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2008-05-04

4月28日,澳大利亚电信?Telstra?宣布正式关闭CDMA网络。而不久前,韩国第二大电信运营商KTF也宣布计划在3年内放弃CDMA,组建其他网络,同时,美国和亚洲的一些运营商也开始停止C网运作。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目前全球CDMA网络发展如何?中国电信如果接手CDMA网络是否将重蹈联通“左右手互搏”情况?针对此类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万方咨询机构总监付亮。

  CDMA优势仍在 放弃只是少数


  记者:请问包括澳大利亚电信在内的一些运营商为何要放弃CDMA网络?这是否会给产业链上的厂商造成影响?


  付亮:不同公司放弃CDMA网络的原因各自不同。例如,澳大利亚电信本身就是双网运营,CDMA网络主要覆盖农村地区,用户少、维护成本高;KTF在CDMA网络上很难与SK电讯竞争;和黄则是因为在越南用户数很少。而这其中关于CDMA网络自身的因素则是由于CDMA产业链上企业数量少、综合实力相对较差,终端种类少等因素。


  至于这些运营商的放弃是否会对产业链上的厂商造成影响,我认为不会。实际上,随着3G及后3G的发展,CDMA产业链上的厂商也都在朝前演进,当然演进方向的选择各有不同,有选择UMB的,有选择LTE的,还有选择WiMax的。由于技术演进路线不同,实际上为运营商、设备商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当前,中国的CDMA运营商和设备商也同样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线路。


  记者:目前全球CDMA网络发展情况如何?


  付亮:CDG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末,全球共有4.175亿CDMA2000用户,0.90534亿CDMA20001xEV-DO用户,在100个国家中有259个运营商运营CDMA网络(包括CDMA1X)。


  应该说,CDMA网络还是相当有竞争力的。根据近年来美国几大运营商的财报,我们看到,由于CDMA2000运营商不需要承担大量的3G建设成本,实际盈利状况明显好于WCDMA运营商。


  而从目前全球各地的CDMA业务发展情况来看,凡是其他无线通信网络和CDMA2000网络共存的地区,CDMA2000网络往往在网络能力和业务支持能力上拥有一定的优势。尤其是在3G发展初期,由于是直接从2G网络升级到3G网络,CDMA2000占有明显的优势。因此,绝大部分的运营商对CDMA的态度还是非常积极的,放弃只是少数。


  中电信接手CDMA网络不会出现左右手互搏情况


  记者:您认为我国CDMA网络今后应如何演绎,是否应当尽快升级到3G,以跟上全球步伐?


  付亮:CDMA网络与GSM网络相比,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在较低的投入下,实现从2G网络到3G网络的平滑过渡,以更好地提供数据服务,这也是为什么全球3G发展初期,CDMA网络发展速度超过所有3G网络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中国现在情况,CDMA网络也应该尽快升级到CDMA20001XEV-DO,以充分发挥设备、技术优势,率先提供3G服务。


  记者:中国电信即将接手CDMA似乎已是公开的秘密,那么,中国电信如果接手CDMA网络是否将重蹈联通今时的左右手互搏情况?


  付亮:不会。首先,联通GSM、CDMA双网运营并不是全球惟一的例子,不少运营商在同时运营两个网络,甚至多个网络,也都经营得非常好。例如,电讯盈科在旗下公司拥有香港WCDMA牌照后,另一个公司又申请了CDMA2000牌照,但两个网定位明显不同,CDMA2000建设的目标就是面对漫游用户,这样网络建设成本低,投资回收期也短。SK电讯则是几大3G标准都有涉足,但这并不影响其CDMA2000的竞争优势。实际上,双网之间合理的区隔定位是能否同时运作好两个网络的关键,而联通在这方面一直都做得不是很好。


  其次,从2G网络到3G网络的演进过程中,GSM和WCDMA、TD-SCDMA都属于不同的网络,运营商也都在自愿不自愿地进行双网运营,但并不会因此就影响其从2G网络向3G网络以及更先进的技术更新。反而由于CDMA网络可以实现从2G网络到3G网络的平滑过渡,是一个平滑的推进过程,而并不造成双网互搏情况。


  第三,中国电信由于目前没有移动网络,小灵通只是固网的一个补充,因此不会形成左右手互搏情况。不过即使这样,中国电信也应该精心规划从2G网络到3G网络的演进步骤,实现资本收益最大化,因为不仅3G需要投资,目前CDMA1X网络在网络覆盖质量等方面仍明显落后于其他两个GSM网络,而在终端、增值业务等方面,也需要中国电信积极调整合作模式,推动产业链健康发展,使其在为用户提供更好服务的同时,实现产业链共赢。(通信信息报陈丽容)


相关:


重组前电信移动布局已悄然展开 [电信业竞争分析] [原创 4/29/2008 ]


数据显示联通放弃C网迹象明显 [原创 4/25/2008 ]


中电信有能力4个月完成融合C网 [原创 4/14/2008]


鼎桥CEO德国人孟乐(控股股东诺基亚西门子的代表,原西门子委派)离职了,华为无线产品线副总裁侯金龙接任,据说,鼎桥改为华为控股,华为已经实质接管鼎桥,大部门中层也换成了华为的人。由于诺基亚西门子向华为出售股份,或华为增资都未公布,因此真实性现在还不能完全确定。


 


如果果真华为控股或全资收购鼎桥,这对鼎桥来说是好事。毕竟由于诺基亚和西门子网络设备部分的合资,对鼎桥发展有明显打击,这也是导致在中国移动八市试商用网招标中,鼎桥份额明显落后于中兴通讯、大唐移动的最主要原因。华为控制鼎桥后,华为与运营商的关系、华为的营销能力都会推动鼎桥在今后的招标中扩大市场份额。


 


需要注意的是诺基亚西门子的态度。凯明向股东融资不成功,虽然许多人认为这与TI(德州仪器)由于负责人更换不愿意投资有关。但很可能另一个股东诺基亚(投资)处于观望状态,虽有投资想法,但投资意愿并不强。与鼎桥变化相联系,应该看到诺基亚系(含诺基亚(投资)和诺基亚西门子等)目前对TD-SCDMA仍处于观望态度,并未积极进入。在“电信业竞争分析”系列文章之二《TD设备市场“七雄”争霸》中也可看到,在下一阶段的TD网络建设中,诺基亚西门子即使全力投入,份额也有限。选择退缩,可能反倒是不错的选择。


 


华为控制鼎桥的原因很可能不是华为大力投入,而是诺基亚在远离TD-SCDMA。更不代表华为全力出击。实际上目前全力出击TD-SCDMA的运营商、设备商并不多。例如展迅主要收入来自2G。在中国移动第一阶段试商用招标中获得第一的中兴通讯,实际也未“全力”投入。


 


一个更形象的说法是,外资设备商在“观望”,华为、中兴在“四条腿”走路(四个3G标准:WCDMA、CDMA2000、TD-SCDMA、WIMAX一个都不错过)。之所以能有国内外17个股东的凯明出现,实际也是各股东既不像错过TD-SCDMA商用带来的市场机会,也害怕大量投资无法收回而采取了一种降低风险策略。实际大量的竞争对手之间出现“竞合”,机会都是出于同样的原因。


 


TD-SCDMA研发核心企业之一的大唐移动13%挂牌转让,据说唯一有意向的是平安保险,而增资扩股引来的新股东是人保,在产业链趋于成熟时,还未有实业资本切入,只是由类似风险投资的保险资本进入,可见产业链信心严重不足。


 


可以这么说,如果TD-SCDMA近期不能规模商用,严重不足的信心将把整个产业链压垮。看来只待期待中国移动试商用3个月以后的试商用报告以及奥运TD服务报告的结果,看其能不能给运营商大力投入的信心了。无主TD-SCDMA走向商用,对产业链来说,也还是一个危险信号。


 


相关:


凯明资本危机非独家 TD产业链急盼商用 [原创 2008-04-25]


26日与项立刚PK凯明事件精彩观点 [原创 2008-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