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2008-03-11


去年两会手机全面单向收费成了两会议案,今年固网取消月租也成为议案,电信业受到两会代表关注,本来是好事,但其中有些明显是误解。


信息不对称已成消费者漫天要价的基础,更有甚的还有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明确提出“降低电信通信资费;取消双向收费,实行单向收费;取消手机月租费;取消漫游费;取消各种套餐”的“一个降低,四个取消”。有关部委也默认“漫游成本是零”这样明显不合理的舆论误导消费者,这使得运营商成了最终的出气筒。


一年一度的315又快到了,电信运营商将肯定会再次成为被打击的重点。


运营商首先是一个盈利主体,其提供的服务也必须保证能够带来一定的收入。






 双向收费、月租、套餐全取消不可行


      双向收费、月租、套餐都能保证运营商在提供服务的时候获得一定收入,目前部分资费严重偏离了合理的区间,有足够的下调空间,应通过市场竞争或有效监管推动其不断下调,这非常正确。


      但如果要求无套餐、无月租、单向收费都做到则不现实。如现在固网用户中存在大量只交月租的零话费用户,如果再取消月租(适当降低可以,实际农村也只有几元钱),必然会出现大量的占用系统资源,但不发生费用的用户。再如,在移动接听固网电话时,由于移动运营商需向固网运营商提供结算费用,移动运营商还可能出现“有支出、没收入”的特殊情况。


      此外,这还可能竞争对手还可能会有机会通过购买号码,促使其提高成本、降低服务质量,也导致了号码资源的浪费。 


      这也就是为什么,手机单向收费已经全面实施,但实际各地实施的大都是基于套餐的准单向收费。固网月租开始陆续取消,但大都转换为了可以保证运营商最低收入的套餐形式。


      实际上,在最新推出的固网套餐和中国移动公司的套餐中,大都遵循“套餐内费用与套餐外相一致”(套餐内费用=套餐资费/套餐所含分钟数),“消费越多资费越优惠”的规律。


然运营商成为315消费者投诉的焦点也应该从运营商自身找原因:例如,个别资费严重不合理、套餐不易理解、资费不透明以及再代收费、互联网、服务等方面仍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相关:


解读信产部规范电信资费方案指导意见 [情报分析] [原创 2/28/2008]


浅析电信重组及大部委调整传闻 [情报分析] [原创 3/3/2008 ]


2008-03-10



【模拟前提】


中国电信获得联通CDMA网络及CDMA2000牌照;


中国移动获得TD-SCDMA牌照及固网牌照;


中国联通合并网通后获得WCDMA牌照。


(注:此重组方案核心是分拆联通,五合三、六合三中只是加入了铁通和卫通,对模拟结果基本没有影响,分析此方案,也并不表示我认同该方案)


 


【简单模拟分析】


结果1、中国电信改变全球CDMA颓势。


【原因分析】中国电信还没有拿到C网,全国上下的C计划已启动,这与中国联通靠压缩费用实现C网盈利完全不同。目前联通C网已是全球用户数前列的网络,如果早已在积极准备移动服务的电信能够接手,再加上全球前三CDMA设备的中兴通讯、华为技术,3G竞争格局彻底改写不是没有可能。项立刚认为《电信重组将改写全球CDMA市场格局》,如果真能形成合力,可能他说得还不够。因为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市场,而如果中国最强大的运营商中国移动不上WCDMA而选择TD-SCDMA,无疑到WCDMA阵营是一个打击。


当然,高通等不能只是在哪里等着收专利费,必须积极推动产业链变革,只有一起市场做大,大家才能分到更多。


 


结果2、中国移动领先局面仍能改变。


【原因分析】虽然中国电信获得CDMA网进入移动通信市场将提升竞争力,但至少几年内,它都很难撼动中国移动的领先地位。中国移动目前3亿多用户,并且以每月7百万的速度再增加,且集中了主要高端用户。


如果中国移动TD-SCDMA取得了成功并推向了国际市场领先优势将更大。至少有两个原因可以刺激海外运营商投资TD-SCDMA,一是全球用户最多的运营商中国移动的用户需要国际漫游服务,二是中国移动可以和设备商一起通过买方信贷将TD推向全球,就象中兴通讯在捷克建立欧洲首个CDMA2000 1xEV-DO Rev.A商用网络一样。这还未考虑中国移动自己在海外建设网络。


 


结果3、中国联通仍无力投资。


WCDMA可能几年内还是全球最成功的3G网络,但新联通仍很难超越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据说常小兵说过2008年200亿投资GSM网,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仍有明显差距。2007年中国移动全部投资超过1000亿元,而GSM投资超过400亿元,中国电信在为3G压缩投资的情况下,全年计划投资额度也近500亿元(参见四大运营商07年投资预算公布中移动领先难撼动中国移动下半年申请在此基础上追加投资10%)。2008年中国移动在TD、中国电信在移动通信上的投资还将进一步加大。


由于重组时,如中国联通所望,向其颁发了WCDMA牌照,且又获得了中国网通在北方十省处优势地位,整体盈利状况也不错的固网支持,这反倒降低了政府采取对其有利的不对称管制政策的可能。因此在资本市场上,中国联通难得到过多的照顾,而已经在A股、香港、美国上市,其大规模融资的可能性并不会比中国电信、中国移动更大。


 


相关:


全球CDMA运营标杆企业选择 [竞争标杆] [原创 2008-03-05]


社会责任也是中国移动的竞争优势 [原创 2008-02-27]


中国3G未启备战已白热化 [情报分析] [原创 2008-03-04]


2008-03-07


发表于2008年2月《电信技术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国内的运营商都已不能将自己置身于国际市场之外。最积极是中国移动,已经在积极寻找进军国际市场机会,不仅收购了香港的运营商,而且去年还在巴基斯坦开辟了新的战场。另一个移动通信运营商中国联通在不断扩大在全球的漫游服务地区,还先后竞标获得了澳门的CDMA(2G)牌照和CDMA2000(3G)牌照,现在3G网络已经开通,此外还新建了与越南的光缆通道。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两大固网运营商也积极在海外建立办事处或分公司,建设陆地光缆。中国铁通2007年4月才经信息产业部批准将所拥有的国际互联网设施投入对公众服务,目前也兴建并开通了深圳-香港、绥芬河-俄罗斯、阿拉山口-哈萨克斯坦三个国际通信出口。各运营商都已经很难将自己置身于全球通信市场之外,在积极展开与国外运营商的各种合作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关注运营商积极走向国际市场的动作,只有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才可能获得更多的收益。


 


运营商参与国际市场主要方式


首先,回顾一下国运营商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种种做法,大致可以分为海外运营、海外参股和提供增值服务三类。


 


1、海外运营


目前在中国内地以外,中国运营商运营的网络有:中国移动在香港的中移动万众的GSM网络、在巴基斯坦的CMPak的GSM网络及中国联通子公司澳门联通运营的CDMA2000 Rev.A版本3G网络。


香港中移动万众是中国移动收购原华润万众后的全资子公司,CMPak是中国移动全资收购巴基斯坦Paktel后的子公司,目前已获得在巴基斯坦全境提供服务的牌照。香港与内地关系已经密不可分,而巴基斯坦是继中国、印度之后全球最有潜力的市场。中国移动将其在中国内地运营的成功经验推广到了两个市场,这两个市场还可以享受到由于中国移动大批量采购带来的设备优惠。据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介绍,中移动万众并入中国移动后,设备采购成本降低了一半。而获得巴基斯坦CMPak设备、系统订单的华为、中兴、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爱立信、亚信等公司,也都是中国移动原有的合作伙伴。中移动万众在与国内业务融合方面又向前迈出了一步,考虑到广东和香港市场越来越不可分割,不仅用户可以方便地漫游到香港。在去年广东移动退出的八大全球通套餐中,多款提供了在香港的免费接听,香港用户在中国漫游也可享受优惠的服务。


与中国移动的海外运营策略不同,中国联通更多地将澳门子公司的CDMA2000版3G网络作为了新业务的试点,在国内3G牌照迟迟不能发放的情况下,澳门无疑给联通提供了一个极佳的3G业务练兵的机会。随着CDMA2000 Rev.A版的开通,视频电话、手机电视等大量新的业务、新的计费模式在内地未发放3G牌照前已展开了实验,而一机双号正式商用,顺利完成了2G向3G的过渡,这为将来内地CDMA网向3G演进提供了练兵场所。


除积极推进澳门联通的3G网络外,联通也积极争取与当地运营商联合申请香港的CDMA2000牌照,虽然最后被城市电讯抢走,但联通仍能从漫游服务中获得收益。


固网运营商中国电信也参与了沙特阿拉伯固网牌照的竞拍,虽未能入围最后的候选名单,但同样也是一个积极的探索。


中国网通曾积极进行国际化运作,提供国际海缆服务,但目前这部分资产全部卖出了。


 


2、海外参股


与海外运营商积极参股国内运营商不同,目前国内运营商海外参股的例子不多,网通拥有香港固网运营商电讯盈科20%的股份,这也是目前国内运营商仅有的一个以小股东方式参与国际电信运营服务的。但多年来,双方之间的业务合作开展得并不多。中国网通更像是一个资本投资者,而不是实业运营商。


 


3、提供增值服务


与直接参与运营方式不同,几大运营商都在试探增值服务提供。大致有几种模式。一种是为国内客户提供海外活动提供服务,移动运营商提供全球漫游服务,固网运营商电信、网通也通过在欧洲、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地建立分公司,以便更好地为国内客户的海外分支提供一体化的数据服务。第二种是内容输出。北京奥运赞助商网通、移动通过网络向海外客户提供奥运信号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此外,中国电信子公司中国通信服务公司、中国网通的子公司系统集成公司也在把自己的网络建设、网络服务向海外运营商输出。


 


运营商国际化的主要不足


虽然目前国内的几大运营商都在积极谋求国际化,但它们与著名的跨国运营商,如沃达丰、西班牙电信、AT&T、NTT DoCoMo、韩国SK电讯等相比还有明显的差距。主要包括:


 


1、未能摆正位置。中国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运营商也是全球最大、也最有潜力的运营商,中国移动股票市值也位列全球第一。虽然从许多方面看,我们都不能说是全球领先的运营商,与领先者也还有明显的差距,但在国际谈判方面中国运营商也拥有了先天独厚的资源,不能总敢当小学生。


 


2、资本运作方式单一。目前中国移动进入国际市场,只采取利用自有资金全额收购所有股份私有化的模式,这虽然有利于提高控制力,但限制了收购规模,不利于降低投资风险,也不利于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资源。澳门联通为竞标获得全新的牌照,也是全资运营,而澳门只有50万人,市场规模有限。中国网通虽然拥有电讯盈科20%的股份,但其购买股份更多地是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中国网通与电讯盈科、大股东李泽楷的合作关系也并不默契。


 


3、目标市场范围过窄。中国许多行业进入国际市场都避开竞争激烈的发达国家市场,而定位于新兴市场。新兴市场,尤其是非洲部分国家,目前国内局势不稳定,投资风险较大,且目标收购对象有限。中国移动收购MILLCOM未果,被投行指将收购南非跨国运营商MTN,实际都由于可收购对象数量有限,无形中降低了谈判余地,提高了收购成本。


 


4、服务模式种类少。目前几大运营商进入国际市场都采取了国内业务克隆的模式,这有利于国内的成功经验快速应用到海外市场,从而快速获利。但各国政策环境不同,竞争环境也千差万别,在国内成熟的模式在国际市场上并不一定能够成功。虽然目前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也象AT&T、英国电信等公司在中国做的那样,开始在全球设点,为国内走出去的客户提供数据服务,但规模还不大。


 


运营商加快国际化步伐的几点建议


国内运营商走向国际市场,是不可避免的。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将国外的运营商作为标杆,将其成功经验与运营商在国内积累的经验相结合,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运营商国际化之路来。这就要求我们在几个方面提高:


 


1、全面监测国际市场动态。只有长期跟踪国际市场的变化,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收购或合作的各种机会,如果等各界都认为必须采取动作时,如研究机构已公开表示中国移动很可能收购南非运营商MTN时,MTN已经不再是收购机会,MILLCOM也处于同样原因。此外通过监测国际市场动态,还可以学习国际化运作经验。不仅关注发展中国家市场,也关注发达国家市场。不仅关注一个市场中的市场规模较小的运营商,也关注市场中的领头羊。例如可以学习SK电讯在美国提供虚拟运营服务的方式,在海外提供服务,而不是采取重新建网的模式。方式可以选择是在公司内部建立专门的国际市场情报机构或者将相关业务外包给咨询机构。


 


2、逐步建立全球研发机构。目前国内运营商的研发机构都在国内,这对研究国内市场有利,但不利于了解全球市场,将国际先进技术引入中国,也不利于理解全球不同地区的业务需求。通过建立全球研发机构,不仅可以跟踪全球技术动态,还可以吸引全球的顶尖研发人才,研发出符合当地特殊需要的产品或服务,同时由于为技术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之间转移提供了机会,将降低研发成本。


 


3、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中国运营商拥有全球最多的用户,也是全球最复杂的市场之一,在长期运营中,运营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进行了积极的技术探索,例如双模双待手机、NGN、IPTV、EPON、P2P等方面,中国运营商管理着世界上最复杂的运营环境,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将推动自有技术得到全球认可,这将增加跨国运营或技术、产品输出的机会。


 


4、建立多样化的融资渠道。国际资本市场的收购方式很多,可通过自有现金收购,还可通过换股收购、发行债券收购、银行贷款收购,也可以多家运营商联合收购、公司间交叉持股,形成利益共同体,还可以通过实业与金融资本公司之间的合作联合收购。只有充分利用各种融资渠道,才可能收购具备足够规模的目标,否则资本障碍将成为做大做强国际市场的最大障碍。


 


5、尝试多渠道投资策略。不仅可以全资收购,还可以联合收购,可以拥有51%的股份控制以合并报表,也可以只拥有百分之二~三十股份,成为单一最大股东,也可以作为小股东投资,虽没有控制权,但可以分享利润。还可采用技术入股方式、资产入股方式,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多项投资可采取不同的投资策略,以构成多样化投资组合,降低投资风险。


 


6、创新服务模式。不仅可全资收购已有运营商或竞购新发放的运营牌照,还可提供虚拟运营服务,还可以通过业务输出、资源输出以分享利润。海外运营商在中国很难获得基础电信服务运营牌照,但NTT DoCoMo、澳大利亚电信、沃达丰都在中国获得了不错的收益,其做法我们完全可以在进入国际市场采用。


 


7、充分利用当地各种资源和优惠政策。无论进入哪个市场,当地都有大量的人才、资金支持,也可能针对不同合作方式推出多种优惠政策,充分利用当地人才,可更好地将公司成功经验转移到新的市场。


 


8、与国内伙伴一起走向国际。运营商在国内多年发展下来,已经形成了一批设备、终端、软件的合作伙伴,目前这些合作伙伴在国际市场已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如华为、中兴、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在系统设备市场,UT斯达康在IPTV、EPON市场、烽火通讯在光纤传输市场都具有国际影响力,大量的终端厂商都已在为国际运营商代工,大家携手走出去,不仅可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而且可以缩短融合时间,快速形成竞争力。由于语言相通,也更容易沟通。




相关:


和项立刚老师聊电信315观点总结 [原创 2008-03-05]


全球CDMA运营标杆企业选择 [竞争标杆] [原创 3/5/2008]

近日百度公测语音搜索,也开始提供增值服务,实际上,目前SP仍是互联网公司的一个重要收入来源,相信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司进入。


与运营商提供互联网服务类似,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开始提供电信服务,尤其是在VOIP电话,虽然目前政策还未开禁,但已有大量的服务商存在。


除SP外,互联网公司在搜索服务、网站支持、内容提供(含WEB2.0)等方面都在与运营商进行着各种合作。互联网、电信的融合、互动,形成各种类型的合作模式,推动产业链变革,已成不可阻挡的趋势。


此外,相互进入带来的另一个好处可能价值更大,那就是其为业务创新提供了新的学习对象,而不是仍局限于传统的思维中。而象互联网一定免费、运营商不能接受IPHONE模式这样的传统思维,实际已经限制了行业的发展。


相关:


电信、软件、互联网企业会战即时通讯 [原创 2008-02-22]


中国IT界的合纵连横 [原创 2007-11-7]


中国互联网的蓝海红海选择 [原创 2007-10-18] 

2008-03-06

【消息简述】最新传闻中《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信息产业部将与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国防科工委及发改委一部分职能合并,成立后的新机构命名为“工业信息部”。


 


【真伪辨别】根据信息产业部网站对《信息产业部职责》的描述,信产部目前分管范围从总体看可分为信息产业(包括信息产品制造业和软件)、通信及互联网网络管理、邮政业务管理三部分。


 


在信息产业战略决策方面,信产部与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发改委的相关职能重叠,合并应该在情理之中,这符合“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做工作报告”中温总理阐述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思路——“围绕转变职能,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调整和完善行业管理机构,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针对职责交叉、权责脱节问题,明确界定部门分工和权限,理顺部门职责关系,健全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机制。”。


 


而在国防科工委《机构职能》中也详细介绍了该委的职责,其本身就是上次政府机构改革中“核、航天、航空、船舶、兵器工业”五个部委合并的结果,这五个部委原来也都以生产为主。


 


28个国务院组成的部门中,国防科工委和信息产业部在生产职能上是平行,只是分管行业不同,在管理方式上也有很多是类似的。国防科工委和信息产业部合并也符合国务院机构改革思路。


 


此外,国防科工委与发改委职能也有部分重叠。


 


因此,信息产业部生产管理和国防科工委与发改委相关职能整合成一个部委可能性很大。


 


由于国防科工委整个部委划转,发改委少部分相关职能进入,合并的难点在于信产部非生产性的管理职能的处理。


 


邮政业务管理相对独立,据说将和铁道部交通部民航总局合并为新的交通部,负责交通相关的服务。这也符合国务院机构改革思路。


 


最大的问题出现在通信及互联网网络管理管理职能的处理上,这是一个相对独立但很重要的职能,而且目前与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版权局)、文化部的职责出现交叉,尤其是广电总局的冲突。据悉,新文化部也在整合之列


 


由于涉及多个部委的调整,为缩短对政府工作影响的时间应该分步进行,逐步实现融合。因此前期将相对独立的邮政管理业务划出后的信息产业部和国防科工委及发改委相关职能合并成立新部委属于正常的设想。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本来就是一个无实质性业务的临时机构,在《政府机构》中只在“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中有一个单设办事机构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其职责也主要是协调,政府机构调整后,需要调整的事项减少,取消也很正常。


 


但此方案仍没有解决广电总局和信产部在网络管理上的冲突,影响“三网融合”大趋势,未来通信及互联网网络管理及其他信息传送网络管理合并成立一个委员会应该是趋势,韩国近期成立的放送通信委员会 ,值得我们借鉴。


 


另一种考虑是将信产部生产管理职能参与上面的合并,而将信息产业部的通信及互联网网络管理管理职能、广电总局的网络管理职能与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合并,这也意味着广电总局的网络管理和内容管理分离,就是说同时完成了对广电总局的重组。


 


相关:


浅析电信重组及大部委调整传闻 [情报分析] [原创 2008-03-03 ]

2008-03-05

3月4日,应新浪科技要求,我和项立刚老师一起就漫游费、套餐等热点问题与网友交流。先上一张照片,大家先比一比,哪一个更帅一点?


项立刚付亮:高价漫游费把用户都赶到低端群

 


观点总结(大部分观点,我和项立刚老师两个人都类似,这里就不分彼此了):


 


1、漫游费上限调整到主叫6毛、被叫4毛,整体看降价幅度较大,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漫游费调整时间延迟主要原因是相关部委为了尽快出台,未能充分考虑运营商的调整时间;


3、资费下调用户调研结果不明显,最好是有关机构主动调整,而主管部门调整,又不如建立有效竞争环境,让运营商主动采用新技术,提高管理水平,降低资费;


4、减少套餐数量,让消费者能弄得清楚到底哪个套餐比较便宜,很有必要的,但并不能一味地取消套餐,套餐组合是运营商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手段;


 


5、从国外看,简单限制领先运营商市场份额,效果并不明显,在中国,中国移动大力提高农村通信覆盖率,拉大了网络覆盖方面的优势,又使得有关部门很难限制其发展用户,实际上,政府推动有效竞争局面,可采取的不对称管制政策很多,我们现在是用得少,而且一般管制政策出台时间都明显滞后,也就很难起到效果;


6、目前当务之急不是鼓励中国移动做大做强走向国际,而是形成有效竞争局面,让国内消费者受益;


7、漫游费上限从7毛调整到6毛,出现了价格倒挂及一些其他问题,但不是很严重;


8、同城特例、漫游地本地电话拨打漫游电话、漫游时打国际长途,新资费上限中并没有很好解决(看来需要运营商自己调节了);


 


9、套餐只能下调部分用户资费,必须考虑到未选择套餐用户的利益;


10、在目前2G网络上提供数据服务,成本很高,因此运营商并不积极,应尽快促进3G等新技术应用;


11、固网、移动数据业务还存在不少服务问题;


12、运营商间互联互通仍是目前服务问题的焦点之一,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管;


13、运营商有的通知未考虑消费者可理解程度,套餐推出前应先让老大妈看懂。


(回头看看,我说得很乱,今后要多向项立刚老师学习)


 


相关:







·项立刚付亮:高价漫游费把用户都赶到低端群
·项立刚付亮:高价漫游费把用户都赶到低端群(2)
·项立刚付亮:高价漫游费把用户都赶到低端群(3)
·项立刚付亮:高价漫游费把用户都赶到低端群(4)

根据新浪科技报道,截止到2007年底,美国移动用户共有2.57亿,其中CDMA用户为1.38亿。五大运营商中,AT&T Wireless(GSM/WCDMA 7010万用户)Verizon Wireless(CDMA6570万用户)Sprint Nextel(CDMA5389万用户)T-Mobile USA(GSM/WCDMA 2870用户),由于Alltel在去年被私募基金以275亿美元收购,因此缺乏去年四季度的运营数据。而全球最大CDMA运营商Verizon Wireless,去年耗资60亿美元将网络升级为CDMA EV-DO Rev.A,是最为铁杆CDMA运营商,下一代网络有意采取与沃达丰相同的移动通信技术LTESprint Nextel去年已开始投资WiMAX


 


可以说全球CDMA前景不容乐观,CDMA企业该怎么做,这里从全球找几个典型的学习标杆。希望中国的CDMA网运营商能从中发现几个学习对象,深入研究一下。


 


1KDDI 以后入者挑战GSM/WCDMA,类似中国格局。


最近一期的《世界电信》用大量篇幅给予了深度报道,希望中国的相关运营商能够好好学习一下。以下是部分可以从网络找到的信息,更多请购买《世界电信》杂志。


 KDDI业务应用:定位导航用户超千万 网易 2008-3-3 10:23 2条相同新闻>>
 
KDDI业务应用:定位导航用户超千万(组图) (1) 赛迪网 2008-3-3 10:19 3条相同新闻>>
 
KDDI技术选择:上马CDMA网络抢占3G先机() 网易 2008-3-3 09:53 4条相同新闻>>
 
聚焦KDDI:从配角到有力竞争者 新浪 2008-3-3 09:50
 
KDDI借势CDMA技术抢占3G先机 IT专家网 2008-3-3 09:31 5条相同新闻>>
 
KDDI进行手机定制 扩大了竞争优势(组图) (1) 赛迪网 2008-3-3 09:29 4条相同新闻>>
 
KDDI抓住政策契机由弱变强 新浪 2008-3-3 09:12 2条相同新闻>>
 
KDDI资费模式:包月制拉动ARPU提升 新浪 2008-3-3 08:59
 
WIN套餐解析KDDI价格策略 新浪 2008-3-3 08:59
 
链接:KDDI的研发 新浪 2008-3-3 08:38
 
KDDI田中孝司:提升服务挑战2010” 新浪 2008-3-3 08:38


 



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陆续开幕了,今年政府换届,将决定新的国家领导人和信产部等部委“一把手”人选,此外还增加了国务院机构改革议题,可以说将影响到今后的政府运作,至关重要。


与往年类似,两会也成了国内外媒体报道的焦点,两会代表也成为记者追逐的核心。


 


但根据两会流程,代表主要工作内容是提出议案以及参与有关方案的讨论、建议修改或决定是否通过。虽然代表具有很高的参与决策权,但可以看到,两会代表的职责并不是发布新闻。重要新闻方面,两会本身也准备了多次专门的相关机构新闻发布会和记者见面会,这才是正式的向媒体提供信息的窗口。


 


两会代表接受关于本职工作的采访,大都是因其现在作为代表才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实际其采访内容除与两会提议有关的部分外,基本上都是旧信息的再叙述,对竞争情报工作者来说,价值并不大。


 


相关:


浅析电信重组及大部委调整传闻 [情报分析] [原创 3/3/2008 ]


如何不被电信虚假传闻左右 [原创 10/30/2007 ]


互联网声音不容忽视 [原创 1/4/2008]


2008-03-04

为了TD-SCDMA市场,近日世界两大设备商华为和诺基亚西门子走到了一起,共同接起了合资企业鼎桥的市场工作,而且继续支持鼎桥的TD研发。鼎桥的市场推广在中移动去年试验网中成绩不理想,迫使两大竞争对手中出现了“竞合”。这其实是瞄准中国 3G市场众多动作的一个。

 


目前TD-SCDMA实验网即将开始全面测试,下一阶段网络建设展开在即。同时由于漫游费上限下调,移动替代固网加剧,无论重组与否,电信网通都将获得移动牌照,同样需要建设。现在设备商已经开始了强大的市场攻势。


 


以TD-SCDMA市场为例,除华为、诺基亚西门子外,中国市场上最大的移动设备供应商爱立信也将独立出战下一阶段的招标。也就是说,下一阶段的TD招标者中将包括华为、中兴、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大唐移动、新邮通等,上一阶段四大设备商竞争的格局将出现天翻地覆的变化。


 


再看CDMA市场,中兴接手原爱立信设备的升级,华为升级天津的CDMA网络,海外设备商开始和电信接触,无不是为未来的CDMA2000布局。


 


相对来说,可能WCDMA好像冷一点,一是牌照获得者未定,二是由于核心网与TD-SCDMA一致,各设备商又有大量的国际成功案例,也都是目前GSM设备的提供商,实际暗战早已开始,甚至进入了划定势力范围的阶段。


 


此外还有日本的运营商已携小灵通升级技术游说网通、电信。


 


虽然重组未定,3G牌照发放未定,变数还很多,但中国巨大市场已不容设备商、终端商忽视。格局未定反倒会增加其想象空间,考验其把握机会的能力。

2008-03-03


电信重组传闻还在不断变化,五合三、六合三、五合二方案不断“创新”,即使是同一种方案,也出现了电信收购联通C网还是G网,新电信的一把手、二把手是谁不是谁的变化。当然还有专家提出不少“新”观点,曾剑秋教授的方案实际源于2002年中国电信分拆(变化并不大),李进良丁守谦两位老先生继续推全国统一建TD网,算是亮点的就是原本认为传统运营商都应该死掉、电信重组就是烂土豆重分配的放炮专家阚凯力教授再次放了一个分配烂土豆的方案“南移动+北联通:北移动+南联通”。


 


而与此相关,有关信产部的大部委调整又开始传播。信产部和广电总局合并了,信产部和国防科工委等合并成立“信息工业部”了等等。


各种传言成了两会前电信领域最大的焦点。可能只有到两会结束,这些传闻才会逐渐被准确的信息所替代。


 


但无论传闻与否,企业都需要发展,员工都需要工作,这些都不会像上市公司股价一样有那么大的变化。调整会出现新机遇,也应该把握,但除公司情报部门外,现在最重要的还是做好当前的事,而不是为传闻所左右。


 


另各界传闻其实可以很简化:


关于电信重组:


目前各种重组传言实际可以归结为两类:


1、分拆联通。分拆的结果必然是出现三个主流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联通某网:中国网通+联通另一个网。


2、不分拆重组。电信和联通必然合并。


两种方案中,铁通、卫通都是配角,先不用考虑。方案二中甚至网通也成为配角(但网通仍有很多机会,与移动合并或合作,与电信+联通合并,引入外资,选择WIMAX进入无线宽带等)。


至于谁做哪个公司的一把手,什么时候重组,实际除当事人外都没必要去管。因为对公司未来影响有限。现在影响最大的可能是联通C网的员工,因为它们处于重组传言的核心。


 


关于信产部、广电总局的调整:


信产部职能调整几乎是必然的。目前信产部主要由电信运营管理、邮电业务管理、电子设备生产三部分组成,而且三部分之间关系很弱。逐渐分离重组是必然趋势。


广电总局的传输网络管理和业务管理分离的可能性也很大。


传言中,广播影视管理将和新闻出版一起进入新文化部,邮政总局将进入新交通部,都是基于此基础上,但调整肯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即使象两部委合并成立新的商业部那样,挂牌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而大部委调整只是到2020年完成的行政机构改革的一部分,因此也大可不必着急。当然随时可能需要减少一个或几个部长,这也与普通百姓无关。


 


相关:


电信重组切勿成为投行获利工具 [原创 2008-02-26 ]


哪几个运营商将死在分拆重组传闻中? [原创 2008-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