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接受记者采访稿,媒体更喜欢”电信重组再推迟将令市场失衡无法扭转”这样的标题,其实电信重组过去推迟也有其原因,可以是思路过于局限了。重组也不一定非得消灭一个运营商,给固网运营商发放移动牌照也是在改变竞争格局,也可以算重组。单纯重组很难解决所有电信问题,无论如何重组,只有和管制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有效。
付亮:电信重组再推迟将令市场失衡无法扭转
2007年12月05日 通信信息报
给固网运营商发放3G牌照,实际上也是重组,通过发牌增加新的移动运营商主体,是电信市场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重组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循序渐进,因此,先发牌再重组能够有效地促进融合
10月底,各大电信运营商今年第3季度财报纷纷出炉。
相对移动运营商的强势增长,固网运营商困境加剧。怎么办?万方咨询机构总监付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重组已迫在眉睫,从年初到现在,中移动新增用户从每月400万增长到每月600万,如果再拖到明年年底进行重组,移动将再增加7千万用户,市场格局将很难改变。
重组时机错过一次又一次
记者:早在2004年,业界就开始探讨新一轮的电信业重组问题。但随着重组决策不断推后,一个又一个重组机会被错过。您认为至今电信业错失了哪些重组良机?
付亮:事实上,随着重组决策不断推后,一个又一个重组机会被错过。2002年原中国电信分拆后,中国移动实力迅速扩大,且领先优势不断增加,重组决策已经越来越困难。这其中错过时机主要有以下几次:
第一次,2004年运营商高层换岗,导致中国移动一家独大。当时我们有一个模拟的结果:常小兵此前没有移动业务经验,而王建宙从联通到移动,利用强大的资源进攻自己熟悉的旧企业,后果可想而知。
第二次,2005年底确定TD运营商的时候,由于没能及时确定,导致2006年TD试验中移动、中电信、网通三家分工相同,中移动利用自身优势,继续做大。
第三次,2006年3月,联通提出需要外资解决双网问题,该外资可以是电信或网通,但政府在当年6月却批准了其向SK电讯发放可转换债券,结果SK电讯成为联通第二大股东。
第四次,2007年初,仍未确定TD运营商和重组计划,中移动主导、中电信、网通辅助TD十城市测试,导致重组及牌照发放又推迟一年了以上,中移动一家独大局面一发不可收拾。
重组已迫在眉睫
记者:从当前来看,重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您认为最优的重组方式是什么?
付亮:从当前环境看,重组已是迫在眉睫,从年初到现在,中移动新增用户从每月400万增长到每月660万,如果重组再拖到明年年底,移动将再增加7千万以上用户,市场格局将很难改变。
关于重组的方式,业界将重组过于局限在“几合几”了,实际上重组有很多方式,例如,向固网运营商发放3G牌照其实也是重组。向固网发放3G牌照是电信市场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手段。增加新运营商、向弱势运营商倾斜、限制强势运营商都对结构优化有利。而固网运营商也有获得移动牌照的需求,向固网运营商发放移动牌照,并在政策上给予倾斜,有利于形成有效竞争局面。
重组不一定要大动干戈,可以循序渐进。我认为重组可分两条路走:一是直接将一个公司或一部分资产划分到另一个公司,然后从内部合作,到资源共享,再到完全融合;二是两个公司从战略合作到公司合并,再到完全融合。道理很简单,两个人结婚前也需要一段时间磨合,重组更复杂,即使是直接拆分合并的刚性重组,其后也应先松散管理,然后逐渐融合。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强调先给固网发放移动牌照,而不是先大规模重组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效竞争格局=重组+强化管制
记者:在竞争结构失衡的情况下,为构建有效竞争,管制方面除了促进重组,可以做的还有哪些?
付亮:实现电信业有效竞争,重组、非对称管制应一起着手。单靠重组已很难形成有效竞争格局。重组也应以战略结盟,包括运营商与国内外运营商的合作为重要的补充手段,而不是完全像2002年网通、吉通、北方十个省电信合并为新网通后,必须消灭掉其中的几个。合并做大是趋势,但可以从合作逐渐到完全融合。
同时,在管制手段上亟需创新,我们可以像韩国限制SK电讯一样限制中国移动,包括限制中国移动的市场份额,要求其提供更多普遍服务等。事实上,从中国移动近一年的动作来看,它也已经做好准备了。早在一年前,中国移动就认识到其领先优势不断扩大必将受到制约,因而采取了大力进军“蓝海”农村市场的策略,可惜到现在,有关部委还是迟迟未采取行动,任由中国移动以远大于竞争对手的投资不断夯实领先的优势,市场积重难返。
而重组的目的除了建立有效竞争局面,还要实现企业做大做强,分拆中移动无论从技术上还是政策上都很难实施。只有通过对弱小的运营商和新运营商政策倾斜,对强势运营商实行合理的非对称管制,才可能建立有效竞争格局。否则无论如何重组,都很难改变目前中国移动一家独大的竞争格局。这可能也是重组方案迟迟不能出台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