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2008-07-08


7日,国家版权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电总局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版权局版权司副司长许超表示,我国将对未经许可转播奥运赛事及相关活动的互联网和移动平台严厉查处,并将此列为2008年打击网络侵权盗版专项行动的重点。同时宣布“爆米花”等一些以播放视频节目为主的网站,因未经授权通过网络非法转播奥运火炬传递视频节目,被国家版权局责令立即停止侵权。


从视频网站出现开始,版权一直是最为引人关注的领域。由于未经许可播放内容,多家网站成为被告并大多最终以各种形式的赔偿解决,包括一些知名的网站。领先的视频网站已开始积极内容调整策略,吸引原创内容,创新与内容版权方的合作模式,更有甚者,获得独家版权许可后,接过了内容方的打击盗版工作,希望能借助独特的内容形成竞争优势,例如,新传的世界杯直播,天盛的英超联赛等。


不过由于这些内容保障方大多只是一个民间机构,通过法律途径的维权周期又需要漫长的时间,尤其是对于一些直播、电影首映来说,版权官司判罚结果公布,可能相关内容的热炒时间也过了,商业价值已经明显降低了。


但此次北京奥运会明显不同。国家各相关部委明显加大了版权管理力度。这虽然可能是官方媒体CCTV获得了奥运会新媒体的中国独家转播权的原因。因此,欲转播奥运的视频网站,可能都需要花费几千万元人民币。如果不愿花这个钱,盗版将面临严厉的制裁,即使是网民个人上传内容的形式,网站监管不利同样会受到严惩。


其结果是:


短期内,奥运转播成为视频网站的进入门槛,没有几千万,不转播奥运,除极个别网站外,都将很难成为主流视频网站。


而长期结果是,奥运转播为所有视频网站上了一堂很好的版权课,更多的网站将注重版权,而版权内容将成为视频网站差异化经营的核心之一。


相关:


优酷或将点燃视频内容排他竞争 [原创 2008-6-16 ]


曾伏虎:视频分享网站监控九零后是难题 [原创 2008-6-25 ]


从六间房酷溜网被诉侵权看视频网站发展 [原创 2008-6-18 ]


互联网广告新劫:点击欺诈 [原创 2008-6-25 ]

2008-07-07

据传,有关部委和中国移动规划3年内3G用户超1亿,这对既有2G的EDGE、GPRS网络,又有3G的TD-SCDMA的中国移动来说,无疑是一个平和过渡的做法。而且全球2G-3G的演进大多也是平滑过渡,象和黄3那样直接购买3G牌照的运营商,由于没有2G网络的支持,很难在短时间内扭转不利局面。


 


但中国电信肯定不会坐视中国移动平滑过渡,古往今来,部队渡河“渡半而攻”,有大量的成功案例,相信中国电信也会抓住自己机会,而高价获得、前景也不被看好的CDMA网络,由于可以真正平滑地过渡到3G,将成为中国电信的重要进攻武器。一个集原联通CDMA优秀运营人才(原来在联通公司重点发展GSM时很难一展身手),以及中国电信多年储备的移动业务人才组成的移动团队,雏形已出现,一但网络移动完成,即将在中国电信遍布全国的营销网络支持下,展开全面攻势。而其月增长用户目标肯定不会满足于原中国联通CDMA网络二十多万的水平,而至少要在后面再挂一个零,也就是说获得网络两年内用户将超过1亿,而网络也升级为3G的CDMA1X EVDO。


 


有人说了,CDMA网络也存在很多问题,将限制中国电信的发展,但另一种可能性也很大,由于中国电信这样的强势运营商加入,将改变全球CDMA竞争劣势局面。


 


又有人说了,中国电信缺钱、缺移动基站,将来资金、基站选址都是问题,资金对中国3大运营商来说,都不是太大问题,有大量的融资手段可以利用,而中国电信已做了充分准备,资金只能是动力,而不是阻力。新增基站选址对中国电信肯定会有一定影响,这我就不清楚中国电信也做了多少准备了,能不能短期内解决这个难关,只知道它肯定不会是仓促上阵的。


 


如果说中国移动的TD-SCDMA 和中国电信的CDMA2000还有一争的话,中国联通的WCDMA在起步阶段肯定会相当艰难,虽然西班牙电信和SK电讯都有增资到10%的想法,但相信不会那么容易实施,WCDMA初期投资大,将成为网络建设的重大障碍。而联通和网通的融合进程也将影响到3G规划和网络建设。如果融合时间过长,甚至可能将WCDMA商用成熟度领先的优势丧失殆尽。因此新中国联通近期加速移动、固网融合,而在向中国电信出售CDMA网络时,却斤斤计较,就不奇怪了。


亲身感受到某IT公司的市场营销


——兼我离职万方咨询的正式声明


欧洲杯进入淘汰赛,我也获得了难得的调整期,先是看欧洲杯,然后是回老家静养,安排得也还算可以。老家只能享受到“低速”的拨号上网,而且由于夏季用电高峰,还经常停电。这使我有了一个难得的、也是短暂的休整期。本来我想静悄悄地离开万方咨询,只是根据约定,要求此后媒体朋友在采访我或采用我的文章、观点后,不要在署名前出现“万方咨询”等字样。


 


不过看来有人并不想让我清闲,今天中午一个朋友打来电话,让我亲身感受到了某IT公司卑劣的市场营销策略。虽然我此前早发现过有的公司会采用这类宣传方式,也作为竞争情报危机预警结果给一些公司的朋友提过醒,但真正应验在我本人身上还是第一次。


 


朋友电话的大意是,我原来所在公司北京万方恒信通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下简称万方咨询)的前母公司,也是前控股大股东——万方数据有限公司(下简称万方数据)的一个主要竞争对手的市场人员,大面积散布万方数据研究总监离职的消息,以达到贬低万方数据的目的,且已对万方数据的业务和品牌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这个消息是虚假的,根本不符合事实。原因如下:


1、我原来所服务的公司万方咨询曾经是万方数据的控股子公司,但从今年年初开始,根据国家关于国有企业剥离辅业的要求,万方数据已经将万方咨询的全部股份卖给了第三方,也就是说,从今年年初开始,万方咨询与万方数据已没有任何关系。因此我根本与万方数据没任何关系


2、从20057月,我担任了万方咨询研究总监,一直与管理人员以及绝大部分员工关系非常好。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我离开万方咨询前数月,已与主管领导说明,并对所辖相关工作做了细致的移交安排,相信我的离开,对万方咨询业务不会有较大影响。万方咨询已计划招聘更多能力较强的员工,以更上一个新的台阶。我虽然离开了万方咨询,但我会仍会支持万方咨询,为万方咨询能上一个新台阶感到由衷的高兴。


3、由于在担任万方咨询研究总监的近三年间,长时间负责万方咨询品牌的推广工作,因此和许多媒体朋友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其中有许多媒体朋友,在看到我万方咨询的名片后,问及万方咨询和万方数据的关系(这可见万方数据在媒体朋友那里有较非常高的知名度),我在去年前也一直解释,万方咨询是万方数据的控股子公司,但是一直是独立运作。这在今年年初以前也是事实。现在万方数据已不再持有万方咨询股份,因此,我是否离开万方咨询,与万方数据没有任何关系,也不会对万方数据造成哪怕一点点影响


 


这里郑重发表声明:


1、我已于两周前正式离开万方咨询。万方咨询是个不错的公司,我也自认是个“好人”,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在此我由衷祝愿万方咨询取得更快发展。


2、我离开万方咨询的原因,是想考取博士或能够静修一段时间,从而能上一个新的台阶。近期在电信技术、网络媒体方面已经小有收获。我将在数周调整后,以全新的姿态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到时仍会在博客中公布(很多朋友希望我能第一时间通知他(她),但很难做到,我将在博客和MSN签名上说明)。


3、虽然我今后仍将活跃在电信、互联网、软件这个大IT领域,IT竞争情报(信息提供、信息分析、战争模拟、危机预警等)、市场研究、管理(营销、战略)咨询仍将是我的核心能力,但在一段时间内,将不会与原来所在的公司万方咨询竞争,这是一个职业经理人起码的道德。


4、由于我不再是万方咨询研究总监,也不再与万方咨询有关系,因此如媒体采访我,或采用我的观点,我都是作为独立的分析评论出现的,与万方咨询已经没有任何关系,因此也不要再加类似“万方咨询研究总监”这样的头衔,个人建议是“独立观察员”、“电信竞争情报专家”。同时请媒体朋友注意,引用我的观点时,请注意我说话的时间、场合,最好能从原始出处引用,也随时欢迎直接与我沟通,近期已发现个别媒体曲解我的观点的现象。


5、从现在开始,我做的任何工作,发表的任何观点,都与北京万方恒信通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万方咨询)无关。而我此前发表的任何观点也都与万方数据有限公司没有任何关系。


 


奉劝该IT公司(也希望其他IT公司引以为鉴):


1、炒作不可能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希望将更多精力放在提高产品性能和用户体验上。用户才是真正的上帝,企业对企业(B2B)销售的产品,更多比拼的是自身的竞争力,而不是其他。


2、一个市场的维护需要企业内领先企业大家合作,只有一起把饼做大,才可能收获更多,如果希望通过非常规手段打击竞争对手,从而在恶性竞争中获胜,其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尤其是针对企业客户的产品,更是这样。

2008-07-04

在中国电信1100亿收购联通CDMA的协议中,没有看到澳门联通、联通华盛的身影。



这实际也反映了我们这次重组“本末倒置”,先(1)调整管理层,再(2)公布重组方案意向,然后(3)公布双方达成的收购价格意向(还需要经过联通A股、H股股东会批准),最后(4)双方协商确定收购的具体内容,最后在股东会通过后(5)移交网络完成收购,(6)支付费用。其中1-2-3-4的前后顺序如果整体掉一个,可能会更合理。我早已在博客中写过,也与记者朋友交流过,其最突出的问题是没有严格按上市公司规定执行,忽略了中小股东的影响,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或为部分投资者创造了套利机会。


现在进行到了第(4)步,由于收购价格已经确定,因此,即使电信已经对CDMA网络相关资产进行了深入摸底,但新联通仍有机会将重要资源留给自己,而将不想要的资源推给新电信。这些资源包括人、财、物。可以理解为电信收购CDMA网络还未实施,双方的资源竞争已经展开。


联通华盛也处于一个尴尬位置。联通华盛的出现本身就是为了解决CDMA网络终端匮乏问题,因此其主要业务是CDMA终端采购。即使双模手机在支持CDMA网络也支持GSM网络,仍应该看到联通华盛集采仍主要是为CDMA网络服务的。


 


但回顾过去两年来,CDMA网的发展并不尽人意,终端价格高、品种少仍是与网络覆盖、增值业务、客户服务等并列的问题,而且相对来说终端问题更为突出。虽然出现这个问题,不能直接与联通华盛公司的人员素质、业务模式等联系在一起,但如果新电信想大幅提升CDMA网络的竞争能力,以与新联通、中国移动抗衡的话,必须对终端瓶颈作出重大调整,


 


即需要对联通华盛模式深入分析后有所扬弃。从媒体报道看,中国电信已经进行了详细、深入的分析,并且已经开始着手建立新的模式。


 


从竞争情报分析、战争模拟角度看,新电信可能采取的主要策略有:


1、新电信很可能放弃独立的终端集采子公司,而采用事业部模式,这样更有利于业务、资费和终端的捆绑创新;


2、在组织结构上,新电信的“CDMA终端事业部门”可能与网络营销、用户发展一样,隶属于上市公司,而不是母公司,这样可以降低内部结算成本、决策成本,缩短决策周期,同理新电信会选择合适时机,将CDMA网络、北方事业部注入上市;


3、根据全球CDMA发展情况看,新电信会保留集采模式,并且会发扬光大,还将积极参与到终端的研发、创新环节;


4、新电信将推出全新的渠道策略,包括与自有渠道、社会渠道以及渠道和终端商之间的合作策略;


5、新电信将更加重视用户选择和终端商利益的平衡,将从重视终端数量、种类,向重视质量、限制终端商数量、提高终端采购批量转变;


 


6、新电信将借机对联通CDMA的现有资费套餐进行全面摸底,并加以调整,重点推广那些能吸引新用户的套餐,承诺预缴话费送终端的模式将更为普遍,更有竞争力;


7、在低端CDMA终端上,新电信将取得明显突破,和较少的终端商合作推出数款300元以下终端;


8、高端GSM/CDMA双模终端虽不会放弃,但比例会明显下降,将更为重视单模智能手机;


9、数据卡业务将与WIFI无线上网深度捆绑,可能成为第一个资费率先大幅下降的细分市场,以吸引新用户。


 


注:本文所提到策略,全部都来自第三方的竞争分析,与中国电信实际运作无关。因此仅做参考,对因此造成的任何损失概不负责。


本文中新电信、新联通指重组完成后的新的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电信收购了中国联通CDMA网络,中国联通通过换股合并了中国网通。

2008-07-03

正因为有了“三电咨询”这样的业内知名电信咨询机构不断发布最新消息,我们这些做竞争情报分析的也就多了一个重要的信息渠道。关于中国移动TD终端二次招标情况,7月1日中午和晚上,我们陆续看到了“三电咨询”的报告或记者、网媒根据报告撰写的新闻稿,让我们对中国移动20万终端招标情况有了一个全盘的了解(有人说了,这数据可靠吗?我们做竞争情报重要的是信息真伪判断,关于“三电咨询”的报告,我们认为准确度超过90%。不过到现在,我还不清楚“三电咨询”出具这样报告的目的。


20万TD手机招标情况(数据来源:三电咨询):



































































































终端厂商


产品型号


中标数量()


中兴


U981


4000


U980


40000


U860


17000


华立通讯


8310


13000


新邮通


N269


10000


N269


10000


海信


T68


3500


T66


10000


三星


L288


10000


I688


10000


夏新


T5


19000


宇龙酷派


6260


3000


6268


1500


LG


KD876


9000


联想


TD800


9000


桑菲


TM700


6000


UT斯达康


D60


3000


大唐电信


TG1000


3500


多普达


S700


3000


熊猫


TD988


3500


华为


S660


2000


龙旗


TD290


1700


摩托罗拉


L800t


1000


海尔


T300


800


其中95000部TD手机向厂商公开招标的普通TD手机招标量,其他为向奥运官员和奥运志愿者以及外国游客提供的TD手机。


另有15000数据卡,大唐7500部,重邮信科3000部,新邮通2500部,中国普天2000部。规模还不如第一次招标,肯定全部用于友好用户测试。


根据招标结果看,第二阶段招标,引入了更多终端商,而原有终端商份额也开始受到第一阶段销售影响。新邮通退居了第二位。海外终端商参与有限。最积极的只剩下奥运赞助商三星。


但这并不代表国产手机如何,国产TD手机如果不能解决性能、成本等问题,不光形不成竞争力,反而将成为制约TD发展的瓶颈,可喜的是中国移动和工信部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


李进良老先生又出来说话了,“对于TD发展或者终端市场来说,最好的“救市”政策是什么?李进良称,那就是“停止G网手机的生产,大力发展TD”。”我只能说,希望手机厂商要考虑到自己的实际情况,将手机产品分为“现金牛”和“明星”、“问题”三类,并采取不同策略,否则可能连生存都困难。


工信部三定方案出台并开始实施了,这应该是一个里程碑。希望能尽快步入正轨,也希望有关领导,能尽快进入角色,从而提高决策质量和决策效率。

2008-07-02


华为灵魂人物任正非先生的大作《奉劝不要做完人,因为做完人很痛苦》又登上了《IT时代周刊》,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上次关于友商的观点也类似,参见《解读《任正非:打天下要与对手做朋友》》,(2005-7-27)。


实际“奉劝不要做完人”这篇文章早已在网上流传,任先生的出发点也是好的,希望员工能更好地珍视生命,发挥自己的优势,而不是只将目光停留在自己的缺点上不能自拔,“希望大家看到自己生命中的优点,不断地激励自己,不要光看自己的缺点,背那么多包袱。”


但仔细品味下,任先生此文并未能找到其真正的病根,反而有逃避公司应责任的嫌疑。下面做一个简单分析:


1、“每个人在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要多看看别人的优点,从而减少自己的压抑。”


这句话实际前后并不能成为因果关系,即不能“多看看别人的优点”,就“减少自己的压抑”,从心理学角度看,形成压抑的原因,是认为自己比别人强而没有得到认可,这一点我的理解与任先生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没有得到认可的原因应该从两方面考虑,一是员工本身的评价不客观,这就是任先生说的,要多看别人的优点,但还有一个原因是公司的绩效评定体系不合理,其实有很多优秀人才选择了离开华为,不知道任先生看到这种现象了没有。


2、“完人的心理负荷太重了”、“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自己优点的发挥”是对的,但希望通过“大家不要努力去做完人”就能够解决心理负荷问题,显然过于简单化,我从大量前华为员工那里感受到了华为公司对员工的压力,如果公司面性出现“心理负荷过重”的问题,更应该从公司管理体系上找问题。


3、“当自己的同学、同事进步了,产生了差距,应该判别自己是否已经发挥了自己的优势,若已经发挥了,就不要去攀比,若没有发挥好,就发挥出来。”


这摆明是让员工承认差距,问题是员工如果只是从公司“宣判后”的结果上看到差距,而不是深入找原因,好像也不尽合理。


4、“员工暴露出的思想问题,我认为是缺少一些客观的认识,缺少对客观规律和客观现实的认识。”


“客观现实”还好理解,但哪些是“客观规律”,哪些又是公司的“主观结论”呢,我相信很多人都不清楚。也希望任先生想一想,缺乏认识的原因在哪里,公司应该负担多少。


5、员工要开放,要多交朋友,尤其是一些可以倾诉、发泄的朋友,这个说法很好,我有时也是一些朋友的倾诉对象。但为什么华为员工会没有倾诉对象,为什么没人向任先生倾诉,建议华为学学日本公司的做法,向员工提供发泄不满情绪的环境。


6、“我们有的员工的精神包袱太大,在这个进取的团队里面,落伍了就感到有点压力。有什么压力啊?做员工有什么不可以的啊?这个世界上多数都是做员工的,做领袖的人总是少数!”


我觉得这点有可能让人理解为员工选择放弃生命,是因为落伍了,因为不愿意做员工,都原因做象任先生那样的领袖。这好像不应该是任先生的真正意思的表达。


7、如果鼓励员工不做“完人”,在公司职位晋升、薪酬系统中,就应该给有特殊成就的员工更多的空间,否则如果非“完人”的不足之处总被作为评价的缺点,甚至掩盖了其优势给公司带来的收益的话,相信员工更愿意提高自己的缺点,而不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从公司角度讲,可能更希望员工能互补,实现“1+1>>2”,但如果不能在员工自身收益(包括金钱和能力等多个方面)中有所体现的话,可能员工更愿意成为“完人”。


8、“华为公司总的来说是个内部很宽容的公司,不像社会上想象的那样。有些误解的人,主要是不了解我们,这是可以理解的。”


自己给自己“打高分”,外界不理解就是“误解”,就是“不了解我们”,好像许多高管都在这么做,其中多数也再说“可以理解”,但开放到需要任先生自己写这篇文章来解释,我不知道是哪里出问题了,可能也是我的“误解”吧。


 


附两篇关于80后、90后的“歪评瞎论”,希望任先生能更好地理解80后、90后与60人、70后之间的不同,华为未来数十年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这些人,如果不能很好理解他们,肯定会限制华为前进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