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各地移动联通已在积极调整系统,但政策出台后仅给运营商留出了十多天的调整时间,由于决策突然、需技术改造、用户数量大、套餐种类多等原因,预料 3月1日将很难全面实施。这还未考虑南方多省还处于灾后恢复期。
感谢各地的移动联通公司相关部门工作人员。
政策出台前大量时间用于方案制定、各方意见统一,尤其是各部委意见统一,而出台后却又要求从业者短期内实施,这实际并不利于政策的顺利推行。而视频节目管理规定到实施时,有关部委还忙于对规定细节的解释,引起行业混乱后再弥补漏洞,甚至影响到了行业发展,更应引以为戒。
相关:
严管政策是悬在视频网站头上的剑 [原创 2/3/2008]
漫游费上限下调过程经验教训简单总结 [原创 2/14/2008]
漫游费上限将以方案二为主春节前难实施 [原创 1/23/2008]
昨天,信产部、发改委发布《关于降低移动电话国内漫游通话费上限标准的通知》,并接受新华社记者的采访《部清算司就移动电话国内漫游通话费上限标准最终方案答新华社记者问》,漫游费上限下调方案确定,简单说就是,主叫6毛每分钟,被叫4毛每分钟。实施时间也非常明确,3月1日起实施,却有技术困难,不迟于5月1日。
虽然方案还存在一些问题(见《分析漫游上限调整新方案:打补丁打出新问题》),但但只要实施就比拖着不决策强得多。从去年4月开始消费者调研,到现在已经快十个月了,带来的只是一波高过一波的用户意见和媒体误报。其实制定得只是价格上限,运营商实际执行价格只要不超过价格上限就可以了。由于允许运营商向下调整,即使存在一些问题,仍可以在实施中加以调整。
这次漫长得漫游费调整从网络调研、专家调研、会计师事务所成本核算到召开听证会、确定实施方案,可谓一波三折,象刘兴亮说得,可以写一部肥皂剧了。虽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探索,但其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相信有关部委今后调整时会总结经验。例如:
1、电信企业高固定资产、低变动成本的成本结果,不适合成本核算,因为随着使用量增加,平均成本迅速下跌;
2、价格下降听证效果不明显,尤其是类似的上限下调,还是尽早调整,并不断调整为好,最好建立定期的调整周期不断分析并调整(象各地的最低工资和运营商间互联网费用结算标准那样);
3、有关部委应密切关注媒体舆论报道,避免“漫游通话成本是零”这样的明显不合理报道成为主流,有关机构应该尽早辟谣,即使不能说明成本实际金额,说明成本构成也好,专家以个人名义出面解决不了这一问题,专家并不能代表国家机关观点,反倒可能引起更多的不必要的误解;
4、决策周期越短越好,拖得时间越长,引起的反响越大,越难调整;
5、形成公平、有效的竞争环境是价格调整的前提,否则价格调整结果可能是“一家欢喜多家愁”。
现在,漫游费上限新方案已经公布,移动联通们这个月剩下的不多工作日要辛苦了,感谢你们。相信你们会看到,资费下调可以鼓励使用量增加,并不全是负面。
至于漫游费下调后,固网运营商及联通的经营问题,有关部委也已经注意到了,相信会很快解决。固网运营商电信、网通很快会获得移动牌照。联通自己也应该考虑一下,能否自己拿出一个合理的“壮大双网”的方案来呢?
另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
07年最后一个工作日,广电总局、信产部出台互联网视频管理规定;
猪年倒数第二个工作日,广电总局、信产部就《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答记者问;
猪年最后一个工作日,信产部、发改委在全力抗灾的同时,仍召集相关机构讨论漫游费修改方案;
此后的下一个工作日,也就是鼠年的第一个工作日,信产部、发改委下发漫游费上限下调通知。
含义在哪里,不多说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您认得这是什么吗?

这是广西柳州融安灾区的移动通信光缆,因冰雨天气,光缆上结满了冰,变粗数十倍。
这个呢?

这是在风雪中还在工作的移动通信基站。
看看《中国电子报》对五大运营商抗击雪灾的报道:
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全力抗击雪灾 力保通信畅通
再看看铁通、卫通的最新报道:
万名铁通万名员工抗灾保通信赵吉斌亲自指挥
中国卫通发挥卫星通信优势协助抗灾救灾工作
更多报道到各大综合门户网站看吧。
马上就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了,大量通信行业的员工还奋斗在抗灾一线,部分员工甚至是根据集团公司的紧急部署,从黑龙江、辽宁等地远赴灾区。
抗战在一线的通信行业以及交通、电力行业员工,武警战士们,辛苦了。谢谢你们!
另湖南卫视赈灾节目《爱心大融冰——和你一起过年》将于 2月5日晚现场直播。广西卫视将在今天(2日)晚举办大型赈灾义演晚会。央视《中华情》将推出赈灾特别节目,也谢谢它们。
相关:
雪灾面前运营商体现社会责任
运营商忙于抗灾近期难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