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国内的运营商都已不能将自己置身于国际市场之外。最积极是中国移动,已经在积极寻找进军国际市场机会,不仅收购了香港的运营商,而且去年还在巴基斯坦开辟了新的战场。另一个移动通信运营商中国联通在不断扩大在全球的漫游服务地区,还先后竞标获得了澳门的CDMA(2G)牌照和CDMA2000(3G)牌照,现在3G网络已经开通,此外还新建了与越南的光缆通道。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两大固网运营商也积极在海外建立办事处或分公司,建设陆地光缆。中国铁通2007年4月才经信息产业部批准将所拥有的国际互联网设施投入对公众服务,目前也兴建并开通了深圳-香港、绥芬河-俄罗斯、阿拉山口-哈萨克斯坦三个国际通信出口。各运营商都已经很难将自己置身于全球通信市场之外,在积极展开与国外运营商的各种合作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关注运营商积极走向国际市场的动作,只有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才可能获得更多的收益。
运营商参与国际市场主要方式
首先,回顾一下国运营商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种种做法,大致可以分为海外运营、海外参股和提供增值服务三类。
1、海外运营
目前在中国内地以外,中国运营商运营的网络有:中国移动在香港的中移动万众的GSM网络、在巴基斯坦的CMPak的GSM网络及中国联通子公司澳门联通运营的CDMA2000 Rev.A版本3G网络。
香港中移动万众是中国移动收购原华润万众后的全资子公司,CMPak是中国移动全资收购巴基斯坦Paktel后的子公司,目前已获得在巴基斯坦全境提供服务的牌照。香港与内地关系已经密不可分,而巴基斯坦是继中国、印度之后全球最有潜力的市场。中国移动将其在中国内地运营的成功经验推广到了两个市场,这两个市场还可以享受到由于中国移动大批量采购带来的设备优惠。据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介绍,中移动万众并入中国移动后,设备采购成本降低了一半。而获得巴基斯坦CMPak设备、系统订单的华为、中兴、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爱立信、亚信等公司,也都是中国移动原有的合作伙伴。中移动万众在与国内业务融合方面又向前迈出了一步,考虑到广东和香港市场越来越不可分割,不仅用户可以方便地漫游到香港。在去年广东移动退出的八大全球通套餐中,多款提供了在香港的免费接听,香港用户在中国漫游也可享受优惠的服务。
与中国移动的海外运营策略不同,中国联通更多地将澳门子公司的CDMA2000版3G网络作为了新业务的试点,在国内3G牌照迟迟不能发放的情况下,澳门无疑给联通提供了一个极佳的3G业务练兵的机会。随着CDMA2000 Rev.A版的开通,视频电话、手机电视等大量新的业务、新的计费模式在内地未发放3G牌照前已展开了实验,而一机双号正式商用,顺利完成了2G向3G的过渡,这为将来内地CDMA网向3G演进提供了练兵场所。
除积极推进澳门联通的3G网络外,联通也积极争取与当地运营商联合申请香港的CDMA2000牌照,虽然最后被城市电讯抢走,但联通仍能从漫游服务中获得收益。
固网运营商中国电信也参与了沙特阿拉伯固网牌照的竞拍,虽未能入围最后的候选名单,但同样也是一个积极的探索。
中国网通曾积极进行国际化运作,提供国际海缆服务,但目前这部分资产全部卖出了。
2、海外参股
与海外运营商积极参股国内运营商不同,目前国内运营商海外参股的例子不多,网通拥有香港固网运营商电讯盈科20%的股份,这也是目前国内运营商仅有的一个以小股东方式参与国际电信运营服务的。但多年来,双方之间的业务合作开展得并不多。中国网通更像是一个资本投资者,而不是实业运营商。
3、提供增值服务
与直接参与运营方式不同,几大运营商都在试探增值服务提供。大致有几种模式。一种是为国内客户提供海外活动提供服务,移动运营商提供全球漫游服务,固网运营商电信、网通也通过在欧洲、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地建立分公司,以便更好地为国内客户的海外分支提供一体化的数据服务。第二种是内容输出。北京奥运赞助商网通、移动通过网络向海外客户提供奥运信号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此外,中国电信子公司中国通信服务公司、中国网通的子公司系统集成公司也在把自己的网络建设、网络服务向海外运营商输出。
运营商国际化的主要不足
虽然目前国内的几大运营商都在积极谋求国际化,但它们与著名的跨国运营商,如沃达丰、西班牙电信、AT&T、NTT DoCoMo、韩国SK电讯等相比还有明显的差距。主要包括:
1、未能摆正位置。中国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运营商也是全球最大、也最有潜力的运营商,中国移动股票市值也位列全球第一。虽然从许多方面看,我们都不能说是全球领先的运营商,与领先者也还有明显的差距,但在国际谈判方面中国运营商也拥有了先天独厚的资源,不能总敢当小学生。
2、资本运作方式单一。目前中国移动进入国际市场,只采取利用自有资金全额收购所有股份私有化的模式,这虽然有利于提高控制力,但限制了收购规模,不利于降低投资风险,也不利于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资源。澳门联通为竞标获得全新的牌照,也是全资运营,而澳门只有50万人,市场规模有限。中国网通虽然拥有电讯盈科20%的股份,但其购买股份更多地是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中国网通与电讯盈科、大股东李泽楷的合作关系也并不默契。
3、目标市场范围过窄。中国许多行业进入国际市场都避开竞争激烈的发达国家市场,而定位于新兴市场。新兴市场,尤其是非洲部分国家,目前国内局势不稳定,投资风险较大,且目标收购对象有限。中国移动收购MILLCOM未果,被投行指将收购南非跨国运营商MTN,实际都由于可收购对象数量有限,无形中降低了谈判余地,提高了收购成本。
4、服务模式种类少。目前几大运营商进入国际市场都采取了国内业务克隆的模式,这有利于国内的成功经验快速应用到海外市场,从而快速获利。但各国政策环境不同,竞争环境也千差万别,在国内成熟的模式在国际市场上并不一定能够成功。虽然目前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也象AT&T、英国电信等公司在中国做的那样,开始在全球设点,为国内走出去的客户提供数据服务,但规模还不大。
运营商加快国际化步伐的几点建议
国内运营商走向国际市场,是不可避免的。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将国外的运营商作为标杆,将其成功经验与运营商在国内积累的经验相结合,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运营商国际化之路来。这就要求我们在几个方面提高:
1、全面监测国际市场动态。只有长期跟踪国际市场的变化,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收购或合作的各种机会,如果等各界都认为必须采取动作时,如研究机构已公开表示中国移动很可能收购南非运营商MTN时,MTN已经不再是收购机会,MILLCOM也处于同样原因。此外通过监测国际市场动态,还可以学习国际化运作经验。不仅关注发展中国家市场,也关注发达国家市场。不仅关注一个市场中的市场规模较小的运营商,也关注市场中的领头羊。例如可以学习SK电讯在美国提供虚拟运营服务的方式,在海外提供服务,而不是采取重新建网的模式。方式可以选择是在公司内部建立专门的国际市场情报机构或者将相关业务外包给咨询机构。
2、逐步建立全球研发机构。目前国内运营商的研发机构都在国内,这对研究国内市场有利,但不利于了解全球市场,将国际先进技术引入中国,也不利于理解全球不同地区的业务需求。通过建立全球研发机构,不仅可以跟踪全球技术动态,还可以吸引全球的顶尖研发人才,研发出符合当地特殊需要的产品或服务,同时由于为技术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之间转移提供了机会,将降低研发成本。
3、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中国运营商拥有全球最多的用户,也是全球最复杂的市场之一,在长期运营中,运营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进行了积极的技术探索,例如双模双待手机、NGN、IPTV、EPON、P2P等方面,中国运营商管理着世界上最复杂的运营环境,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将推动自有技术得到全球认可,这将增加跨国运营或技术、产品输出的机会。
4、建立多样化的融资渠道。国际资本市场的收购方式很多,可通过自有现金收购,还可通过换股收购、发行债券收购、银行贷款收购,也可以多家运营商联合收购、公司间交叉持股,形成利益共同体,还可以通过实业与金融资本公司之间的合作联合收购。只有充分利用各种融资渠道,才可能收购具备足够规模的目标,否则资本障碍将成为做大做强国际市场的最大障碍。
5、尝试多渠道投资策略。不仅可以全资收购,还可以联合收购,可以拥有51%的股份控制以合并报表,也可以只拥有百分之二~三十股份,成为单一最大股东,也可以作为小股东投资,虽没有控制权,但可以分享利润。还可采用技术入股方式、资产入股方式,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多项投资可采取不同的投资策略,以构成多样化投资组合,降低投资风险。
6、创新服务模式。不仅可全资收购已有运营商或竞购新发放的运营牌照,还可提供虚拟运营服务,还可以通过业务输出、资源输出以分享利润。海外运营商在中国很难获得基础电信服务运营牌照,但NTT DoCoMo、澳大利亚电信、沃达丰都在中国获得了不错的收益,其做法我们完全可以在进入国际市场采用。
7、充分利用当地各种资源和优惠政策。无论进入哪个市场,当地都有大量的人才、资金支持,也可能针对不同合作方式推出多种优惠政策,充分利用当地人才,可更好地将公司成功经验转移到新的市场。
8、与国内伙伴一起走向国际。运营商在国内多年发展下来,已经形成了一批设备、终端、软件的合作伙伴,目前这些合作伙伴在国际市场已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如华为、中兴、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在系统设备市场,UT斯达康在IPTV、EPON市场、烽火通讯在光纤传输市场都具有国际影响力,大量的终端厂商都已在为国际运营商代工,大家携手走出去,不仅可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而且可以缩短融合时间,快速形成竞争力。由于语言相通,也更容易沟通。
相关:
和项立刚老师聊电信315观点总结 [原创 2008-03-05]
全球CDMA运营标杆企业选择 [竞争标杆] [原创 3/5/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