中未被限制领域,挖掘奥运隐性营销手段,仍有机会从中分一杯羹,但这不仅需要创新,同样也需要高额的投入,而且很可能不比搜狐的奥运赞助费用少。


相关:

光线传媒通过与华友世纪合并,曲线实现了上市。对华友世纪来说,SP业务获得强大的内容支持,并将进一步与互联网、无线互联网形成互动。对光线传媒来说,(1)降低了上市成本,缩短了上市时间。(2)内容合作将在SP、无线互联网等领域发现新的机会。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股价光线持股量从42%-65%的四档阶梯式调整安排,同时保护了原华友世纪和光线传媒的利益,可以说是一个突破。


回到行业发展看,原SP行业疯狂增长的局面已经不复存在,SP转型已经不可避免,纯粹意义上的SP将不复存在。曾积极参与SP的风险投资将最后利用对SP资本的控制实现价值的转移,SP将从内容CP的合作伙伴,转变成为内容商提升价值的通道,而且由于资源掌握在内容商手中,SP业务更多只是CP众多展示分支中的一个,也就是说,通过合并或收购,CP和运营商之间实现了直连,SP业务还会存在,但纯粹SP公司的生存空间将极为狭窄。


一个中国特有的行业——SP,将在产业链上下游运营商和内容商的双向挤压中,走向消亡。经过这一阶段洗礼,那些生存下来的SP也将不再时传统意义的SP,至少SP业务将不再是其主业。


 


相关:


光线前员工、知名博客醒客陈世鸿感思王长田的梦想与光荣

2007-11-15


苹果iPhone在全球发布,引起了中国媒体和博客的广泛兴趣,在澳门举行GSMA移动通信亚洲大会中移动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王建宙先生、联通副总裁李正茂先生的相关发言或答记者问有让媒体浮想联翩。


中移动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建宙先生表示,中国移动与苹果公司商谈在中国推出iPhone,存在分歧,各媒体报道不一,最甚者出现了中国移动集团总裁秘书黄海波透露,中移动与苹果达成引进iPhone手机初步协议,随后又有媒体援引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院长黄晓庆的观点,移动否认引入iPhone 称不适合中国市场规则


联通副总裁李正茂先生的观点应该是答记者问,基本都属于与实际运作无任何关系的公关辞令。不过媒体是这样报道的,中联通高管:考虑苹果iPhone的中国代销联通和移动争夺在华引入iPhone 有意与苹果磋商,不过根据同一个人同一次发言,部分媒体得出了另一个结论: 中国联通称无计划引入销售苹果iPhone手机,相对全面的说法可能是中国联通或考虑在中国销售苹果iPhone ,中国联通开放态度迎合作,不排斥出售iPhone 。


媒体报道升级到了移动联通争抢iPhone中国销售权移动联通竞邀iPhone入华 ,甚至时间表都出来了,iPhone最快明年2月进中国。 也又咨询公司说,中国高端用户渴望引入iPhone ,甚至 有消息传苹果iPhone中国代理商敲定爱施德


最后报道好像再为此次报道收尾,中移动联通齐声否认将引进苹果iPhone手机中国引进iPhone手机短期内无望


作为竞争情报工作者,必须深入分析事件、报道的来龙去脉,以辨别真伪,发现公开报告的潜台词,否则很容易被不完整信息左右。 

既博客后,又有著名投行说,中国将跳过3G直接上4G。


经分析认为,虽TD大规模实验仍在继续,电信重组奥运前很难实施,但中国直接上4G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原因为:


㈠如维持现有格局不变,中移动一家独大将不断加剧,而固网运营商如不能获移动牌照,绩效将大幅下滑,联通双网互搏格局也很难改变;


㈡TD试商用规模扩大将进一步扩大中移动的领先优势;


㈢如在短期内重组或向固网运营商发2G牌照,由于全球设备商已将投资从2G转向3G,新运营商等待4G或投资2G变得都不明智;


㈣即使近期4G成熟,无移动网络的电信网通,有GSM、CDMA双网的联通,无论如何重组,直接上4G都很难与移动竞争。

2007-11-14


2004年9月,TCL集团以 5500万欧元现金并购了亏损的阿尔卡特手机业务。据报道,2006年,阿尔卡特手机全球销售达到了1000多万台,比被TCL并购之前的销量翻了一番,全球排名从原来的第9位上升到第7位。这也促进了TCL将阿尔卡特手机品牌重新推向中国内地市场。


在中国手机生产商在国内市场面临国际知名品牌手机和水货手机夹击的情况下,TCL借助阿尔卡特这个已经被其控制的国际品牌能否出奇致胜?


到服装、皮鞋市场看一下,有大量的由中国公司注册的“国际品牌”,这似乎已经成了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实国产手机品牌应该反思一下,真正的差距并不在品牌,至少主要不在品牌,而在研发、生产、营销推广等环节,靠模仿,靠低价,靠人海战术,靠电视直销的投机取巧,只能成就短时的成就,希望TCL能借收购阿尔卡特手机业务,具备全球视野,将其成功经验作为学习标杆,从而全面提高TCL集团的核心竞争力,真正让TCL集团的手机业务,而不是一个阿尔卡特品牌,进入世界前列。


相关:


2007-9-29 华为资本运作与世界级企业有明显差距


2006-7-4  国际化收购必须学会放弃

(写于10月23日2007中国国际通信设备展开幕日凌晨,现公开发表)


2007中国国际通信设备展将于今天拉开帷幕,许多人都在问,通信展看什么,你最关心什么。我说过,我最关心TD进展,希望去现场体验TD成熟度,也有不少朋友、专家、谈了自己想去展会看的内容,或自己对展会或某个热点的关注。这些,都对。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员工利用工作时间去看展会,本身就是一个投入,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必须考虑投入产出。员工去展会,会有什么收获呢?尤其是这些企业的竞争情报工作者,能得到哪些收获呢?


作为一个电信竞争情报提供者和培训者,我认为,任何一个电信企业的竞争情报工作者都不应该放弃这个难得的信息搜集机会、学习机会。到展会或相关论坛、研讨会,至少可以获得以下收获:


 



  •  关于竞争对手(注部分信息可能需要利用客户或媒体身份获得)



1、  竞争对手产品宣传资料;


2、  竞争对手展台布置;


3、  竞争对手对产品的不同理解;


4、  竞争对手的产品优点、业务重点及投入情况;


5、  竞争对手产品研究阶段;


6、  竞争对手对部分问题的理解和解决办法;


7、  现场体验竞争对手产品;


8、  竞争对手相关人员姓名、职位;


9、  竞争对手分支机构、投资及地理位置;


10、  竞争对手用户分布;等。



  •  关于行业



1、  了解现有技术成熟度及应用情况;


2、  了解对手、咨询机构、政府部委对技术发展的态度;


3、  发现新技术,替代技术或潜在热点;


4、  现场对比技术优劣;


5、  了解利益相关方(包括政府、用户、供应商)对行业热点的理解或竞争态势;


6、  发现合作伙伴及合作机会,包括上游供应商、下游客户、竞争对手、跨国(或跨地区、跨行业)合作机会;


7、  通过现场体验,发现客户需求或潜在需求、客户对产品的理解。客户认为的产品优劣势;


8、  发现可学习的标杆企业或项目,并初步搜集资料;


9、  与业界知名人士或相关媒体当面沟通,建立联系,完善信息网络;


10、利用展会专业人士多,作为新技术的试探场所;等。


 


(即使不到现场,如果能深入研究各种媒体的报道,尤其是网媒现场的报道,也可获得大量接近一手的信息)。


 



  • 关于反竞争情报



1、  参展要有详细安排,从展台设计到专业研讨会都全面规划;


2、  将展台作为展示公司研发实力的场所,包括许多对未来探索性的产品,以免竞争对手发现公司研发重点;


3、  明确不同工作人员的职责;


4、  对参展人员进行全面培训、尤其是领导和专业研发人员交流注意内容;


5、  资料提供采取分阶段方式,现场提供公开内容,详细内容经过用户确认后通过上门、邮寄等其他方式提供;


6、  应对媒体、专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在交流的同时有所保留,尤其是相关领域专家,尽可能在介绍公司产品的同时,听取对方对行业、产品的看法(后期需积累);等。


 


更多欢迎光临IT竞争情报讨论组。 


 通信展印象1:品牌展示学问多 [原创 2007-10-24 ]


通信展印象2:TD-SCDMA感受来自WIMAX的压力 [原创 2007-10-24]


通信展印象3:运营商集体进军信息服务 [原创 2007-10-25 ]


通信展印象4:项立刚搅局通信传媒 [原创 2007-10-26 ]

2007-11-12

电信网通表态希望购并联通网络后,联通移动一直未表态,近期一把手却陆续发表观点,虽仍在说重组还无消息,但都认为合并是趋势,有利做大做强。
可以说四大运营商都表达了合并重组的愿望,这对重组来说,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联想到国资委的相关表态,几乎可以肯定合并将成为中国电信重组的主要手段,可供选择的重组方案已经不多了,由于决策还需要时间,奥运前重组仍有很大难度。


不知道是常晓兵、王建宙表态的重组还没有消息影响,还是重组方案透明导致重组炒作见光死,无理论是四大运营商H股,还是联通A股,今天上午都以远高于大盘的降幅大幅下跌。而有关部门已很难再做出像“2年会不会单向收费表态”的表态那样对电信重组进行表态,电信重组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不合适的表态甚至会被理解为欲盖弥彰。

2007-11-09


雅虎邮箱、百度搜索、微软MSN、空中网无线门户、淘宝网店、网游平台、杀毒软件密码保护功能,都已不是一个单一功能,已成各家公司争夺互联网入口的重要工具。而移动、电信、网通也都正谋划从接入端口就开始控制用户。


无论网游、网络广告、无线增值,还是博客、视频分享等新业务新应用,都希望尽可能与直接用户更接近,这就提高了通道的价值。而通过一两项成功产品积累的大量用户资源,本身并不能直接带来收益。无论是通过自营,还是出租,建立用户和新应用间的直接链接都将使其价值显现。


腾讯、百度携带大量客户群,进入一个领域火一个,MSN已卖出了几十个频道,连咨询公司易观、艾瑞也加入争夺。网易、中华网频道导航条的栏目也可以卖大价钱。


互联网是自由的,但能被首次访问用户认可的入口是有限的,今后入口的经营推广将列入互联网巨头核心战略中,互联网也将逐渐沦为资本玩家的游戏。


 


相关:


雅虎邮箱合作目的浅析


在各门户网站纷纷采用通行证将各个频道和服务整合到一起后,内容相对弱势的雅虎采取了邮箱合作模式,雅虎无限量邮箱频频与网游、行业网站合作,其表面目的是为与网易的免费邮箱竞争,为内容商提供用户确认、信息传递功能,相信这不是雅虎邮箱战略的全部。


最终目的可能是推动雅虎网站联盟形成实现共赢。该做法与MSN中文版频道外包,网易的频道位出租、中搜个人门户虽不同,但都起到了整合来自不同网站内容的作用。最终雅虎很可能依靠高质量的邮箱服务将各种网络产品及其用户粘在一起比国内从中获益。


 


更多:


门户从做搜索到做输入法 [原创 2007-9-12 ]


中国IT界的合纵连横 [原创 2007-11-7 ]

2007-11-07


电信网通竞合协议还未结束,网通已在积极准备进军电信的腹地。移动一边与SP合作,一边在研究自己的互联网战略。新浪网易腾讯为对抗搜狐成立了奥运会报道联盟,但在各家的奥运报道发布会上却都尽量回避合作。TD联盟与高通在大谈合作,却都守着自己的低限不放。


类似事件还可列举不少,中国春秋时期的合纵连横一次次重演。


在商场上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敌人,今天还在合作,明天可能就会直面竞争。运营商有时一起维持高价,有时又一周几次降价竞争。这也要求我们,不要机械地划分朋友和敌人,要随时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整战略,曾经的敌人可能会成为新的盟友,而现在合作者可能也在想着别的,这可能就是商界。


相关:


中国互联网的蓝海红海选择 [原创 2007-10-18 ]


互联网进入捉对厮杀时间 [原创 2007-9-5  ]


门户从做搜索到做输入法 [原创 2007-9-12 ]


和李泽楷学学资本运作 [原创 2007-1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