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通信展专题一)
去年通信展,我第一次以博客专题的形式对参展观感进行了描述。
通信展印象1:品牌展示学问多
通信展印象2:td-scdma感受来自wimax的压力
通信展印象3:运营商集体进军信息服务
通信展印象4:项立刚搅局通信传媒
其后,还从竞争情报角度,对通信展这样的展会对信息搜集的作用进行了比较全面但简单的描述(通信展:电信竞争情报难得的信息搜集平台)。
当时由于时间关系,因此印象大都很简单,更多是感性认识。此次通信展期间,我时间相对充裕,且已经接到了几个参展商的参观邀请(看来博客传播的作用正在不断被企业认识),希望能向关心我博客的朋友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内容。
此篇作为开篇之作,先回答一下好朋友闫跃龙《带着10个问题去通信展》中提到的十个问题,及对他点评的看法。
1. 行业监管下一步如何执行?三大全业务运营商确立之后,对中国移动进行非对称管制的呼声此起彼伏。单向号码携带已经在深圳和天津试点,基础设施共享政策也已经颁布,这些都是为了规范中国移动垄断,促进平衡竞争。下一步能否很好执行是关键所在。
点评:雷声大雨点小
付亮:从信息角度看,展会看不到,相关的高层论坛什么的在这方面也不会有什么新东西,政府政策出台和发言历来慎重。不要指望在展会中发现政策方面新动向。
2. TD-SCDMA真实使用率如何提高?中国移动的TD已经进入第二期招标,但是有数据显示目前TD用户开机率只有20%,中国移动如何充分利用自己在营销和品牌建设上的优势,加强TD品牌,促进更多国内外企业投入TD产业链中是一个很大的看点。
点评:中国移动故意不尽全力?
付亮:TD-SCDMA展示肯定是设备商、运营商的重点,最重要的信息应该是看TD的最新研发进展、产品展示,包括设备、终端,这是产业链需要证明的。此外,还可看边缘厂商(如爱立信、诺基亚等)对TD的态度。没用过TD手机的还有现场体验的机会。
3. 中国电信如何提升C网用户信心?CDMA网络这几年在联通放任自流下每况愈下,无论是网络覆盖还是客户服务都比较差,中国电信获得C网后采取何种对策(包括网络优化、客户服务、品牌建设)来重树C网用户信心是业界关注的焦点。
点评:目前尚没有令人眼前一亮
付亮:此次展会CDMA肯定是中国电信的重点,但很可能归入信息服务提供商的大框架下,因为到目前为止CDMA网络移交还未结束,中国电信一般不会选择这个时机公布太多政策。不过设备商、终端商、芯片商对CDMA的态度值得关注,例如高通如果改变形象,推进产业链发展?
4. 运营商全业务融合如何实施?三大运营商都成为全业务提供商,尤其是电信和联通如何充分发挥固定移动网络融合,实施固定移动业务捆绑是能否制衡中国移动的另一大法宝。IPTV能否再进一步?业务捆绑套餐如何设置?固移融合杀手型业务何在?这些问题都令人瞩目。
点评:固网难道是鸡肋?
付亮:固网移动融合肯定是运营商、设备商展示的重点,尤其是设备商,将展示更多的融合技术给来自运营商技术部门的参观者。找杀手型业务的想法很难有前途,还是找一些能让您自己眼前一亮的技术吧。IPTV、手机电视也属于政策范畴,应该不会有明显推进。不过通信展可能成为电信、广电之间相互“示好”的一个舞台。例如广电总局的领导是否会参展?是否会在论坛发展?广电领域哪些企业参加展会了?
5. 后3G技术商用时间表如何?3G已经在全球大规模商用,致力于移动宽带互联网的后3G技术开始受到运营商青睐,HSPA+开始商用演示,LTE、WiMAX等也开始朝演示迈出坚实步伐,芯片提供商和系统设备商的动作最需要注意。
点评:LTE还比较遥远
付亮:后3G、下一代移动通信网,肯定是展示的重点,但大多是几年后成熟的技术。中国移动可能再次发表对LTE的态度,中国电信可能发表对CDMA演进的看法,值得关注。
6. 全行业如何实现绿色发展?近来无论是移动还是固定通信行业,在可持续发展的大方针下各个企业都十分注重节能设备、绿色运营等社会责任的宣传,在此次通信展上我们可以好好看看绿色环保通信上的最新进展。
点评:通信对环境污染的贡献不大
付亮:本次展会,中国移动还会强调社会责任,但出现新消息几率的可能性非常小。但绿色、节能、高效、融合将成为设备商宣传的重点,这些正是设备商能整体替换设备的原因,最值得关注:华为的CDMA。
7. 终端的最新进展?iPhone、GPhone、HTC的钻石手机、诺基亚的触摸屏手机等等都是近来终端领域的热点,国产手机能否在外有知名品牌竞争、内有山寨机搅局的情况下止住颓势?运营商能否进一步松绑终端发展(例如中国电信能否进一步开放社会渠道)?终端的未来是走向注重互联网业务,还是关注设计与功能?
点评:国外品牌重业务,国内品牌重表象
付亮:此次展会会看到各种各样的终端和拿着终端展示的美女,参观者可以一饱眼福,但运营商政策方面不会有大的动作,更希望有关论坛能积极反思山寨机的成因,并探讨解决办法。
8. 移动与其他行业的融合怎样发展?随着移动的宽带化,移动通信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开始深入,移动电视、移动银行、移动办公、移动互联网、移动游戏、移动导航等等都是如此,行业融合虽然是机遇但也意味着不同模式和不同思维的碰撞,这其中故事肯定不少。
点评:融合是机会更是陷阱
付亮:这样的展示会很多,参观者重要的是从中分开实验室技术和已经商用技术、即将商用的技术,设备商成熟还是运营商成熟。
9. 如何使用优化和测试提高服务质量?网络优化和测试设备领域虽然不一定处于聚光灯下,但在运营商大局已定的情况下要想从竞争中获胜,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都至关重要。这时候网络优化和测试设备提供商将会走向前台,用科学精确的数据指引行业前行。
点评:闷头发大财吧
付亮:应该关注一些海外的“网络优化和测试设备提供商”,他们可能带来一些新的东西,新的想法。由于是国际展会,他们的试探就是竞争对手和参观者的机会。
10. 金融危机对通信行业影响多大?美国金融危机越来越令人心悸,其影响范围也向ICT领域扩展,走出去的国内通信厂商已经感受到了凉意,互联网投资也已经进入冬天,可以预计金融危机及可能的经济衰退对通信行业的影响也将成为最热话题。
点评:2009年将是最困难的一年
付亮:3G、重组带来的中国网络建设能在多大程度上阻挡经济危机影响到中国电信业,肯定是焦点,但在展会很能看到什么,更多的看到的将是低成本、低能耗、低CTO成为设备商、服务商宣传的重点。
附:我的部分关注热点:
综合类:
1、海外设备商对其敏感区域的表态,尤其是CDMA和TD的态度。
2、中通服是否独立大规模参展。
3、互联网公司参展情况。
4、一年后的飞象网能否立足通信媒体三强。
5、交通对通信展的影响。
技术类:
所有新奇、突破、光听说没见过的玩意或老产品的新组合、新进步。
政策类:
广电参与通信展情况。
运营商经营类:
现场不会有太多东西,看网络媒体、传统媒体的专题吧。相信竞争下会有媒体花费经历回顾、分析、展望的。
欢迎联系,欢迎提供线索。
手机:13011285896
MSN及邮箱:fuliang.ci@hotmail.com