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2008-09-10

近期,中移动半年报公布,因此,出现了有远见有正义感的人评论说,电信运营商暴利,应该征收暴利税。并举了一个例子说,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都被征收了暴利税。如果按此推断,联通也是电信运营商,看来联通也是暴利的,也应该缴纳暴利税。


这样出现了“移动暴利运营商暴利-联通暴利”这样一个推论。

2008-09-08

中文第一搜索引擎百度近期为利润驱使不断进行多元化试点,应该说,大多数试点是成功的,或者经过有益的探索找到了适当的做法(详见百度“搜索+垂直门户”需注意三细节 )。


但应该看到,百度多元化,离开搜索进入其他领域的同时,也遭到了一些领域竞争对手的抵制,而最明显的做法是其搜索爬虫被一些网站封掉。百度推出C2C(个人对个人电子商务),其搜索爬虫被在该行业处于“垄断地位”(见2008-8-6:高科技垄断“危言耸听”)的淘宝封杀也就一点都不意外了。而阿里妈妈推出广告业务,进攻百度带来盈利的核心业务——竞价排名,已经使百度和阿里巴巴集团之间的竞争白热化,而阿里妈妈和淘宝的合并(见2008-9-5:淘宝阿里妈妈合并,马云的春天已不远,也将冲突的主体集中到了淘宝和百度(从这一点看,马云看得要比百度高层远一点)。


此前,百度搜索爬虫也被搜狐博客封掉,虽然搜狐的非官方解释是百度爬虫占用了太多资源,但不排除在博客、搜索等多业务形成相互替代竞争的原因。


百度作为搜索服务商,参与到市场成熟的搜索结果所在领域的竞争,从而多元化。这从表面看,是一种风险很小的做法,因为百度已经通过搜索结果分析,对该行业有深入的了解,甚至该行业的许多网站,主要的流量及其带来的收入也都来自百度。


但这种延伸策略必须非常慎重,在决定进入前必须考虑对产业环境的影响及对合作关系的影响。否则将面临强烈抵抗。如果竞争对手已对该行业具有一定程度的控制力,相信百度很难获得满意的回报。


近几日,正同时看中文版和英文版的《蓝海战略》(可以在提高管理视野的同时,学学英语),希望百度高层也能看看这本书,相信基于百度如此庞大的中文数据,并配合一定能力的数据分析能力支持,百度能找到许多蓝海,而不是选择现有的成熟、竞争激烈的红海进入,这样可以在促进行业良性发展的同时,获得高额利润。相信很难有那个“红海”领域能像搜索引擎那样支持百度的270美元的股价的。

昨天,联想董事会主席杨元庆先生做客央视经济频道的《对话》节目,全面阐述了联想成为奥运会全球TOP赞助商后的点点滴滴,以及联想退出奥运的原因,很值得广大研究联想和中国企业走向国际以及品牌传播的公司和个人学习,也值得中国移动、华为、中兴等走向国际市场的公司学习和借鉴。



注:从情报角度看,所有的公司高管的公开露面都经过了一定的“化妆”,其发言并不一定代表了其个人或公司的真实观点,但这种活动仍不失为最重要的搜集一手信息的渠道。要想真正使信息变成情报,需要与对公司和个人的长期跟踪相结合。


杨元庆先生发表的主要观点有(凭记忆中,不能保证其全部为杨元庆先生的真实意思表达,这里也不证明其观点代表联想的真实想法):


1、联想是民营企业。杨元庆多次强调,联想的董事会具有全部决策权,赞助奥运会、收购IBM PC业务都是由董事会决定的。


2、无论是赞助奥运会,还是收购IBM PC业务,都经过了详细的规划和谈判,以确保股东利益最大化。


3、赞助奥运会,与收购IBM PC业务,是独立决策的两件事。赞助奥运会的钱主要来自于联想对几年预期营销费用的调整,收购IBM PC业务主要通过增发股票和向银行借款实现。


4、决定申请奥运会TOP赞助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联想是中国市场最大的PC和笔记本提供商,其营业额达30亿,营销费用高到可以集中力量赞助奥运会。而由于公司在北京有大量的高素质员工,可以很低的人力附加成本,为奥运会服务。由于去年联想销售收入已从30亿增加到160亿,因此奥运赞助对联想影响很小。(不再赞助下届奥运会的原因正好相反,联想在英国、加拿大的销售额较小,无法支撑奥运赞助费用,而派680名工程师到英国服务的成本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5、通过赞助都灵冬奥会和北京奥运会,联想从国际无名品牌变为已经具有一定的知名度的品牌,但与可口可乐等相比,还是小品牌。


6、联想已将主要目标市场瞄准了“金砖四国”除中国外的巴西、印度、俄罗斯等的为代表的新兴市场,与投入相比,赞助奥运对联想在这些地区的品牌提升价值不大。


7、联想的全线产品(PC、笔记本、服务器、打印机)经受住了都灵冬奥会和北京奥运会的考验,联想人非常自豪。


8、联想和其他奥运赞助商对北京奥运相关的广告资源争夺异常激烈。


9、为国际化,联想将总部搬到了美国,杨元庆将家也搬到了美国,公司的股东结构、董事会、管理层都是国际化的。


10、国家对联想公司的国际化支持有限,更多靠公司自己拓展和转变观念。


更多,欢迎网友补充。


 


另:我在一个很偶然的情况下,才知道了此期对话节目的主题,而直到现在(播出后的次日8点),央视网站的对话频道的预告部分仍是上期(8月31日晚)节目的主题,看来CCTV的网站和频道之间的互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2008-09-05

据媒体报道,原中国网通(00906.HK)股东西班牙电信(Telefonica)近日宣布,将接盘安联伯恩斯坦(Alliance Bernstein)手中持有的中国网通(00906.HK)共约5.74%的股权,并增持新联通股份,最终达到新公司的5.5%的股份。具体步骤是:



第一步将收购约2.71%的网通已发行股份,作价3.68亿欧元。该部分收购将于近期完成。完成后,包括今年1月18日公布的约2.2%的收购(还需有关机构审批),西班牙电信在重组前的中国网通(00906.HK)所占比例达到9.9%,这是06年(?)***总书记访问西班牙时签订的一揽子协议之一。


第二步收购中国网通与中国联通(00762.HK)合并之后公司的新发行股份,估计总计将投资至多8.02亿欧元(约合11.6亿美元)。


收购完成后,西班牙电信(Telefonica)将成为即新中国联通集团后第二大股东,也是除中国国有资本外的新中国联通的第一大私人股东。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原中国联通和中国网通都有国家安排的外资运营商入股,SK电讯通过可转换入股合并前的中国联通,获得超过6%的股份,西班牙电信(Telefonica)协议获得中国网通9.9%,目前已获得5%,其他2.2%的交易已经于今年1月18日达成(尚需有关机构批准)。


电信重组时,就有分析机构称,更“喜欢”CDMA的SK电讯将把股份转为中国电信的股份。实际有多家海外运营商希望入股中国电信,中国电信的态度一直是获得移动牌照前的公司股价不能反映公司实力,因此不与它们进行实质性谈判(深度挖掘:谁将入股中国电信 [竞争情报分析]) 


现在设想一下,如果国资委为了完成重组而“拉郎配”,硬将SK电讯的股份转到中国电信(00728.HK),虽然SK可以一边买中国电信股份,一边卖中国联通股份,操作上没有任何困难,但这肯定是不符合中国电信的意愿的。即使是SK电讯想入股中国电信,也需要等到中国电信获得移动业务并显示出公司实力后,那样获得相同的中国电信股份,SK电讯所需要投入的现金更多。


我此前说过,此次重组由于流程问题,很可能带来国有资产流失。关于新中国联通中两个外资股东的处理也是一个方面,希望有关部委做相关决策时能够更慎重一点。也希望有关部委能够真正从企业股东利益出发,给予企业管理层更多的权利和有效的监督。


 


马云向阿里巴巴集团全体员工发出被业界称作《过冬论》的邮件后,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甚至有的将“过冬论”象所有的互联网领域延伸,似乎马云没写这个邮件前,互联网所有领域都是春天,写过这个邮件后,一夜之间又都进入了冬天。实际上,目前互联网已经无限细分,而且大都和传统领域开始整合,互联网业务的景气程度,除了与其发展阶段有关外,与其相关的传统行业的景气程度也有很大关系。


例如,综合门户已经经过了数次纷争,产业格局基本清晰,整体进入了平稳增长期,因此,虽然搜狐、腾讯大力投入奥运报道,对其品牌和收入也有明显提升,但要想在短时间内超越新浪还有不少路要走。


再例如,视频网站经过北京奥运会的洗礼,开始从快速增长期向平稳增长期过渡,网络游戏由于竞争激烈,已经进入了二次创业阶段。


对于电子商务企业来说,传统商务市场的景气程度对其影响很大,而对阿里巴巴这样的外贸业务所占比例较大的B2B网站来说,国际市场的景气程度对其也有较大影响。因此阿里巴巴的冬天实际是传统商务的冬天的一个反映。与其他相比,阿里巴巴看得更远一点,所以在年初就内部“危机预警”(这是我们竞争情报的重要作用之一),将进入“冬天”,被媒体曝光是几个月以后的事了。


从上市公司阿里巴巴的半年财报看,“冬天”对阿里巴巴的影响并不大(参见阿里巴巴经受住”冬天“考验马云的冬天并没来阿里半年报显春意),阿里巴巴也在加大国内业务、积极帮助中小企业过冬,积极内部调整以应对行业带来的不利影响(相关:只有帮中小企业过冬阿里才能迎来春天)。继中国雅虎和口碑合并后(中国雅虎口碑合并 阿里巴巴战略更加清晰),近日淘宝网和阿里妈妈也合并,可以看到,在冬天面前,阿里巴巴将集中有限的资源在局部领域,以重拳出击。就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阿里巴巴与竞争对手相比,看得更远一点,今后几年会活得更好一点。


其实另一个抛出“冬天论”的华为,也处于同样情况,现在随着中国CDMA、TD-SCDMA、WCDMA(GSM)招标的展开,华为将走向春天。


公司高层只有居安思危,制定出的决策才更理智。在这一点上,任正非、马云、马化腾、王石等的做法值得业界学习。


当然,以上这些公司高管的冬天论得以公开曝光,其实还有大量的公司在危机预警、市场分析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只不过他们没有,也不愿意被媒体报道罢了。


 


比较有意思的是:《第一财经周刊》:深度解析“马云的冬天,不知道是为了吸引眼球,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媒体又一次将个人作为了抨击的对象,这对大肚的阿里巴巴来说,也是难以忍受的,所以,阿里巴巴刚刚对外发出官方声明,称该报道出现大量歪曲事实、断章取义的内容,将采取必要的法律手段维权。这应该引起有关媒体和公关机构重视。


 


2008-09-04

关于TD的争论,我写过《td左派右派斗争激烈、《td试商用结果未出 左派右派争论无意,现在越来越感觉到是一些没有在做具体相关工作的人在讨论TD的未来,并没有TD产业联盟或技术联盟/中国移动/大唐移动/中兴通讯/华为技术/三星这样实际从事工作的人参与,这样的争论没有任何意义。


现在的问题开始上岗上线了。看这两个标题:《指责TD的人几个是有资格的?》、《


评价TD靠什么?》,争论上升到了什么人可以谈,什么人不可以谈。

这个问题是原则问题,我相信他们争论不出结论来。

 


 


如果真想对TD或国家负责,那个本家傅海阳老先生,早在几年前就应该像鲁迅、毛泽东等那样积极发表观点,而不是等已经开始进行大规模试验后再说什么。同样,李进良老先生也要更理智一点,不要出什么运营商分片建TD的昏招。

 


 


当然,与傅海阳、李进良相比,

我知道我是没有资格的说什么的,所以我只能不说话,等待中国移动和设备商的实验报告,尤其是中国移动,作为未来最可能的运营主体,相信中国移动已经考虑得非常充分了。

 

2008-09-03

风行在线(http://www.funshion.com)的核心优势是P2P技术,提供一套针对P2P 客户端、服务器的管理技术和后台支撑系统,解决P2P技术存在的难于管理、收费、质量保证的固有缺陷。已获得广电总局颁发的视频网站牌照。


中国移动是全球用户最多的电信运营商。


风马牛不相关的两个公司,却在关注一个相同的事,那就是SNS.



7月28日,风行正式宣布推出首个基于P2P客户端的真人网络和SNS(社会关系网络)视频互动社区平台。


8月27日,媒体爆料中国移动即将推出移动社交平台mspaces.net。


一个月前我对SNS并不看好,尤其是独立的SNS,最近几件事引起了我对SNS的关注,也对其业务模式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改变了这种看法。SNS是重要的黏住客户和提升ARPU(平均每用户每月收入)的工具,这与此前的几个热点论坛、博客、即时通讯工具很类似。因此,风行和中国移动的做法非常正常,当然两者现有产品不同,SNS也不一样。风行在线的SNS是“影视SNS社区”,基于现有的影视用户交流影视信息的。中国移动的SNS肯定象其即时通讯工具飞信一样,既支持互联网,也支持手机应用。


(一个有趣的现象,SNS为黏住用户也在不断探索,纷纷推出“抢车位”、“好友买卖”等网页游戏)


实际上,更多的公司已经在关注SNS。搜狐、新浪、网易的博客都在不断增加SNS属性,方兴东博士也将博客网从博客转向了SNS,SNS领域一场大战在所难免。与博客网类似,纯粹的SNS网站如不尽快转型的话,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2008-09-01

《经济观察报》今天刊出了《中国电信宁波会议排出时间表 天翼计划赶超中移动》,8月26日,中国电信集团副总经理杨杰先生在宁波开的一个中国电信内部会议上公布的时间表。在这次会议上形成一份长达二十页左右的电信发展移动业务的规划。



     规划显示大的时间框架是,“2008年10月要全面完成网络建设,当月底设备安装全面完成,为11月移动用户放号提供网络基础,11月移动用户改号新品推行”。


     具体进度“8月31日到10月31日,核心网、业务网、基础设备安装完毕;9月25日到12月31日,无线设备安装、调试和开通。支持C网15类主要增值业务在11月1日放号。”


     中国电信强调,今后要最大限度的压缩固网开支,为CDMA移动业务发展腾出空间。同时,中国电信还在规划中提出今后将把移动作为赶超目标。


     2009年主要城市区域网络质量与中国移动相当,同时移动用户在这一年要达到7500万左右。


     2008年移动网络投资293亿,分别由天翼、上市、非上市公司承担。其中天翼公司出资212亿,建设移动核心网;上市公司投资61亿,用于基础网络配套;非上市公司投资20亿元,用于北方9省和西藏的基础网络配套,以及北方9省和西藏的IT支持系统扩容改造。


     要使CDMA升级网覆盖82个发达地区,具体达到峰值下行速率达到3.1Mbps,边缘速率大于250kbps,“如果能达到这个数字,则将优于中移动的EDGE业务体验。”该规划中强调。


     中国电信计划:2008年计划完成1.5万个WLAN热点,年底达到2.5万个。


     杨杰强调:“到2009年进一步压缩固网投资,最大限度压缩固网资本性支出,为移动业务快速发展预留更多空间。在年初集团下达的投资规模上下降5%。相对于去年,分别压缩投资15.4亿和13.6亿,为全业务运营腾出空间。”


  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没有参加宁波的会议,彼时他正在香港为发行500亿债券做路演,为CDMA网络建设筹措资金。


其中数据之翔实程度令人吃惊,如果照此规划,中国电信获得CDMA后将在原有业务基础上“增添”上一个强大的翅膀,以与中国移动竞争。但需注意,从竞争情报角度看,虽然《经济观察报》是中国国内一家领先的严肃财经媒体,文中数据也应该出据相关的报告和讲话内容,但该报告和会议处于秘密进行中,不能排除其中数据有一定的偏差,具体原因是:



1、窃密属于违法行为,《经济观察报》和消息源其中之一做了相关的掩饰工作(也可能两者都有类似动作,着更可能导致偏差倍增),以免运营商反感。


2、部分会议内容根据笔记或录音整理,特别是记者未能到现场,部分内容可能出现理解失误。


3、部分消息属于媒体或相关信息提供者的猜测。


但即使如此,该信息的整体可信度的非常高,至少可以证明,中国电信已经在多个方面做好了运营CDMA的准备,只待9月30日晚间与联通的网络交割完成,就将陆续展开。


 


与之相比,已经从“业内知名咨询公司”自降为“业内咨询公司”的三电咨询发布的中电信500万台CDMA手机招标结果出炉TD一期网络商业放号用户增至1.1万户,虽然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由于其业务模式与一般的咨询公司有很大的差异,企业的秘密信息公开曝光,却连运营商的人也找不到联系方式(对公司能人肉搜索么?),是否真实需要通过其他的信息源加以验证。

昨天(28日),C114的于艺婉女士,让我就“非对称管制的底限是让中国移动最大做强”的观点发表一下看法,本来是关系不大的两个事,非要牵到一起,而是成为必要条件。如果这样制定非对称管制政策的话,我相信肯定不会制定出来的。现在中国移动的股价已经从130港元下跌到了90港元以下,如果股价是一个重要的实力考核指标的话,此次电信重组已可以宣告失败了,幸好股价只是众多指标之一而已。


 


我的基本观点是,非对称管制只是从优化电信竞争格局考虑出台政策,即使出台非对称管制政策,国家也希望所有运营商都做大做强。


 


关于非对称管制政策,中国移动早在2006年就开始着手准备,在国内运营商中第一个推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积极推进农村普遍服务、绿色、红段子等几大社会责任工程。很可能中国移动对非对称管制的应对研究,远多于有关部委的研究。合并铁通,承担自主创新标志性项目TD-SCDMA,可以理解为有关部委在借机消弱中国移动的领先优势,但同样也为非对称管制政策的制定增加了更多障碍(例如,在三大部委推进重组的建议中,鼓励自主创新,位列非对称管制之前,可见更为重要)。


 
非对称管制和做大做强是两个概念


C114消息  伴随着各大运营商中期财报的发布,运营商高层们已经无法规避非对称管制的话题。弱势运营商自然希望以非对称管制来遏制强势运营商垄断的继续,而强势运营商却提出自身已处于非对称管制中。


 


近日,还有一家第三方调研机构提出,我们现有电信重组的非对称管制底线应该是让中国移动继续做大做强。不过,电信专家付亮却指出,非对称管制和做大做强是两个范畴的议题。


 


“非对称管制在发改委和工信部的职责范围内,做大做强则是国资委的份内事。而且,做大做强也并非中国移动一家的责任,国资委自然希望所有的电信运营商都能够做大做强。”付亮说。


 


我国在今年5月底开始的新一轮电信重组就是为了打破目前的电信失衡状态。在重组之前,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网通三家电信运营商的利润之和仍与中国移动相去甚远,本轮重组完成,原有六大运营商合并为三家,且都进行全业务经营,其初衷就是为了能够打破中国移动一家独大的局面。


 


重组之后,合并了中国铁通的中国移动做TD-SCDMA 、收购了中国联通CDMA网络的中国电信发展CDMA2000业务以及中国联通GSM和中国网通合并建设WCDMA几已成为定局,即便如此,后两家电信运营商仍难与中国移动势均力敌,所以,运营商已经参与到了政府组织的非对称管制措施的讨论中。


 


不过,中国移动却认为他们已经处于非对称管制当中。王建宙在中期财报会上表示,中国移动已承担大量社会责任及财务负担,包括发展相对不成熟的TD-SCDMA以及“村村通”工程投入183亿元等。在电信重组过程中,中国移动合并中国铁通,为此中国移动需要承担400亿元的债务,其中的80亿元需要在今年内支付,王建宙认为这已经属于非对称管制的内容。


 


“应该说中国移动已经为非对称管制做了大量的工作,如果2005年能够给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颁发移动牌照,可能就有机会打破中国移动现在的局面,而且,如果当时允许中国联通的CDMA网络吸引更多的外资,C网今天可能已经找到了更好的路子。”付亮说。


 


付亮认为非对称管制并不是单纯地将削弱强势电信运营商的力量,而是应该把重点放到让弱势运营商变得强大起来。“可以在财务上、税收方面、3G牌照的发放时间上提供一系列便利的措施。”付亮说,“从目前来看,号码携带操作难度比较大,需要几个运营商的计费系统都能够支持,所以,这种非对称管制至少在半年内都难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