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2008-02-21


运营商国际化主流方法是走出去,中国移动伦敦21日开设欧洲中东及非洲总部,将重点关注新兴市场、海外华人客户、国内旅客短期访问市场。


 


不过联通与芬兰移动社交网服务商GeoSentric合作,将其先进技术请到国内也是不错的选择,因为其从全球视野着手,降低了业务风险,这也可以说是国际化。


 


无论重组与否,中移动在国内发展肯定会受限,必须走出去,收购香港万众及巴基斯坦运营商这样的全资收购方式,有合适收购对象的机会很小,而且可能面临奇高的收购价格,因此很难复制。除继续关注新兴市场机会外,选择为海外华人和内地短期赴海外旅游人士提供虚拟运营服务,可能更容易一点。SK在美国、英国电信和AT&T在中国提供的都是类似的服务。


 


联通作为弱势运营商,积极走向国际市场并不现实,相比通过引进国外的成功经验提高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更实际一点。网通与电讯盈科、西班牙电信的合作母的也类似。


 


从这里可以看到,国际化并不一定要在国外独资运营电信业务,合资、虚拟运营、运营商间合作都可以根据需要加以选择。而将业务触角放到全球,为在海外的中国居民及海外华人以及它们成立企业的海外业务提供服务,风险更小一点。将信息机构、研发机构设到海外,以掌握全球发展趋势,将海外的成功经验引入内地,也有利于公司自身的发展。


 


相关:


华为资本运作与世界级企业有明显差距 2007-9-29


国际化收购必须学会放弃 2006-7-4 


和李泽楷学学资本运作 2007-10-17

2008-02-20


注:继续保持看图不说话的风格,这里只对数据加以分析,不再做深入研究。如需要更深入分析,欢迎与我联系。所有数据都来源于四大运营商网站中的公告。有效数字各运营商不同,电信到万,移动/联通到千,网通到百。本文中予以保留。


由于12月底前,联通红筹完成了对贵州联通的收购,因此在最新公告的用户数中包含了贵州省数据。


一、用户占有率:到2008年1月底,中国移动占69.662%,联通GSM占22.522%,CDMA占7.816%。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二、1月新增用户中,中国移动占83.14%,而联通GSM网占13.28%,CDMA占3.58%。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三、从网络自身增长看,中国移动环比增长创新高达到1.91%,而联通双网都不到1%。尤其是CDMA网只有0.72%。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四、在1月末四大运营商总计84947万通信用户(含固网、移动、小灵童)中,中国移动占43.3%。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附:截至二零零七年底,贵州联通GSM用户138.0万户,CDMA移动电话用户83.0万户。总计221万用户,约占总用户53183万的千分之四,对格局影响不大。


调整后,2007年末中国移动通信对比如下图: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原对比图为: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相比较:对中国移动在移动通信用户中的占有率影响不足0.3%,因此对此前的分析影响不大。


 


相关:


看图不说话:12月联通双网齐齐败退年终促销无效 [原创 1/21/2008 ]


电信重组、3G发牌对运营商股价影响都不大 [原创 2/18/2008 ]


简单限制移动用户份额很难形成有效竞争格局 [原创 1/31/2008 ]


2008-02-19

虽然各地移动联通已在积极调整系统,但政策出台后仅给运营商留出了十多天的调整时间,由于决策突然、需技术改造、用户数量大、套餐种类多等原因,预料 31将很难全面实施。这还未考虑南方多省还处于灾后恢复期。


 


感谢各地的移动联通公司相关部门工作人员。


 


政策出台前大量时间用于方案制定、各方意见统一,尤其是各部委意见统一,而出台后却又要求从业者短期内实施,这实际并不利于政策的顺利推行。而视频节目管理规定到实施时,有关部委还忙于对规定细节的解释,引起行业混乱后再弥补漏洞,甚至影响到了行业发展,更应引以为戒。


 


相关:


严管政策是悬在视频网站头上的剑 [原创 2/3/2008]


漫游费上限下调过程经验教训简单总结 [原创 2/14/2008]


漫游费上限将以方案二为主春节前难实施 [原创 1/23/2008] 


春节过后传闻日盛,各种消息也都被与其联系在一起。电信成立移动办,被指为准备接收C网,各运营商的各种动态,更被理解为都是在为重组做准备。甚至关于网通和联通合并,大家已经开始讨论哪家将主导了。各家运营商的股票都受到波及,尤其是在A股上市的联通的股票更是连续创新高。TD联盟秘书长杨烨说个人认为, 3G今年发牌,可能很早,也可能很晚,被理解为“几天内将发放”。


 


事实上,由于四大运营商都是上市公司(笔误一,应该是运营主体都已在香港或上海上市),无论重组如何进行,都必须遵循对价交换原则,不可能有仅对一方有利的交易。因此,重组对几大运营商来说短期内影响不大,从长期角度看:


 


对联通(600050.ss,0762.hk)来说,重组可能解决双网互搏问题,获得固网牌照(笔误二,联通已有了固网牌照,是目前唯一一个全业务运营商,不过固网一直没做好,重组对固网业务来说是一个机会),而且可能获得国际发展最成熟的WCDMA标准3G牌照,但数年内仍很难与移动竞争,甚至可能被电信超过;


 


对移动(0941.hk)来说,放开固网业务,领先优势近年内难撼动,甚至即使获得TD牌照且TD失败(可能性很小),仍可通过2G-4G的过渡保持领先;


 


对电信(0728.hk)来说,可获得移动牌照,在固网移动融合中处于领先,几年内可能保持最快的增长速度,但由于起点太低,短期内仍将明显落后于移动;


 


对网通(0906.hk)来说,可获得移动牌照,但固网、移动都将仍处于劣势;


 


至于3G发牌,实际四大运营商的股价已经都有所反映,关键还看今后实际的3G建设和促销等的影响。


 


与四大运营商相比,可能受益最大的是电信控股、移动联通入股的中国通信服务(0552.hk),无论3G,还是重组,都将大幅提升其业绩,不过3G投资释放需要时间,而其股价也早已有了反应。


 


无论是目前流传最广的五合三(移动+铁通,电信+C网,联通+网通),还是其他重组方案,影响基本类似。这还未考虑分拆联通引起的业务分拆、重组周期,否则对移动更有利。


 


根据我们所做的竞争模拟,如果要尽快形成另一个能够与移动抗衡的运营商,可能电信、联通集团之间的直接合并更有利,至少可以形成“2大+N小”的竞争格局。网通引入外资或与广电合作、采用无线宽带技术(WIMAXMcWill)也可能形成市场竞争的“第三极”。


 


由于时间匆忙,文中出现两个笔误,谢谢网友指正。欢迎网友继续批评指导。


 


相关:


中国移动研发LTE谋划未来 (2008-02-15)


监管缺失导致电信市场竞争失控(2007-12-27)


电信重组实施在即 细节决定成败 (2008-1-28) 


东芝停止HD DVD研发与华为IPTV巨亏十亿启示


——拥有标准、核心技术还不代表成功


 


周末东芝停止HD DVD研发消息爆出,作为主要支持的厂商和发起者,东芝退出,几乎宣布了HD DVD在高清DVD领域与蓝光BD的竞争中败北,东芝的损失肯定是一个天文数字(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


 


在《为HD DVD和东芝默哀之后》,可能对中国标准研发者来说,HD DVD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标杆,学习其经验教训,以更好地在技术竞争中寻找自己的位置。


 


中国标准研发的部分领域:


3G―――― TD-SCDMA


农村通信--SCDMA


手机电视―――CMMB


音视频标准――AVI


数字文档标准――UOF


……


 


媒体在去年爆出华为3G巨亏50亿元,NGN巨亏10亿后,最近又爆出华为IPTV巨亏10亿元。作为国内领先的电信设备商,华为的研发投入极大,这是其决胜今后几年的关键。现在华为肯定不说3G巨亏50亿元了,因073G至少应给其带来几十亿的利润。企业的研发投入时间早于收获时间,而且越是基础研发领先时间越长,只有象东芝退出HD DVD这样结束一个产品的研发后,才能计算其实际损失。华为的3GNGNIPTV都还处于成长初期,远没有到计算损失的时候。


 


应该看到,标准研发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领域(这有点象风险投资),但如果最终不能被市场接受,损失也极大。华为在基础技术、标准研发方面多条腿走路,参与多个标准的研发和制定,这将大大降低公司应承受的风险。如果研发公司实力不能象东芝、华为这样,可能面临的只有倒闭或被收购的命运。


 


这应该给中国众多的希望借标准投机的公司敲起警钟,拥有一个标准,并不等于已经拥有一个市场,拥有标准仅处于投入阶段,到收获还有相当长的、并且是充满荆棘的路要走。 


 


 


相关:


华为3G亏损40亿并不可怕无原创产品发明也是曲解 2007-1-4


简要分析华为TD策略(为华为失意TD辩护) 2007-3-14 



2月5日,放假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信产部与国家发改委再次就降低移动电话国内漫游通话费上限标准问题征求消费者组织意见,提出了一个新方案:

信息产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征求意见的方案是,以听证会第二方案为基础,在总降幅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对降低移动电话国内漫游通话费上限标准方案做适当结构性微调。方案内容为,不区分后付费和预付费用户、不区分是否占用国内长途电路,国内漫游通话费上限标准,主叫降为每分钟0.6元、被叫降为每分钟0.4元。移动运营商可以在上述标准以内,制定具体收费标准。


也就是说,在听证会第二方案的基础上,将主叫从每分钟0.7元调整为每分钟0.6元、被叫从每分钟0.3元调整为每分钟0.4元。


 


这次调整,在基本维持运营商利益不变的情况下,对方案二主叫被叫进行调整:


1、主叫下调,可以避免原方案中出现的部分情况下资费上涨情况(分析见漫游费上限听证两方案缺陷分析);


2、主叫下调同时上调被叫,对运营商影响不大,减少了对弱势运营商联通的影响(不过即使这样相信这个方案联通也很难接受)。


 


这可以说是给原方案二打补丁,但正如一些电信资费专业人士说的那样,调整漫游费揭开了“潘多拉的盒子”,资费问题陆续暴露出来了。补丁解决了资费上调问题,又暴露出了一些新问题:


 


对消费者来说,这个新方案实际与方案二相比上限略有上调,因为主叫资费高,可替代的通信方式很多,但被叫资费则很难替代(不幸,这次我也在漫游状态接受了多个节日期间仍坚持工作的记者采访)。


 


此外,虽然新方案解决了部分情况下主叫上涨的情况,但出现了更严重的本地资费高于漫游资费的不合理情况。


例如:上海神州行基本资费用户在北京,按新方案,主叫全国每分钟0.6元,被叫全国每分钟0.4元。


而北京神州行基本资费用户在北京本地,被叫申请套餐可包月,主叫本地资费每分钟0.6元。而主叫本地以外的地区为每分钟0.6元+每6秒0.07元长途费。即使按最低的0.1元左右的IP长途费,其主叫外地的资费也已经高于上海漫游用户。这个问题比原方案二更大。原方案二主叫国际长途不合理现象也仍存在。


 


由于本地呼叫有本地、国内长途、国际之分。因此漫游状态下也应该将这三种情况加以区分。我认为目前最佳漫游资费上限方案为:



被叫上限 0.30元/ 分钟(原方案二)


主叫漫游所在地电话 0.40元/ 分钟(原方案一预付费用户资费,或将预付费和后付费分开,预付费060元/ 分钟,后付费0.40元/ 分钟)


主叫漫游地以外的国内电话 0.70元/ 分钟(原方案二)


另:漫游时国际长途=主叫漫游所在地电话资费+国际资费


详细分析见《漫游费听证结果不容乐观推荐最优方案》。


 


春节过了,南方抗击雪灾最艰苦的时间已经过去,无论选定那种漫游费降低方案,越早实施,让消费感觉到价格下调越好,否则只能是积聚不利的舆论。


 


同时,运营市场竞争格局调整,也应该尽快进行,同样也是越早越好。固网运营商没有移动牌照,不应该成为漫游资费上限不能下调的借口,但应该看到,只有尽快向固网运营商发放移动牌照,壮大联通双网,才能在移动通信市场形成有效竞争局面,也只有在这种时候,运营商也才有降低资费的动力。


 


顺祝各位网友读者,春节快乐。


 


相关:


中国电信业重组核心是壮大联通双网


监管缺失导致电信市场竞争失控


电信重组实施在即 细节决定成败


昨天,信产部、发改委发布《关于降低移动电话国内漫游通话费上限标准的通知》,并接受新华社记者的采访《部清算司就移动电话国内漫游通话费上限标准最终方案答新华社记者问》,漫游费上限下调方案确定,简单说就是,主叫6毛每分钟,被叫4毛每分钟。实施时间也非常明确,3月1日起实施,却有技术困难,不迟于5月1日。


 


虽然方案还存在一些问题(见《分析漫游上限调整新方案:打补丁打出新问题》),但但只要实施就比拖着不决策强得多。从去年4月开始消费者调研,到现在已经快十个月了,带来的只是一波高过一波的用户意见和媒体误报。其实制定得只是价格上限,运营商实际执行价格只要不超过价格上限就可以了。由于允许运营商向下调整,即使存在一些问题,仍可以在实施中加以调整。


 


这次漫长得漫游费调整从网络调研、专家调研、会计师事务所成本核算到召开听证会、确定实施方案,可谓一波三折,象刘兴亮说得,可以写一部肥皂剧了。虽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探索,但其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相信有关部委今后调整时会总结经验。例如:


 


1、电信企业高固定资产、低变动成本的成本结果,不适合成本核算,因为随着使用量增加,平均成本迅速下跌;


 


2、价格下降听证效果不明显,尤其是类似的上限下调,还是尽早调整,并不断调整为好,最好建立定期的调整周期不断分析并调整(象各地的最低工资和运营商间互联网费用结算标准那样);


 


3、有关部委应密切关注媒体舆论报道,避免“漫游通话成本是零”这样的明显不合理报道成为主流,有关机构应该尽早辟谣,即使不能说明成本实际金额,说明成本构成也好,专家以个人名义出面解决不了这一问题,专家并不能代表国家机关观点,反倒可能引起更多的不必要的误解;


 


4、决策周期越短越好,拖得时间越长,引起的反响越大,越难调整;


 


5、形成公平、有效的竞争环境是价格调整的前提,否则价格调整结果可能是“一家欢喜多家愁”。


 


现在,漫游费上限新方案已经公布,移动联通们这个月剩下的不多工作日要辛苦了,感谢你们。相信你们会看到,资费下调可以鼓励使用量增加,并不全是负面。


至于漫游费下调后,固网运营商及联通的经营问题,有关部委也已经注意到了,相信会很快解决。固网运营商电信、网通很快会获得移动牌照。联通自己也应该考虑一下,能否自己拿出一个合理的“壮大双网”的方案来呢?


 


另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


07年最后一个工作日,广电总局、信产部出台互联网视频管理规定;


猪年倒数第二个工作日,广电总局、信产部就《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答记者问;


 


猪年最后一个工作日,信产部、发改委在全力抗灾的同时,仍召集相关机构讨论漫游费修改方案;


此后的下一个工作日,也就是鼠年的第一个工作日,信产部、发改委下发漫游费上限下调通知。


 


含义在哪里,不多说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去年年底,广电总局出台了《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规定》,将于1个月后开始实施。


 


从目前信息来看,广电总局并未准备好,该规定也未能如期实施。《中国经营报》2月4日文章《放宽视频网站国有资本控股条件广电总局严管视听服务牌照发放》也证明了这一点(今天才3日,看来我和记者一起提前过日子了),“广电总局相关的视频管理部门正在紧急调配人员,并将于未来2~5个月内完成人员配备。”、“关于《规定》的细则也将在近期出台”。


 


只有实施细则出台、人员基本到位,该规定才能真正开始起作用。《大网站擦边、小网站放任导致互联网视听节目严管出台》,盗版、黄色、不健康内容大量在视频网站出现,是导致监管严厉政策出台的根本原因。近期13个部委联合对此类信息的严厉打击行动实际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这一点。政策真正实施还需要一段时间,但随着各种对内容严管措施的推出,小视频网站,尤其是一些个人网站,将大量关闭,视频网站将进一步集中。相信最终的互联网视频监管行动会充分发挥网站作用,而不是将整个行业一竿子打死。


 


相信有关部委也会看到视频网站的积极作用,给予现有企业一定的保护,其实新闻监管部门对综合门户的管理,应该可以作为视频监管的一个标杆,广电总局应该好好学习一样。目前不仅是新闻,博客文章也得到了有关机构的认可。


 


但需要注意的是,《规定》几乎对现有主流视频网站设立了一个很难达到的门槛。该门槛很高,但这些网站已经在门里了,《规定》不会要求其停止服务,而是象一把“悬在视频网站头上的剑”时刻威胁视频网站。视频网站要想存活下去,就必须按有关规定自行监管好内容,否则一旦被“踢”出门,再想进来几乎没有可能。其严厉程度远超过运营商对SP的监管措施。


 


鼠年了,视频网站好自为之吧,祝投资者都发大财。



最近一个月,中国南部遭遇百年一遇的雪灾。国家主席***、国家总理***春节期间都在抗灾的第一线度过,五大运营商一把手也都在一线指挥抗灾。


运营商直接经济损失虽只有十多亿元,但通信联系对抗灾指挥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一线几十万抗灾者没有通信支持,将大大影响效率。


在雪灾中,通信不仅有利地支持了抗灾指挥,也成为灾区人民了解灾情的最重要工具。小区广播被大量在灾区和交通拥堵区域使用。运营商还提供了大量的免费服务,以方便用户与亲人沟通,缓解交通压力。


此次抗灾也将促进运营商管理提升,各运营商都启动了应急方案,全国统一指挥、跨省支援、对口支援、统一协调物资供应等都得到大量采用。今后全国统一产品规划、一体化市场推广将肯定会越来越多。


一个新问题值得思考:运营商之间基站如何共用?如何抗灾?有关部委能不能出台一些政策推进这样的合作?


 


相关:


2008-02-01 | 雪灾面前运营商体现社会责任


2008-02-05 | 尚儒客栈 业务支撑也在为抗灾做贡献


您认得这是什么吗?


科技时代_中国移动基站受灾严重情况(组图)


这是广西柳州融安灾区的移动通信光缆,因冰雨天气,光缆上结满了冰,变粗数十倍。


 


这个呢?


中国移动基站受灾严重情况(组图)


这是在风雪中还在工作的移动通信基站。


 


看看《中国电子报》对五大运营商抗击雪灾的报道:


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全力抗击雪灾 力保通信畅通 


 


再看看铁通、卫通的最新报道:


万名铁通万名员工抗灾保通信赵吉斌亲自指挥 


中国卫通发挥卫星通信优势协助抗灾救灾工作


 


更多报道到各大综合门户网站看吧。


 


马上就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了,大量通信行业的员工还奋斗在抗灾一线,部分员工甚至是根据集团公司的紧急部署,从黑龙江、辽宁等地远赴灾区。


抗战在一线的通信行业以及交通、电力行业员工,武警战士们,辛苦了。谢谢你们!


 


另湖南卫视赈灾节目《爱心大融冰——和你一起过年》将于 2月5日晚现场直播。广西卫视将在今天(2日)晚举办大型赈灾义演晚会。央视《中华情》将推出赈灾特别节目,也谢谢它们。


 


相关:


雪灾面前运营商体现社会责任


运营商忙于抗灾近期难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